首页   ⁄   校企合作   ⁄   合作学校
合作学校
  • 贺州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1943年的广西省立平乐师范学校,2006年在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升格为本科院校,有着70多年的历史底蕴。2016年成为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数字媒体专业协作会理事长单位,2017年成为广西唯一入选教育部“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项目”首批合作院校。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44个、专科(高职)专业18个。全日制在校生15602人。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形成教育学、文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良好态势。重点建设了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土木工程类、碳酸钙与新材料类、信息技术与自动化类、健康养生与旅游产业类等五大专业群。依托中兴通讯、新道科技、凤凰教育、甲骨文、宝贤集团等校企合作企业,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按“八个共同”(共同制定培养标准,共同完善培养方案,共同构建培养体系,共同开发教材教案,共同组成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推进教学改革,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提升专业内涵建设。实施了卓越工程师、卓越新闻人才、卓越小学教师、高级商务人才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同时广泛开展课程置换、学分转换、弹性学制改革,实施全程导师制培养等方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逐渐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校政企合作、产教研融合为途径,协同创新、协同育人,以开放带动转型,以转型带动发展,以发展带动创新,以创新带动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近五年来,获包括特等奖(合作)、一等奖在内的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19项。

  •    汕头技师学院是以培养高级技工、技师学历教育为主的国家重点技工院校。学院创建于1963年,是粤东地区最早创办的全日制公办技工院校。2019年12月,汕头市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校、汕头市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校整体井入学院。学院占地面积382亩,总建筑面积19.6万平方米,包括南校、金新两个校区。
       学院现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广东省创业培训定点机构、广东省“粤菜师傅”工程培训基地、广东省跨境电商人才培训基地、广东省航空航天科普教育定点单位、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民用无人机驾驶员职业教育培训基地、汕头市创业孵化基地。学院先后荣获“汕头市文明校园”“汕头市文明示范校园”“汕头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18年经省人社厅批准,学院与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IAl)联合创办了汕头民用航空职业技能培训学院,获得国家民航中南管理局颁发的“CCAR-147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合格证”,是目前全国唯一获得该资质的技工院校。
       学院设立了机电工程、信息工程、商贸、设计、航空、烹饪六个专业(系),建设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地方特色产业、商贸等七大专业集群,形成了以机电一体化、飞机维修、物联网应用技术、室内设计、电子商务、烹饪等特色品牌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结构体系。目前常设专业28个,培养层次包括中技技工、高级技工、预备技师等,拥有国家级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实训中心、智能制造应用技术高技能实训基地、制冷技术实训室、室内设计实训室、烹饪实训中心、物联网实训中心等教学实训场所,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亿多元。在校学生6000多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368人,专任教师324人,其中高级职称65人,拥有硕士学位96人,“双师型”教师107人。拥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南粤优秀教师、全国技术能手、南粤技术能手、广东省技术能手和汕头市技术能手20多名。
       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先后与汕头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广东金明精机股份有限公司等100多家企业建立了宽范围、深层次、高水平的合作关系。联合57家企业成立产教联盟——汕头技师学院产教联盟,建立宽范围、深层次、高水平的合作关系,建立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71个。毕业生就业率达98%。
       学院围绕省委提出“突出制造业当家,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新目标,结合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及汕头“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新格局,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全力建设高水平技师学院。

  • 江西技师学院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莲塘北大道1006号,是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的综合性技工院校,是一所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的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2009年省政府批准建立,2012年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13年被列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单位,牵头成立“南昌县校企合作发展联盟”并被推选为理事长单位,先后成为中国汽车人才培训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现代技工教育培训联盟副理事长单位;2015年江西省“我能出彩”技工院校主题活动中取得“出彩学校”一等奖第一名。
    学院开设了数控加工、楼宇自动化、计算机广告、幼儿教育等热门专业14个、专业技能方向16个,其中,国家级示范专业3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预备技师层次专业7个、高级工层次专业12个。是省内较早开办楼宇自动控制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院校之一,2016年增设了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修专业预备技师班,属于省内开设较早的新型技术专业。
    学院已建成省级以上实训基地8个,其中省级重点支持建设的3个;拥有专业配套校内实训室70多个,实习工位3000多个;拥有教学设施设备3000余台(套),设备总价值5000余万元,在江西省内同类学校中生均实训资源占有率位居前列。其中,现代制造技术实训设备在国内领先,演播厅和柔性制造环形生产线实训设备属省内一流。所有教室和实训场所均安装了多媒体教学系统。2013年落成的技能训练中心大楼建筑面积1.7万余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0余人实习,堪称全省一流。
    学院具备了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骨干教师为支撑、“双师型”教师为主体、行业企业兼职教师为辅助的高水平教学团队。仅2015年度,教师获得了国家级综合表彰47项,省部级综合表彰9项,累计发表论文124篇。近五年来,有二人先后被授予“江西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三人获得第三届“江西省首席技师”称号;一人获得江西省首届“振兴杯”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优秀指导教师称号”、第二届“振兴杯”无线电调试工“优秀指导教师”称号。2015年,学院的“江西省王东快速制造技能大师工作室” 经省人社厅授牌,正式成立。
    因办学业绩突出,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直机关文明单位”、“省直机关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西省技工院校先进单位”。 
     

  •       大学与城市共生共荣共成长。广州大学是以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广州”命名的综合性大学,于2000年合并组建,有着90多年的办学传统。学校紧紧抓住国家推进“双一流”建设、广东省和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机遇,坚持面向国际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主动对接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创新和开放,按照内涵建设、创新引领、特色发展、开放办学的发展理念,聚焦新工科、新师范、新文科建设,积极探索新医科发展,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大学城、桂花岗两个校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9788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6083人。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设有27个学院,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现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20年本科招生专业69个,其中理工类专业37个、人文社科类专业24个、艺术类专业8个。

     

        博学笃行、与时俱进。广州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广东,强化服务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服务广州建设引领型全球城市的使命担当,不断追求学术卓越,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与广州城市发展深度融合、与广州城市地位相得益彰,具有学科、城市区域和国际化特色的高水平大学。

     

        2021年我校大学城校区有7366名本科毕业生,我校坚持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开通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绿色渠道,欢迎广大用人单位招聘录用我校毕业生。

  •   潮州市饶平县技工学校(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饶平校区)是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与饶平县人社局联合举办的公办技工学校、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潮州市第八职业技能鉴定所)。学校位于县城黄冈大道尾李厝路段,总占地面积为60.5亩,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师资雄厚,设备先进。学校根据闽粤经济合作区和县内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开设食品加工与检验、电子商务、汽车维修、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机电方向)、幼儿教育、茶艺与营销、机电一体化(机械方向)、烹饪(中式烹调)等8个专业。学校与广东海利、博宇、新功、无穷、金利佳、力诚国际酒店、绿岛山庄、厦门港务、广东宋凰茶业有限公司、县培英幼儿园、汕头华兴冶金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汕头超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名优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推行“订单”培养,采取“1+1+1”的办学模式(学生第一学年在饶平校区学习,第二学年在省粤东高级技工学校校本部学习,第三学年到订单企业顶岗实习),毕业生依靠自身技能、县人社局“促就业”的优势,就业渠道宽、质量优、成就高。

      学校目前每年招收新生超400人,主要为饶平县及周边地区初中毕业生。

      联系方式:饶平县钱东镇李厝村 0768-7809068  0768-7809060

  • 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江西省教育厅直属的全日制综合性公办普通高等专科院校。我院前身是创建于1978年的江西省机械职工大学。2004年11月,江西省机械科学研究所成建制并入学院。学院现有艾溪湖、上海路、丁公路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400余亩,建筑面积20.3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88994平方米;固定资产2.1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757万元;学院有藏书近9万种,总数近50万册;学院现有教职工520人,其中正式职工350人,外聘、兼职教职工170多人,正式职工中有专任教师185人。学院教师有4人享受国务院津贴、1人享受省政府津贴,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名,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6名,江西省首席技师1人,江西省技术能手2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开设有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通信技术、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36个高职专业。另外,学院与企业合作,共建立校外实训基地30多个,每个专业都有校外实训基地。学院目前有高职在校学生8000余人。

  • 广州松田职业学院是经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与广东白云学院、江西科技学院、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等高校一起,是中国教育集团(港股代码:00839)旗下的高校。本校从2007年开始招生,依托集团化办学优势,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不断提高教育综合实力,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本校开设有财经商贸、信息技术、国际商务、艺术等7个教学系(部),17个专科专业,其中包括1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与本科院校协同育人试点专业,2个中高职贯通三二分段试点专业,专业大类涵盖财经商贸、文化艺术、公安与司法、教育体育、电子信息、交通运输、土木建筑等8个大类。本校坚持“以市场为引领,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突出能力本位,融入职场,体现够基础、强实践、融职场、擅应用”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主的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本校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将技能大赛内化到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全过程。近年来,师生在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中获奖多项,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根据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公司近年来的调查报告显示,我校在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调查中排名全省民办高职院校第一。

    本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是未来国内最大的名校聚集地。校址座落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广州市增城区,广州地铁21号线山田站距离本校1公里,北三环高速公路朱村东出入口距离本校2公里,40分钟可达广州中心城区,交通十分便利。校区依山建筑,环境宁静幽美。本校将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前瞻指导、工商业界硕彦支持以及全校师生辛勤的努力下,秉持教育理念,持续推进产教融合,认真办学,并配合粤港澳大湾区对打造人才高地、教育高地和科技高地的社会发展需要,培育出更多的专业人才,福国利民,贡献社会。

  • 大连工业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4所轻工业院校之一,原隶属轻工业部,1998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辽宁省管理为主的体制。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大连轻工业学院更名为大连工业大学。半个多世纪来,学校逐渐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艺、文、管、经六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以培养食品、轻工、纺织、艺术等专业人才为办学特色的高等学府。

      学校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校入选辽宁省首批“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入选辽宁省高校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2021年底,学校依托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自主增设的“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工程”目录外二级学科博士点在教育部学位中心顺利通过备案,获得批准,成为全国在该领域首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学校设有15个学院(部),45个在招本科专业,有4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7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1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9个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7个辽宁省特色专业,4个辽宁省优势特色专业,5个辽宁省转型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4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5个辽宁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学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4000余人,研究生3300余人,外国留学生500余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69人,教授、副教授511人,博士生导师73人,硕士生导师945人。学校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荣获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1人,各类国家级人才称号6人,获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人;入选“兴辽英才计划”等省级人才项目近百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带头人5人,辽宁省教学名师20人。

  •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是由南昌大学举办,经江西省政府批准、教育部确认而成立的本科综合性独立学院,成立于2001年8月。建院十余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下,学院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学院先后被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中国高等教育中心和知名教育媒体评为“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全国十佳独立学院”、“全国十佳诚信独立学院”, 2013年3月26日,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2013中国独立学院评价》中,我院在全国297所独立学院中排名第15名、江西省第一,办学声誉日益提高,受到社会好评。

  •        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2017年顺利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

           山东大学前身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被誉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开启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从诞生起,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120年来,山东大学始终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深入践行“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精神,踔厉奋发,薪火相传,积淀形成了“崇实求新”的校风,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总占地面积8000余亩,形成了一校三地(济南、威海、青岛)的办学格局,是中国目前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大学之一,在综合性大学中具有代表性,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1个,本科招生专业9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2个,涵盖除军事学以外的所有学科门类。学校现有在校生近7万人,专任教师46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含双聘)2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2人、长江青年1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5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2人,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32人、青年拔尖人才1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9人;国家级各类平台基地2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部委级平台51个,另有大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多家直属附属医院;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学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

           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18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5个学科进入ESI前1‰,金融数学、晶体材料、凝聚态物理、胶体界面化学、微生物、机械、材料学、心脑血管功能修复、新药制造、中国古典哲学等学科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有些方向和领域已处在世界水平。

  •     广东医科大学的前身是中山医学院湛江分院,创建于1958年,1964年升格为五年制医学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湛江医学院,1992年易名为广东医学院,2016年更名为广东医科大学。1991年获广东省办学水平评估一等奖,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 2013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9年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有效期6年。2021年8月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学科建设高校行列。

       学校总面积近2300亩,由湛江校区、东莞校区两部分组成。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5万余人,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5个学院(部)。2023届毕业生共6334人,其中研究生毕业生899人,本科生毕业生5435人,本科涵盖34个专业,临床医学类(临床医学、儿科、麻醉、影像专业)2279人。

        学校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7个,有 1万多平方米、设备齐全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现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14所非直属临床医学院,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合作教学机构遍布我省各地,形成了良好的校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学校恪守“立志立德、求真求精”的校训,秉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广东医精神,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人才强校为要务,以社会服务为己任”的办学理念,立足广东,融入湾区,面向全国,走向世界,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同类先进、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医科大学,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崇高职业道德、强烈社会责任、深厚人民情怀,富有良好科学精神、创新素质、国际视野,具备坚实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厚实人文素养,服务卫生健康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国家和广东省的卫生健康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创建于2002年,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实施普通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
    学校位于广西工业重镇、历史文化名城柳州市,校园占地面积近1000亩,总投资近10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学校拥有配套设施先进的教学与实验实训楼群,有现代制造、车辆结构、过程控制、定格动画等100多个实验室,图书馆纸质馆藏书约85万册。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600余人,其中35%具有高级职称,70%以上具有博士、硕士学位。
    学校现设有机械工程系、汽车工程系、土木工程系、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经济管理系、艺术与设计系、外国语言文学系、食品与化学工程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公共数学教学部、公共计算机教学部、公共英语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公共艺术教学部等8个系6个教学部。开设40个专业及专业方向,涵盖工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经济学五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校生逾万人。
    近年来学校办学成果丰硕, 现已获批加入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并成为首批4所广西新建本科学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学校之一。曾先后获得“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文明校园”、“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柳州市“优美校园”、“园林式单位”等荣誉称号。学生公寓地热系统被列为国家(科技部、建设部、财政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学生公寓、学生食堂被评为“广西高等学校示范性标准化学生公寓”和“广西高等学校标准化学生食堂”。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按新机制、新模式办学,发扬“笃志勤学、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坚持德为先、质为本、重应用、求创新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思想品德优良、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突出,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开阔视野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欢迎,就业率达92%以上。学校十分重视素质教育,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近年的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各级各类竞赛中屡创佳绩,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400多项、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35项。
    当前,学校广大师生正凝心聚力谋发展,为努力建成国内高水平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大学而奋斗!
     

  • 湖南文理学院起源于1958年建立的常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9年升本,是一所综合实力较强的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    
    学校坐落在拥有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首届魅力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等美誉的湘西北历史文化名城——常德。占地面积1400多亩,校舍建筑总面积近47.8万㎡;图书馆藏纸质图书154.3万册,电子图书近200万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2亿元。现有20个教学院、1个独立学院,57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农、史、法、经、管、教、艺十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3000余人。 
        学校就业工作成绩显著。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多次被评为“湖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被湖南省教育厅授予“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校”称号,被教育部授予“2015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

  •       学校创办于1993年,是揭阳市人民政府直属的唯一一所公办全日制高级技工学校,隶属于揭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管理,2010年晋升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2012年晋升为高级技工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73亩,师资力量雄厚,设备齐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地处粤东空港经济一小时经济圈中心,距潮汕机场5公里。
          学校常年开设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数控加工、模具制造、计算机网络应用、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广告制作,电子商务、会计、汽车维修、幼儿教育、玉石雕刻与鉴赏等十几个专业。
     

  •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由原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更名而成(湘政函〔2015〕2号)。学院是湖南省教育厅主管、衡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底蕴深厚,专业优势明显,师资力量雄厚,人才培养质量高,综合实力强,2012年立项为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交通枢纽城市衡阳市区,校园环境优美,依山傍水,交通便利,生活和文化体育运动设施齐全。学院现有在校学生9661人。占地面积1026亩,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000多万元。教学设施完善,拥有现代化的图书馆、教学大楼、实训大楼、驾驶培训学校、标准化学生公寓、标准塑胶运动场、A级学生食堂,建有先进的校园网络系统、现代远程教学系统、校园安全电子监控系统。拥有满足校内实践教学要求的72个校内实验实训室,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36个,校外实训基地301个。所有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所有学生宿舍都安装了空调和热水系统。 
          学院设会计系、机电工程系、经济贸易系、电子信息系、汽车工程系、现代物流系等6系,现有22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学院专业特色鲜明,形成了财经和制造两大类专业为主体的专业布局,会计电算化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两个专业为省级精品专业,会计电算化、数控技术专业两个专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两个专业为省级重点扶持专业。会计专业为“十二五”省级特色专业,在全省同类专业建设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级并名列前茅。会计电算化专业为“十二五”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省级生产性(教师认证培训)实习实训基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专业群立项为省示范性特色专业群,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立项为省中高衔接试点项目。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625人,其中校内专任教师446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专任教师145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141人,双师素质教师28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专业带头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省级优秀教师、注册会计师、省级优秀双师型教师、国家级技能大赛专家裁判20余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有100 余名教师被企业聘为技术顾问或专家。客座教授50余人,行业企业兼职教师86人。 
          学院弘扬“厚德强技、弘毅笃行”的校训精神,传承“雁行天下、自强不息”的学院精神,强管理,重质量,创特色,努力创建“湖湘一流、华夏知名”的高职院校,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办学业绩。建院以来所有技能抽考专业均获优秀等级。学生参加全省、全国各项比赛,多次获奖:会计专业学生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连续四年荣获团体一等奖,2014年2015年两次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比赛获团体二等奖。2014年、2015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模拟沙盘大赛湖南省总决赛均获团体一等奖,参加国赛分获二、三等奖。参加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湖南省总决赛获团体一等奖,并代表湖南省参加国赛获团体一等奖;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汽车专业技能大赛获团体二等奖;全国模具技能竞赛三等奖;参加省“黄炎培”创业大赛获第二名、省“互联网+”创业大赛获第三名。历年来学院获得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湖南省第二届与第三届优秀事业单位法人、湖南省教学工作优秀学校、湖南省文明高等学校、湖南省招生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职业技能鉴定十佳单位、湖南省职业技能考试优秀考点、湖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湖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湖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等省级以上荣誉60余项。

  • 湘潭大学兴湘学院是经教育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湘潭大学创办的独立学院,坐落在毛主席故乡——湖南省湘潭市。学院设有49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近5500人。

    学院依托湘潭大学的综合办学优势,共享湘潭大学一流的师资队伍、图书资料、教学设施和学科优势。学院根据科技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需求确定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重点发展应用型专业。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89人,62%具有高级职称,70%具有博士学位;长期聘请外籍教师担任英语教学;定期举办学术讲座,聘请在国内外学术界和企业界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来学院讲学。学院秉承湘潭大学“博学笃行、盛德日新”的校训,加强基础,注重素质,强化能力;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多样性、开放性、应用性、创新性和复合性”的教育理念,强化应用性课程教学,强化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教学;积极引导学生“高品味做人、高层次成才、高水平就业”,全面培养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院教育教学质量享有良好声誉。学生代表队在各类竞赛活动中荣获全国性、全省性团体奖励100余项,荣获个人单项奖励1400余项,连续三年蝉联“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湖南赛区本科二组团体一等奖,学生荣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第十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第九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湖南省大学生电子商务大赛特等奖、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湖南赛区一等奖、湖南省大学生写作竞赛一等奖等荣誉。学院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硕士研究生考取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先后有3000余名毕业生考取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四川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等国内外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硕士研究生。有100余名毕业生获得美国哈佛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院校博士学位。学生创新创业蔚然成风,涌现了一大批创新创业典型人物。

  • 学院创办于1957年,是湛江市政府直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管的一所公办技师学院,是广东省首批校企双制示范创建院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技工院校先进集体。2015年11月,学校正式批准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进入全国1000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行列,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质量建设的示范和品牌特色的示范。
    学院占地面积233亩,建筑面积130000㎡,固定资产2亿多元。现有教职工307人,其中高级职称、高级技师124人,一体化教师242人,南粤技术能手、国家技术能手7名,国家级技能大师1名。全日制在校学生10300人。
    开设有41个中级工、高级工和预备技师三个层次全日制专业和25个培训工种,重点建设数控加工、模具制造、电气工程、汽车维修、计算机动漫画制作等五大专业群和10个省级示范品牌专业,毕业生就业率99%。
    学院以全日制技能教育为主体,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实行全日制教育与社会培训相结合,“校企双制、工学一体”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学生培养层次从以培养中级技工为主发展为以培养高级技工为主,积极开展技师、高级技师、函授大专等“双高型”人才培养。
    学院秉承“技于人、工于物”的校训,“扛红旗、争第一”的校风,“精益求精”的教风,“勤学苦练”的学风,弘扬苦干、敢干、实干的“三干”精神,以“水手”文化培养人,全力打造国家级重点技师学院。
     

  •       私立华联学院于 1990 年创立,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原广东民族学院)等广州地区部分普通高校的一批离退休教授联合创办。1994 年经广东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为全国第一批、广东第一家具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民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同年参加全国高考统一招生。

        学院现设有13 个系,在校学生近万人,今年春季招生拟开设36个专业。近10年来,我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一直在 96% 以上,已为社会培养了近70000 名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为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私立华联学院正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和职业培训,兴办产业学院,向着职业教育的方向大步迈进。

  •   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11年3月,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举办、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 “中南有色金属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 “湖南省文明高校”。

      学院现有教职工4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63人,“双师素质”教师占比超过40%,二级教授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1名,省级领军人才2名。近年来,学院教师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以上教学竞赛奖励30余项。学院各级各类科研成果立项共计166项,其中省级及以上项目51项,《高端蓝宝石研抛材料制备技术研究》荣获湖南省“五个100”重大产品创新项目;《现代制造业校企“跨国协同多方共赢”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荣获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院目前在校生12000余人,近年来,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得国家级奖项5项,省级奖项50项。学院与200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和《高技能人才委托培养意向书》,连续5年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近三年毕业生雇主满意度平均为97.06%,母校满意度平均为97.43%,被评为“省招生就业工作先进高校”。

      2013年10月,学院牵头组建了中南有色金属职教集团,集结中国铝业、江西铜业、湖南有色控股、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深圳中金岭南、大冶有色集团、金川集团等100多家国内知名企业作为组成单位,持续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 南昌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理学、农学、文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水利特色鲜明的本科高校。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江西水利电力学院,1978年恢复办学,历经江西省水利水电学校大专部、江西工学院水利分院、江西水利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等阶段,2004年更名为南昌工程学院。2005年被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实现江西省人民政府与水利部共建。2011年先后被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高校,并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3年被总参谋部、教育部批准为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院校,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成为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军旗升起的地方”——江西省省会南昌市。学校拥有瑶湖和彭家桥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46.9亩,校舍建筑面积65万余平方米。同时拥有一千余亩的金溪科教基地,并与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合作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学校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44.3万册,电子图书520万册,各种中外文电子资源库共24个。学校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42.7%;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82.6%。拥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二级教授9人,全国水利高等院校水利类专业带头人1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人才工程”人选、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省级人才92人。聘请2位诺贝尔奖得主为学校名誉教授,柔性引进长江学者、千人计划学者、国家杰青等杰出人才8人。
    学校设有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士官学院、瑶湖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15个教学院(部)。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000余人,其中研究生200余人、留学生30余人。学校拥有水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开设55个本科专业,有国家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计划”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农林计划”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卓越计划”专业6个(省“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5个、省“卓越农林计划”专业1个)、国际合作教育专业2个、一本批次招生专业5个。
    学校现有拥有各级各类科研平台29个,其中国家级平台4个、省级科研平台12个;拥有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各1个。近五年来先后获国家级项目107项、省部级项目750项,累计科研经费3.3亿元;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580项;发表学术论文3000多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490篇;获省政府科技奖8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4项、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1项。先后承办首届国际水土保持青年论坛、第三届全球森林生态经济论坛、中国水利学会2018学术年会和2018水利人才与教育论坛等大型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学校大力开展科技服务,在水环境生态监测、河道污水治理、智能光纤技术、樟树繁育及开发利用等领域开展科技成果应用推广,社会服务经费7000余万元。
    学校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强化优良学风养成,人才培养质量较高。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全省前茅,毕业研究生获取执业证书比例超过50%、就业率100%。近五年学生荣获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创青春”创业计划大赛金奖等国家级奖励500余项。建校60年来,学校面向地方和水利行业培养了11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和水利行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进入新时代,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自强不息、格物致知”的校训,弘扬“开拓、勤奋、求实、文明”的校风,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深化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高水平水利特色大学建设,谱写南昌工程学院发展新篇章。

  •   中博教育集团成立于2002年6月,总部位于汕头市龙湖区,历经18年辛苦稳步发展,目前已发展为“四校一园”的格局,分别是汕头市中博职业技术学校,普宁市中博职业技术学校、汕头市龙湖区中博职业培训学校、普宁市中星职业培训学校、普宁市中博实验幼儿园。目前是潮汕地区最大规模的民办职业教育机构,形成了集办学、培训、研究于一体的综合型、创新型的教育集团。  中博职校一直秉承“立德修身、学艺习技、敬业乐群”的校训,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己任,毕业生既可一专多能顺利就业,也能通过“3+证书”高考升学继续深造,升学就业两不误。
      我校以“扩容、提质、强服务”为发展理念,开设专业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其中特色专业有中餐烹饪、中西面点、幼儿保育、社文幼师、电子商务、工业机器人等共计15个;同步开设短期培训考证辅导班,包括中式烹调师、保育员、育婴员、电工、汽车维修工等多个工种,从报名到培训,从考试到获证,一站式服务。
      中博教育集团,致力于打造陪伴孩子成长的现代化教育产业链,从幼儿园到大学,直至在职进修深造,一路领航,品质保障,铸就老百姓满意的教育品牌!

  •   南昌航空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教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扎实推进内涵建设,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2009年被确立为博士学位立项建设预测单位。学校创建于1952年,是全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85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9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先后隶属于航空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1999年开始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的高等学校。
        学校秉承“日新自强、知行合一”的校训、“勤奋、文明、求实、创新”的校风和“团结自强、拼搏向上”的昌航精神,坚持“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服务地方、服务国防”的服务面向,以航空国防需求为导向,积极服务国家航空工业和江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拥有航空、国防类及相关专业25个,占学校所有专业的39.7%,拥有飞行器设计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技术、空中乘务、航空维修工程等航空特色专业。目前,学校已经初步建成工科优势明显、航空特色鲜明的本科高校。
    学校现设20个学院,63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国防重点学科,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获批6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6个江西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学校具有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覆盖了6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并具有14个工程硕士领域和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拥有“江西省测试技术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西省航空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2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和省级重点基地,其中2个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近年来,学校获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家优秀青年基金2项,其他类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91项,国家社科基金20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教育部人文一般项目、教育科技项目和优秀人才项目等20余项,承担和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项目、“973”、“863”计划子项等近20项。承担国防科研计划项目100余项,江西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各类省部级项目500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参与),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6项。罗胜联教授荣获2012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其中在14个省份一本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3万余人,其中本科生2万余人,研究生1798人。建校以来共培养各类毕业生12万余名。学校与航空、航天、民航等大型企事业单位和20余个城市人力资源部门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近年来,有30%以上毕业生服务于国防军工企事业单位和各大民航公司。学校连续获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等级”等荣誉。
     
     

  •    华东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化工学院,1952年由交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上海)、大同大学(上海)、东吴大学(苏州)、江南大学(无锡)等校化工系合并组建而成,是新中国第一所以化工特色闻名的高等学府。1956年被定为全国首批招收研究生的学校之一,1960年起被中共中央确定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2008年获准建设“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3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学校设有17个学院,学科设置涵盖理、工、农、医、经、管、文、法、艺术、哲学、教育等11个学科门类。现有本科招生专业67个(其中,中外合作办学专业4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拥有国家重点学科8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0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7个。拥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1个,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和毒理学、农业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临床医学、社会科学总论等1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化学、工程学学科进入全球前1‰。

  •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2001年经教育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国家首批确认的独立学院之一。学院坐落于国家老工业基地,具有“中国动力谷”之称的湖南省株洲市。学院位于湖南工业大学老校区,占地面积800余亩,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实验实习条件优越、设备先进;公寓住宿干净整洁、管理规范;教室和公寓都装有空调,学习生活便利舒适。
       目前设有31个本科专业,涵盖工、文、经、管、法、艺术、教育等七大学科门类,在校学生7900多人,学院招生计划纳入国家任务,属国家计划内本科层次招生。2023年,学院面向湖南、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天津、湖北、安徽、重庆、云南、吉林贵州、海南、四川、黑龙江、甘肃、新疆、西藏25个省(市、区)招收14个专业四年制全日制本科生。各生源省(市、区)具体招生专业及人数以各省(市、区)招生主管部门公布为准。学院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录取原则,严格按照国家及生源省(市、区)相关政策开展招生录取工作。新生入学后,经国家教育部学籍电子注册,学业期满成绩合格者,颁发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本科学历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学院紧紧依托母体学校湖南工业大学,共享优质师资、图书和实验设备等教育资源,以面向市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人才为己任,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学院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各种单项奖学金,鼓励学生勤奋学习,早日成才。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各类学科竞赛蔚然成风,近三年年获得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大奖240余项。

  •   深圳携创高级技工学校是一所由深圳市包装行业协会主办的市属全日制高级技工学校,2008年6月经原深圳市劳动局批准设立。2010年6月被国务院扶贫办授予“东西扶贫协作人力资源建设基地”。 2013年6月,被国务院扶贫办授予“全国贫困地区劳务技能培训深圳基地”,12月被深圳市人社局授予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17年7月,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为深圳市第一家通过该项认证的技工学校。2018年获得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2019年1月通过省人社厅组织专家组对学校创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评估和申办高级技工学校的评审,成为深圳市第三所高级技工学校。

    开设有电子商务(网站网店运营方向、跨境电子商务方向、电商物流方向)、会计、市场营销、平面设计、室内设计、计算机动画制作(动漫制作方向、VR设计方向、影视制作方向、3D打印技术应用方向)、幼儿教育、计算机网络应用(云计算技术应用方向、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方向、电子竞技方向)、物联网应用技术、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等16个专业。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应用、平面设计、计算机动画制作开办了高级(高中毕业三年制)班。办学特色鲜明:坚持发挥行业协会优势,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多个专业开展订单式培养,并开设“厂中校”,受到省市专家的一致认可;充分发挥东西扶贫协作人力资源建设基地作用,开展“教育扶贫工程”,建校以来采用多种模式培养贫困地区学生累计达7000余人。学校与深圳、广州、东莞、汕尾、近千家企业合作开展企业员工岗前、适岗、稳岗、转岗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与广西河池、百色,贵州毕节,广东汕尾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年培训1万人以上。

  • 武汉轻工大学创建于1951年,位于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湖北省武汉市,是全国最早培养粮食行业专门人才的学校,先后隶属于原国家粮食部、商业部、国内贸易部,1998年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湖北省第一批本科招生高校。学校现有常青和金银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现设17个教学院(部),举办有国际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0000余人;校舍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04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86万册,数据库48种,电子图书230万余册,电子期刊45万余册,拥有7个优势特色学科相关数据库和机构知识库平台,是湖北省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和湖北省自动化水平优秀级图书馆。

    学校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大力实施“质量立校”战略。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着力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不断强化学习、应用、探究、创新“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建有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精品课程、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一大批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拥有实验教学(中心)27个,其中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学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在近三届省级教学成果评选中,获优秀教学成果奖33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9项。学校以“常青科技文化艺术节”、创业大赛等为依托,积极开展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械创新设计、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每年均荣获大批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省属高校前列,他们以“能吃苦、能干事、能创业”的优良素质,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   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胜地杭州。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28年,定名国立浙江大学。抗战期间,浙大举校西迁,在贵州遵义、湄潭等地办学七年。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兄弟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留在杭州的主体部分被分为多所单科性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浙江大学,迈上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亲自联系浙江大学,18次莅临指导,对学校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描绘了高水平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蓝图。

    浙江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交叉学科等13个门类,设有7个学部、39个专业学院(系)、1个工程师学院、2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7家直属附属医院。学校现有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舟山、海宁等7个校区,总占地面积6890108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量797.1万册。截至2021年底,学校有全日制学生63136人、国际学生5609人、教职工9778人,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含双聘)3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31人、文科资深教授15人。在2022年2月国家最新公布的名单中,浙江大学及21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浙江大学将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更高质量、更加卓越、更受尊敬、更有梦想”的战略导向,统筹推进“五大体系”“五大布局”“五大战略”,致力于传播与创造知识,弘扬与引领文化,服务与奉献社会,努力加快走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卓越贡献。

  •    三峡大学科技院创办于 2000 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三峡大学举办的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湖北省首批高校独立学院,位居中国科教评价网独立学院排行榜湖北第一名。学院位于三峡工程所在地、世界水电之都、中国旅游名城、全国文明城市、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一宜昌市,与三峡大学同一校园,全面共享三峡大学一流的教育教学资源和优良的校园文化。
       学院以三峡大学优势学科为依托,推行基于产出的 OBE 教学理念,按照“大类培养,专业分流,分级教学,强化实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际交流,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机械电气类”、“土木水电类”、“经济管理类”、“生化医学类”、“艺术文体类”等专业大类,目前开设有覆盖工、文、管、经、法、医、艺术和教育等八大学科门类的39个本科专业和 12 个专科专业。其中,工程造价、水利水电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为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积极打造与企业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体系,与一批水利、电力、金融、医疗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及上市公司联合成立了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构建了产学研创全方位全过程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历年来毕业生进入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中国电建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有限公司等单位就业人数居全国同类院校榜首,毕业生良好的综合素质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企业满意度高达98%以上。

  •   东华理工大学(原华东地质学院),简称东华理工,创办于1956年,是中国核工业第一所高等学府,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自然资源部、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具有地学和核科学特色,以理工为主,经、管、文、法、教、艺兼备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111计划”入选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中国人民海军士官选拔培训基地、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人才培养基地。

  •   湖南科技大学肇始于1949年成立的湘北建设学院,2003年由湘潭工学院与湘潭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十三五”国家百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湖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占地3003.88亩,建筑面积116.2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775亿元,纸质、电子文献总量750万余册。拥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种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具有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推荐资格、“硕师计划”推免资格。拥有1个湖南省“世界一流培育学科”,5个湖南省“十四五”重点学科,1个湖南省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3个国防特色学科。

      学校有41个国家、省部级自科类科技创新平台,18个省级社科类研究基地。“十二五”以来,承担“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计划项目877项。荣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11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等3019项,转化科技成果198项。学校领衔研发的“海牛Ⅱ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刷新了世界深海海底钻机钻深纪录,打破了我国可燃冰勘探技术装备对国外的长期依赖,为我国海洋矿产勘探技术和装备研发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立足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秉承“唯实惟新,至诚致志”校训精神,大力实施“353”战略,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211工程”高校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学校现有教职工2400余人,专任教师1400余人,教师中教授300余人、副教授560余人、博士生导师190余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9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高校名师等10人。学校现有本科专业5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拥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3个,作为创始成员之一成立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牵头发起中国财经一流学科建设联盟并当选理事长单位。

     学校突出“融通性、创新型和开放式”的人才培养特色,在全国高校首设经济学、法学、管理学通论3门必修课程,开设了商贸英语、法律英语、法制新闻、经济新闻、司法会计、经济伦理、法经济学、经济侦查等极具特色的课程,同时开设法学-经济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双学位人才培养项目,有力推动经、法、管三大互动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设置人才培养特区文澜学院,在多个学院开设经济学、法学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建设成效明显。着力打造学术科研、创新创业、人文艺术、公益志愿等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历届毕业生均能实现充分就业,就业质量稳步提高。70多年来,学校先后为国家培养各层次、各类型学生累计40余万人,一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党政界、学术界和商界的中坚力量。

  •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最西部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和良好声誉。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世界48个国家和地区的263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牵头成立的“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成员总数达184个。
       兴文、厚理、拓工、精农、强医”,4个一流建设学科“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着力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学科体系和新型学科生态。“近者悦、远者来”,构建“稳培引用”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学校现有本科生20495人,硕士研究生14822人,博士研究生4875人。学校现有专、兼职教学科研人员2790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112人,副教授、副研究员788人;临床医学教授116人、临床医学副教授266人。
       学校创建于1909年,始为甘肃法政学堂,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学校。2017年,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在11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坚守在西部、奋斗为国家,走出了在经济待发达地区创办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奋进之路。创造了化学“一门八院士”、地学“师生三代勇闯地球三极”、中科院“兰大军团”、隆基兰大合伙人等。
       “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等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紧盯“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成立了一批创新研究机构,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       广州软件学院成立于2002年,2006年开始实施本科层次的学历教育,前身为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2020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转设更名为广州软件学院,简称“广软”。

          学校地处广州中新知识城北从化经济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园内,广州地铁14号线太平站就在校门口,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广东省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国家科学技术部备案的众创空间、广东省和广州市“众创空间”、广东省和广州市两级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广州市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应用技术大学联盟信息技术专业协作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校企协同产学研创新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广东省民政厅首批5A级社会组织。

          学校设有软件工程系、网络技术系、电子系、计算机系、数码媒体系、游戏系、外语系、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等8个院系,开设包括广东省特色专业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在内的31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等5大学科门类。现有本科在校生16000余人。学校定位科学、理念先进、治学严谨、管理规范,自创办以来,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情况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累计为社会培养了4万多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近三年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在90%以上,专业对口率约在82%左右,毕业生对工作整体满意度为9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整体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出现逐年提升趋势。

          学校注重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以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为立足点,重点发展包含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与新媒体等IT类专业为核心的优势学科群,培养适应国家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的综合类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地处武汉城市圈,坐落于风光秀丽的鱼米之乡、中华孝文化名城——孝感,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学校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示范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首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湖北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先进高校等。 学校占地1574亩,校舍建筑面积64.8万平米,图书馆藏书147.6万余册。现有专任教师879人,其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275名,享受国务院津贴、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级劳动模范等5名,全国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7人,教育部高职高专评估专家4人、湖北省名师1人、楚天技能名师13人,客座教授61人。
    学校坚持推行"学校——企业——社会"多元化开放式办学模式,探索"专业与职业一体,学业与岗位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科技创业园,构建校地、校企产学研合作新形态。建设了1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2个省级重点专业、4个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实训基地、9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6门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在湖北省同类院校中名列第一。3个专业纳入湖北省新兴(支柱)产业基地计划项目,2个专业成为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服务产业项目央财支持专业,3个专业进入教育部第一批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学校组建了湖北护理职业教育集团、武汉城市圈职教联盟。近年来,有三项科技成果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有7项成果获湖北省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省级以上技能比赛中获奖150多项,双证书获取率达到98.27%,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5.71%,2018年初次业率95.43%。
    学校秉承“立德立新,乐学乐业”的校训,注重发掘中华孝文化资源,坚持中华孝文化与创新创业文化相融合的育人方略,培养具有“感恩、责任、忠诚、奉献”品格和创新创业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涌现了全国道德模范、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谭之平,十八大党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获得者闫文静,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魏迪仁、全国“中华孝亲敬老”楷模余汉江、“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杜芳芳、“中国好人”左德汉,捐髓救人的最美教师、“感动孝感2013年十大人物”余志凌,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朱德盛,全国大学生创业之星王海巍等先进典型,形成了“道德群星”和“创业群星”现象。
    学校坚持对外开放办学,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挪威、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地区的同类院校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成为武汉城市圈改革发展与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世界上41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所高校和机构开展友好合作。工程科学学院是全国首批四个国际化示范学院之一,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被列为中欧建交40周年40个典型案例之一。

  •       湖南理工学院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岳阳市,面朝岳阳楼,紧邻洞庭湖,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理、工、文、经、管、法、教、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是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被纳入湖南省人民政府“十三五”期间改办大学的设置规划,获批湖南省2020-2023年拟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被誉为“湖南最美高校”。
          学校设有16个教学院及1个独立学院--南湖学院,拥有学士学位专业5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有5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普通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23000余人(含独立学院)。
         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湖南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3项,教育强省建设重点推进工作项目1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8项。“十二五”期间,学校获准立项的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数量在全省二本高校中名列前茅,其中获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22个,省级实践教学平台32个.    
     

  •     华南理工大学地处广州,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校园分为五山校区、大学城校区和广州国际校区,是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获得单位。学校办学源远流长,最早可溯源至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正式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期,为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1960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在全国高校首开部省共建之先河;1995年进入“211工程”行列;2001年进入“985工程”行列;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2020年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排名第151-200位。

        如今的华南理工大学已经发展为一所以工见长,理、工、医结合,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前10%;10个学科领域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4个学科领域进入前1‰,入选数在全国高校中并列排名第6位,华南地区首位。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高等教育各类学生51万多人,一大批毕业校友成为中国科技骨干、著名企业家和领导干部。学校被誉为工程师和企业家的摇篮,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位居全国高校和广东省高校前列。2017年,入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由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和华南理工大学四方签约共建,这是学校“双一流”建设发展的新引擎,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又一次新的探索。校区采用“中方为主、国际协同”的方式,依托学校现有优势学科资源和理工特色,与牛津大学、密西根大学等不少于20所世界著名一流高校强强联合,努力办成高水平、国际化、研究型、新工科特色的世界一流示范校区。

        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学校提出了在建校100周年即2052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学校将秉承“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的校训,坚持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开放活校、文化兴校,发扬“厚德尚学 自强不息 务实创新 追求卓越”的精神,紧紧抓住“双一流”建设和广州国际校区建设的重要契机,坚持内涵发展,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提高质量,向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

  •   赣南科技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江西省人民政府管理、赣州市人民政府举办、江西理工大学支持办学的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其前身为创建于2001年的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学校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域副中心城市、素有“江南宋城、客家摇篮、红色故都”之美誉的赣州市。学校坐落在章江河畔,依山傍水、宜学宜教,自然环境优美,办学设施先进。校园占地807.6亩,校舍建筑总面积30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686.45万元,校内专业实验室118个,图书馆藏书87.6万册。各个教学区域以及配套校舍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

      学校现开设涵盖有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教育学等7大学科门类。聚焦行业和区域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构建了以新工科为主,多学科相支撑、协调发展、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30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形成了矿业冶金类、机械电气类、电子信息类、建筑土木类、电子商务类、人文艺术类等六大专业集群,打造了工程实训中心、信息计算中心、物理实验中心、商科实训中心等四大公共实验实训平台,以及智能装备实验室、机器人工程实验室、现代通信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BIM中心、VBSE创新创业及商科教学实训中心、赣南客家文化数字化研究院等专业实验实训平台,力促产教深度融合,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    广东东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由东软出资举办的一所民办普通高等院校。2003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南海东软信息技术学院,开展高职专科教育;2004年被广东省教育厅确定为“广东省首批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2005年被广东省教育厅认定为“国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2009年被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确定为“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人才培养基地”;2013年被广东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确定为“广东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2013年被中国青年报评为“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学校——广东东软学院,开展全日制本科教育;2018年通过新建本科院校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评估。
       学校坐落于制造业重镇佛山市,地处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核心区,毗邻广州,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000余人,教职工800余人。学校现设有10个教学单位,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4个学科门类,共设置了22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有6个高职专业及专业方向面向广东省招生。
       学校秉承“教育创造学生价值,学生创造社会价值”的办学理念,明确了服务IT行业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办学定位。学校按照应用型高校发展的总体要求,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深化综合改革,积极开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借鉴国际先进工程教育理念CDIO,结合办学实际,构建了一体化TOPCARES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水平、综合实力明显提升,教学改革和机制创新取得初步成效。
       学校先后获得“广东省金融高新技术产业区人才培养基地”、“广东省信息化人才及Linux应用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广东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2020年度品牌影响力民办高校”、“2020年度最具网络口碑本科高校”、“2020年度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称号。学校党建工作成效显著,2021年学校党委荣获“佛山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是2010年2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绿色低碳、生态环境、节能安全等相关产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特色,隶属广东省教育厅。学校是在全国第一所公办全日制环保中等专业学校——广东省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校(创建于1978年)基础上成立的。2013年,学校与广东省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校分别独立办学,2021年,学校与广东省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校实施集团办学,形成了中高职贯通的办学格局。2022年,学校成为广东省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现有佛山校区和广州校区2个校区,在校学生1.3万余名。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扬特色办学优势,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发展需要,与广东生态环境事业崛起共成长,为广东生态环境事业发展作贡献,围绕生态环境产业链,构建专业链,打造人才链,强化服务链,确立了生态环境类专业在省内领先、全国靠前的地位,为生态环境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新征程上,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投身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实践,奋力朝着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目标不断迈进,以更大的担当和作为推进生态环境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美丽中国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梧州职业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位于广西的东大门、素有“小香港”美誉的梧州市区。学院毗邻玫瑰湖湿地生态公园,规划用地1200亩,建设面积50万平方米,多年来先后投入了近10亿元完善校园基础设施,配备标准化教学大楼、实训大楼、学术报告大厅、图书馆、学生公寓、食堂、风雨操场等,还有可容纳1.8万人的体育中心。学院是广西高校安全文明校园、广西卫生优秀学校,是同学们学习知识、提高技能的理想院校。
    专业设置紧随社会发展前沿   设有机电工程系、建筑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经济管理系、教育系、卫生职业教育部和公共基础部等系(部) ,共有医药卫生、机电、汽车、建筑、经济管理、教育等方面的专业25个 ,打造了10个国家、自治区级示范性特色专业,在校学生14000多人。
    师资、设施满足办学需求   近年学院增加投入3500万美元(约合 2.1亿元人民币)购置教学实训设备,创建了 7 个示范性实训基地 。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与人才引进,有专业技能过硬、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660多人,其中,中、高级职称教师占78%以上。
    具有切合岗位需求的技能训练平台   学院实施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技能教育,目前学院秉持“把学校搬进园区 、把课堂设在企业”的办学理念,牵头成立梧州市机械职教集团、卫生职教集团、学前教育职教集团、电子信息职教集团等平台,建立电子信息技术、汽车技术、机械加工、电工电子、建筑技术、文化艺术、商务贸易和医药卫生类等一批专业实训基地,为学生们打造了良好的技能训练平台。近年来,我院多次参加广西区级以上各类技能竞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建立“就业直通车”  学院与区内外368家知名企业有实践教学的合作关系,为保障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学院毕业生受到社会和企业的高度认可与欢迎,每年就业率在98%以上。大部分专业的学生在未毕业前都已被各大型企事业“预订”。
    校园文化丰富   学院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和人文素质,注重培育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成立学生社团50余个,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
    我院今年毕业人数2000多人,包括机电类、汽车类、经管类、建筑类、卫生类等相关专业。
    今天,学院以观念转变为先导,以特色专业建设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为途径,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不断加快教育教学的改革,严格规范校园管理,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在西江流域具有一定影响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特色职业院校。

  • 湖南工商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南朝岳麓,东顾湘江。她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涵盖经、管、工、理、法、文、艺等学科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湖南省本科一批招生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十三五”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全国首批百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1999年开始研究生培养工作。6个一级学科入选2018年上海软科发布的“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进入前10%,居全国排名第21位、省内高校第1位。

    我校2021届有毕业生5676人,43个本、专科专业和专业方向,其中本科批毕业生3941人、专科毕业生227人,北津学院本科批毕业生1508人。

  • 湖南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是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湖南工程学院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学院座落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湖南省湘潭市,目前在校学生4500余人。

    学院开办的专业均为湖南工程学院的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金融工程、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艺术设计、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等18个专业,学生来源10个省份,95%来自湖南省。

    学院秉承“锲而不舍,敢为人先” 的校训,应用湖南工程学院实施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成果,坚持实践育人理念, 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建院十年为社会培养了1万多名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适应性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社会好评。

    热烈欢迎用人单位到我校选用毕业生!

  •   东莞市南博职业技术学校2006年由广东南博教育集团创办,以广东科技学院为依托的一所全日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广东省重点中职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

      学校坐落在东莞市南城区,南依绿色世界,东望西湖乐园,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环境幽雅,交通便利。学校教学、生活、实训设施设备齐全,建有体育馆、语音室、琴房、舞蹈室等多项现代化的室内教学场所,建有塑胶运动场、塑胶篮球场、排球场等室外教学场所。学校还有汽车运用与维修等多个实训室。教室均安装空调和信息化教学设备,学生宿舍安装有空调、监控系统、热水供应系统和电梯设备。

      学校现开设有护理、药剂、康复技术、计算机应用、艺术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高速铁路乘务、会计事务、电子商务(跨境电商方向)、电子商务(直播服务方向)、烹饪14个热门专业,在校学生近3000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32人,其中专任教师126人。专任教师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39人(其中在读研究生12人,在读博士5人)。高级职称教师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7%,中级职称4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2.5%,初级职称2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0.6%,“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69%。

      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不断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学校办学实力雄厚,成为以升学教育为品牌的高水平中职学校。

  •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由省政府举办、教育厅直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是首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湖南省楚怡高水平学校A档建设单位、湖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湖南省卓越高职院校、湖南省“十四五”本科层次职业大学筹建单位。

      学校坚持“根植化工、合作育人、创新驱动、铸造品牌”的办学理念,坚持走内涵式、开放型和特色化发展道路。学校设有化学工程学院、制药与生物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智能控制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教学部),招生专业(含方向)34个。拥有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1个、国家骨干专业5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3个、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技能抽查标准、实训基地6个;省级“三高四新”专业群1个、一流特色专业(群)9个。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700余人(含留学生),是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首批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培育单位、“1+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连续七次荣获省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近五年,学生在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400余项,其中国家级29项。

      学校有教职工700余人。荣获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全国石化行业优秀教学团队1个,获国家教学成果奖5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7项。教师在省级以上教学能力竞赛中获奖153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4项、省级一等奖39项。

      学校与江苏汇博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株洲中车天力锻业有限公司等近100家企业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立特色产业学院5个,年均开展非学历培训近3万人次。近年来,累计为化工企业开展工艺优化、技术升级等项目300余项。积极发挥学校办学优势,承办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30余次。

      建校以来,学校累计为社会输送了近15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 华中师范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占地面积160余万平方米,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溯源于1903年创办的文华书院大学部(始于1871年创办的文华书院,1924年改名为华中大学)、1912年创办的中华大学、1949年创办的中原大学教育学院。1951年中原大学教育学院与华中大学合并组建成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中华大学等并入后,改名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并由中原大学创始人之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1993年江泽民同志为学校九十周年校庆题词:“发展师范教育事业,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学校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汲取了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弘扬了革命文化的传统,形成了“求实创新、立德树人”的校训和“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大学精神,为国家培养了40多万优秀人才。

     

    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完备。下设28个教学科研单位,有75个本科专业;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有普通本科生18700余人,硕士研究生10100余人,博士研究生2800余人,另有国际学生700余人。

     

    学校师资队伍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3600余人,专任教师19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25人,博士生导师605人;有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各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80多人。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构建和完善更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建成教师教育领先的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    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创立于1970年,是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直属的全省第一所副厅级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前身是汕头地区工业学校、汕头地区技工学校、汕头市第一技工学校、汕头市高级技工学校(汕头市技师学院)、广东省粤东高级技工学校,目前是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省级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省潮菜烹调职业研发应用基地和省首批 “校企双制”示范创建院校,同时是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模范职工之家、中国职协“优秀科研单位”和省技工院校校企合作“优秀单位”。 
       学院建有北山湾校区、金新校区及梅州校区,占地面积419.43亩,建筑面积14.13万平方米,在校生15105人,教职工736人(其中高级职称109人、中级职称230人,高级技师163人、技师165人、一体化教师385人),全国技术能手2名,省级技术能手24名。拥有技工学校省级督导员7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名,南粤优秀教师1名。
       学院围绕“建设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校”的发展目标,坚持校企双制办学模式,开设专业37个,重点打造潮菜烹饪、茶艺、食品检验、电子商务、玩具设计、服装设计等扎根于潮汕产业结构和文化土壤的专业,拥有省级重点专业11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建成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省级粤菜师傅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校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5个;拥有教学实训设备12450台套,与210多家名优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设立了校企双制班、企业冠名班、企业奖学金、企业实习基地等,采用“订单培养”、定向(委托)培养等多种培养形式,由于毕业生职业素质高和动手能力强而深受企业青睐。毕业生就业率达98.15%。

  •    汕头市卫生学校是广东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7年3月经汕头市人民政府批准,合并金平职业技术学校并搬迁至新校址,拟新办汕头健康护理学院。

        学校现有2个校区,校本部位于汕头市金平区大学路叠金工业区鮀西路;市区教学点位于中山路60号柏宝大厦7楼。学校现用地面积360亩,校舍建筑面积约12.5万平方米。学校拥有一支以高中级职称为主体的高素

    质师资队伍,建有教学楼、实训楼、学生宿舍楼、图书馆、食堂、运动场等基础设施,学生宿舍和大部分教室均安装空调;配有多功能厅、学术报告厅、电脑室、人体解剖标本陈列室、模拟ICU室、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模拟产房、护理多模态实训室、模拟中西药房、中药标本陈列室、制剂室、多媒体临床综合技能实训室、理化检验实验室、中医康复保健实训室、中医美容实训室、形体室、音乐室、模拟餐厅、模拟客房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各学科实验实训室。

        学校坚持以培养“有素质,强技能”实用型人才为目标,重视学生素质教育,突出学生技能培养,开展多项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和专业技能证书培训鉴定,有效提高学生升学、就业竞争力。

  •     长春理工大学原名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办,是新中国第一所培养光学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一所具有鲜明光电特色和国防特色的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是吉林省、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长春市共建院校,享有“中国光学英才摇篮”的美誉。

    因光而生,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同频共振。“两弹一星”元勋、两院院士王大珩为学校创始人、第一任院长。中国第一埚光学玻璃研制者龚祖同、中国第一台激光器研制者王之江、中国第一台高精度经纬仪研制者薛鸣球等16位院士曾在校任教或学习,为学校积淀了严谨求实的治学风气。学校先后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委、五机部、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1999年被划转为以吉林省管理为主,并与国防科工委共建。2002年,更名为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被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09年,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光学科技馆——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被批准建设,由学校代建代管。201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上海合作组织大学项目院校。2012年,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院校。2017年,入选首批教育部、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

  • 邯郸市现代技工学校,位于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经济开发区新华北街三号,占地119亩,建筑面积58000平方米,学生规模3500人。学校以“厚道做人,仁心育人”为校训,以“办老百姓放心学校”为办学宗旨,笃行“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企业满意、让社会满意”的办学理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与著名企业合作,稳定教学方向,达到真正的实践与教育的统一。同时建立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创新平台,不断扩大现代技工品牌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邯郸市现代技工学校多次被省、市评为先进职校,邯郸市文明单位,职业教育培训教材实验基地,邯郸市技能教育与职业培训协会理事单位,河北省重点职校。
    学校设有校党政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招生办、就业办、市场企发部、总务处、保卫处、就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技术考评委员会等管理机构,建有综合艺术中心、。制冷、互联网、机电、焊工、机械加工等实训中心。按照国家人社部关于职业院校工学结合的办学要求,与多家品牌企事业单位、幼儿教育集团构建了多个校企合作关系,专业对接“零距离”,就业100%。
    全校教职工180多名,专业教师116人,其中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者54名,技师21名。目前开设有机电一体化、制冷机电工程、机械加工、互联网与商务管理、学前教育、农村电气技术、汽车制造与维修等专业。
     

  •        柳州工学院创建于2002年,前身为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由柳州市人民政府与广西科技大学共同举办。2020年4月,学校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主管的普通全日制本科高校,更名为“柳州工学院”。

           学校位于广西工业重镇、历史文化名城柳州市,校园占地面积1283.21亩,总建筑面积42.54万平方米,总投资逾17亿元人民币,教学科研设备值总量超过1.5亿元。拥有配套设施先进的教学与实验实训楼群,建设有基础实验中心、金工实习中心、各专业实验实训室、仿真实验实训中心等200余个实践教学平台,图书馆纸质馆藏书约185.21万册。

           学校建有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拥有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自治区优秀专家、第一批广西高层次人才、自治区突出贡献科技人员、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骨干教师、柳州市政府签约理论专家、柳州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等一批优秀教师,现有专任教师740人,其中51.9%具有高级职称;68.29%具有博士、硕士学位;38.38%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双师型”教师。

           学校立足广西,面向全国,紧密结合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现有10个二级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语言文化与国际教育学院、食品与化学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2个产业学院(标准化学院、软件学院),4个教学部(数理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外国语言教学部、公共艺术教学部),开设45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突破15000人。

           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建立起了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核心的协同育人体系。学校各二级学院先后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及校企合作教学指导委员会,与国内100多家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并成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行业、企业专家深度参与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

           学校十分重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创新型人才。学生在国内外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二等奖等荣誉十余项。学生自行设计、制作的赛车,多次代表中国大学生车队,参与国际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并获佳绩。在全国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各级各类竞赛中,我校学生共获全国性奖项100余项。

          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是柳州工学院始终秉承的办学理念。我校是第一批加入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的成员,是广西首批4所新建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学校之一。近年来,我校教师获得授权专利520项,知识产权总数排名全区33所本科院校第10位、全区同类学校第1位。根据2020年武书连中国独立学院排名显示,学校自然科学类以A+等级排名全国第九,工学以A+排名全国第六。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扬“笃志勤学、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秉承“德为先、质为本、重应用、求创新”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思想品德优良、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突出,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开阔视野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欢迎,连续多年就业率达95%以上,曾先后获得“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校园”、“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当前,学校广大师生正凝心聚力谋发展,为把柳州工学院建成区域高水平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 武汉轻工大学创建于1951年,位于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湖北省武汉市,是全国最早培养粮食行业专门人才的学校,先后隶属于原国家粮食部、商业部、国内贸易部,1998年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湖北省第一批本科招生高校。学校现有常青和金银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现设17个教学院(部),举办有国际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0000余人;校舍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04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86万册,数据库48种,电子图书230万余册,电子期刊45万余册,拥有7个优势特色学科相关数据库和机构知识库平台,是湖北省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和湖北省自动化水平优秀级图书馆。

    学校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大力实施“质量立校”战略。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着力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不断强化学习、应用、探究、创新“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建有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精品课程、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一大批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拥有实验教学(中心)27个,其中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学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在近三届省级教学成果评选中,获优秀教学成果奖33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9项。学校以“常青科技文化艺术节”、创业大赛等为依托,积极开展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械创新设计、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每年均荣获大批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省属高校前列,他们以“能吃苦、能干事、能创业”的优良素质,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 长沙理工大学系交通运输部和湖南省共建高校,建校60余载,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法、哲、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生推免权的多科性大学。自建校以来,为交通、电力、水利、轻工等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40余万高级专门人才。学校本科招生第一批次覆盖全国,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
    学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设有19个教学学院,1个独立学院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7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近5000人。现有专任教师1920人,其中正高职称314人,副高职称650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家“千人计划”人选2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人。
    学校紧紧依托行业,建成了水平较高、特色鲜明的本科教育教学体系。现有62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国家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土木工程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会计学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9个、列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本科专业5个、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1个(土木工程专业)。拥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6个,国家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卓越计划”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学校拥有“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11个,工程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
    立足新时代,学校将传承和发扬优良办学传统,坚持改革创新,为培养“底色亮、实践强,有情怀、敢担当”的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行业精英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是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全国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是“国家软件技术实训基地”、教育部等六部委确定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全国高职高专计算机类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是中国高职教育研究会授予的“高等职业教育国家职业资格教学改革试点院校”;省级“平安校园”先进单位、湖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是湖北省“生态园林式学校”。
    学校现有占地面积1000余亩,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3.9亿元。学校拥有47个校内实训基地,其中有国家级、省级等实训基地4个,教科研设备总值达到1.39亿元。
    学校设有10大学院、57个专业,其中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4个,中央财政支持的提升产业服务能力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4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7个,湖北省楚天技能名师设岗专业12个,开设软件技术专业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两个本科试点班。学校现有教职工1016人,其中专任教师591人,高级职称教师280人,教授41人,硕、博士以上学历教师395人,全日制在校生16000人。荣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6项,成功构建职业基本素养培育体系,学生综合素质普遍提升,在各级各类大赛中斩获大奖近千项。

  •    澄海职业技术学校创建于2006年9月,实行三块牌子(即澄海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澄海职业技术学校、澄海开放大学)、一套人员、一个校区的管理模式,学校现为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广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广东省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学校按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的要求和标准进行规划建设,现已规划建设用地133.02亩,总建筑面积66948.09平方米。目前学校有中职学生2700多名,开放大学本、专科、全日制高职专业试点班学生1000余人。
       学校坚持“一体、两翼、三化”的发展战略,“开放办校、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的发展思路,以及“科学、民主、公平、互信”的管理理念。主动对接地方产业,培育特色专业,打造职业教育品牌,积极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大力推行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育人模式,走出了一条精准培养立志建设家乡、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专业技能人才的办学之路。学校现有15个专业,包括计算机应用、数控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会计事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物流服务与管理、商务英语、工艺美术、服装设计与工艺、动漫与游戏制作、幼儿保育、文秘。其中:电子商务专业群、工艺美术专业群是省高水平建设专业群;电子商务、工艺美术是省“双精准”示范建设专业;计算机应用、会计事务、工艺美术是省重点建设专业;数控技术应用、电子电器运用与维修、电子商务是市重点建设专业。初步建成了特色鲜明的电子商务、工艺美术和智能制造三大专业群,与我市“三新两特一大”产业链精准对接。

  •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近年来,学校聚焦内涵提升,提升办学质量,重点培养智能制造产业链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服务行业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办学优势明显,办学特色鲜明,广受社会赞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对学校办学成果报道千余次。

  •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全日制公办高职学院,隶属湖南省教育厅主管主办,是国家首批“双高计划”项目建设院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是湖南省示范性、卓越高职院校,湖南省楚怡高水平高职学校。

    优越的办学条件

    学院有东湖、马坡岭2个校区,1个产学研示范场和1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超级杂交水稻生产示范与人才培养基地,占地面积2470亩。设有8个二级学院、1个教学部,以及3个对外开展社会培训、国际交流、创新创业的国际交流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构建了现代种植、现代畜牧、智能装备、食品加工技术、经营管理和信息技术6大特色专业群。全日制在校生1.6万余人,年均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约1.6万人次。

    雄厚的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080人,其中教授44人、副教授195人,徐特立教育奖1人,芙蓉学者1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6人,省级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4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3人,省级专业教学团队8个,聘任印遇龙等专业群领军人才3名,“双师型”教师90%以上。

    畅通的就业渠道

    学院与华为机器、富士康、中兴通讯、远大集团、隆平高科、新五丰、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层次校企合作关系,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均在95%以上。近年来,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就业现状满意度、教学满意度、学生工作满意度和生活服务满意度等指标,均高于全国“双高计划”平均水平。

    人性化优惠政策

    对按我院要求完成学业,取得毕业证和相关专业技能操作证的学生,负责推荐就业。

    我院面向全国多个省招生,优秀毕业生可以报考“专升本”,热忱欢迎广大考生来我院深造学习。

    学院扎根于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上,遵循“为时养器,器为时用”办学宗旨,励练“务本崇实,修德精业”校训,办学特色和示范作用日益凸显,正朝着“中国特色、世界水平”办学目标稳步迈进!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湖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林业局重点建设高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涵盖理、工、农、文、经、法、管、教、艺等九大学科门类、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生推免权、富有特色和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3万人,专任教师1541人(其中教授247人,副教授652人;博士生导师86人,硕士生导师451人)。拥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和75个本科专业;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南方林业生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稻谷及副产物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湖南绿色发展研究院等代表国家先进行业水平的优势特色平台以及近50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先后落户学校。
    学校坚持以“生态、林业和绿色产业技术”为优势特色,在经济林、生态环境保护、木材加工、家具设计制造、森林旅游、粮油食品加工等研究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近年来,共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7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和技术发明奖7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58项,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300多项,支持企业新增产值近400亿元。
    办学近60年来,学校坚持内涵式发展,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已为国家培养了16万多名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在林业、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家具产业等相关行业领域产生了较强的影响力,人才培养质量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学生获得世界工业设计“红点奖”、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等国际国内奖励500多项、省部级奖励100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位居同类高校前列,获评“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校”。
    学校将秉承“求是求新,树木树人”的校训和“质量立校、学科兴校、人才强校、文化铸校”的办学理念,继续坚持“生态、林业和绿色产业技术”的办学特色,坚定不移地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培养更多服务国家和奉献社会的优秀人才。
     

  • 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属省教育厅直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一所依托广播电视大学丰富的网络和教学资源,致力于用互联网技术推动职业人才培养的新型高职学院。运用全方位覆盖的数字化智慧校园,大数据背景下的云计算网络空间,在全国高职教育领域首创了“开放式高职”的教育模式。学院有着39年专科办学历史,累计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6万多名。

  •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四川省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的历史文化名城——乐山市,学院于2002年4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含医药卫生、财经旅游、机械电子、新能源学科的一所综合性全日制公立普通高等学校。
      学院是四川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国家西部旅游专门人才培养基地”、“四川省首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是全国办学模式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四川省哲学学会副会长单位,四川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四川省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四川省计算机学会高职高专分会理事长单位。
       学院占地面积800亩,设计先进、功能完善的“绿色、智慧、平安”新校园于2017年10月投入使用。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06人,教授35人,副教授151人;在校全日制学生近1.8万人。学院设有新能源工程系、财经管理系、旅游系、艺术设计系、机电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护理系、医学系、药学系、体育系和基础公共课程部。开设文科、理科和工科所属专业48个。其中护理、硅材料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学院拥有一所直属附属医院和乐山市中医院、乐山市老年病专科医院、乐山市妇幼保健院三所非直属附属医院。
      学院拥有配有先进仪器设备的实习、实训室和培训基地,建有目前国内ICT行业最先进技术设备的“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国内首家“多晶硅仿真工厂”和“乐山太阳能研究院”、“乐山药物研究中心”、“3D打印工程技术中心”科研基地。建有“现代网络通讯实训中心”、“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中心”、“多晶硅铸锭生产实训中心”和“智能交通实训中心”。
    学院坚持“科研兴校”战略,科研成果丰硕。公开发表论文3644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494篇。出版专著21本,获批国家专利48项,承担省级及以上科研课题192项。
       学院坚持“整合资源、多元合作、深度融合、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走内涵发展和“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与中科院成都分院、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山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泸州医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四川大学华西附属医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华为集团等省内外170多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
      学院积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多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先后同美国、芬兰、加拿大、德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泰国、老挝、尼泊尔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39所高校或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引进美国、加拿大、日本、芬兰、澳大利亚等国家优质教育资源;常年开展师生的交流互访和进修学习。在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中,学院首先招收学历制留学生,自2011年起,先后招收来自泰国、老挝、尼泊尔、安哥拉籍留学生205名,目前在校留学生97名。2014年学院获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称号,在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迈出了全新的一步。
      学院招生人数和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一批护理专业、机电专业毕业生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芬兰、沙特阿拉伯、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工作。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达96%以上,称职率达90%以上,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自学院建院以来,先后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卫生、旅游、财经、营销、机械、电子、新能源等方面的中高级业务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5万余人,为企事业单位、农村培训乡村医生、农民工、会计、高级营销员、机电类技术工人等达4万多人,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立足新的起点,学院将不断砥砺奋进,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提升学院综合办学实力、人才培养水平、科技开发能力与社会服务能力,开启新的征程,建设一流校园,实施一流的管理,培养一流的人才,实现学院新的跨越。

  •  信丰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信丰中专)前身为创办于1958年的信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原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信丰县分校,俗称“金盆山共大”)和创办于2007年的信丰县天华职业技术学校在2010年整合而成,先后被授予“全市职业教育先进学校”、“江西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平安学校示范学校”、“江西省达标中职学校”等荣誉,是江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赣州市青年创业就业培训基地、赣州市校企合作培养基地、信丰县农民培训学院天华分院、信丰县人力资源体系重点单位。2016年2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江西省教育厅批复升格为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
    学校坐落于信丰县工业园诚信大道,校园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其中:教学楼2栋,实训大楼1栋,学生公寓3栋,教师公寓3栋,学生食堂1栋,多功能报告厅1栋,配合教学与实训所需的计算机机房、多媒体教室、电子实训中心、服装实训中心、模具实训中心、汽修实训中心、酒店管理实训中心、客户信息服务中心、学前教育实训中心及各项文体设施一应俱全。校园周边政通人和,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成人成才的理想场所。
    学校现有在籍学生3000多人,教职工近200人。根据市场需要开设有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模具制造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汽车制造与检修、学前教育、电子信息技术、城市轨道运营与管理等热门专业。
     

  •   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高科技企业中国制造业500强泰豪公司创办的高等学校,是江西省与清华大学“省校合作”重点项目和江西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立项单位。学校办学始于2004年,前身是江西泰豪科技专修学院,2008年设立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经过历次发展升级,先后获批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教育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单位、江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省新闻传播大类职业教育专业技能测试点牵头单位、省“1+X”证书联盟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牵头单位、江西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江西省职业院校教师“1+X”证书试点培训基地、江西省平安校园、省级大学科技园、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单位等,是江西省最早开始培养VR(虚拟现实)人才和首家招收外国留学生的高职院校。凭借近年来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显著的办学成绩,荣获“办人民满意职业教育——江西职业教育十佳示范学校”。

      学校现有在校生13000余人,专任教师700余人,校内外实训基地近200个。设有七大院系,学科专业主要涵盖了文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五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各专业交叉融合,艺术与技术结合的学科专业体系。建有江西高校红色文化创意研究院、江西省文化艺术重点研究基地、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泰豪中华文化交流中心4个省级科研平台,以及虚拟现实多人实时互动重点实验室、影视音像数字化修复升级实验室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

      学校坚持产教融合、创新发展,先后与泰豪公司、华为、腾讯、京东、完美世界、法国达高、康明斯、江西日报社等国内外著名企事业单位开展校企合作,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发展;大力培育双师型教师,推动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三基一核”特色课程体系,培养大学生基本生活技能、基本生活常识、基本社交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惠州工程职业学院是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高标准、高起点成立的现代化公办普通高等院校。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和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惠州,毗邻深圳、香港、广州、东莞,东接汕尾,北连河源、韶关,交通便利,区域优势突出。

        学院占地473863.4平方米,建筑面积356800.74平方米。校园依山傍水,园林交辉;青山与绿水共存,人文与自然相融。是“学在花园里,校在山水间”的绿色化文明校园,是孜孜求学、养性修为,实现职业追求和人生梦想的理想场所。

        目前,学院设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工业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筑室内设计、大数据技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电子商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财富管理、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园艺技术、动物医学、畜牧兽医、园林技术、宠物医疗技术等22个专业。建设智能制造、电子集成、数控装调、自动控制、逆向技术及快速制造、工业机器人生产训练、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现代园艺、动物医护等多个能够满足现代职业教育需求的现代化生产实训中心,理工科特色鲜明。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教授、副教授99人,博士生、研究生100位。一大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和有仁爱之心”的国家职教名师、南粤优秀教师在学院弘文乐教,传道授业。一万多名学子秉持“吃苦耐劳、淳朴厚道、臻技敬业、进取创新”的精神,在学院厚德博学,苦练本领。一批又一批毕业生从这里走向社会,立业报国!

  •     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创建于1973年,隶属于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是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世界技能大赛园艺项目中国集训基地、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管道与制暖赛项集训基地、广东省产业就业培训基地、首批广州市产教融合实训示范基地,2023年被确定为广东省高水平技师学院创建单位,曾获广州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优秀单位”“南粤影响力教育品牌奖”,入选“2022年中国高职院校五十强”。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职工近600人,中高级技术职称占70%,“一体化”教师占80%,其中学院党委书记邹菁和院长鲁储生为正高级讲师,3名教师被认定为“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学院现有博士、全国技术能手、广东省技术能手、南粤优秀教师以及市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教学能手、班主任业务能手等近百人。

      学院坚持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以“服务公用事业需求,对接智慧城市发展”为办学定位,以建设有魅力、有活力、有动力、有实力、有影响力的学院为办学目标,建有智能控制、绿色城建、智慧交通、信息文创、社会服务5大类专业群,全力打造为大湾区建设服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推动学院高质量、高水平、强特色建设,创建一流技师学院。

  • 普宁市黄埔职业技术学校是经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和开设专业纳入国家招生计划,揭阳市政府重点建设项目、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全日制高职扩招普宁教学点,学校引进珠三角先进办学模式,进行高起点规划、专业化设计,以花园式校园环境,现代化硬件设施,公寓式电梯宿舍,示范校的教学要求,直通珠三角的终身就业服务,让学生在家门口享受省级优质教育资源和就业推荐,是初、高中毕业生练一技之长、创辉煌人生的新选择,也是不挤高考独木桥,技能高考升本科的新捷径。

    学校坚持“严管理、严要求、高技能、高就业”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德才兼备,一专多能适应竞争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重视学生实操动手能力培养,强化操作技能。建有多媒体电子阅览室、信息网络中心、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演艺厅、综合运动场等文化活动设施,另外校园文学社、校园广播电台和各式各样的体育比赛等多姿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学生发挥特长、陶冶身心,促进全面发展。学生住宿条件优越,安全、舒适,室内均装有空调、学习桌、热水喷淋双卫生间,生活设施齐全。食堂、校园服务部、医疗保健机构等配套完善。

    学校注重对学生思想及行为的细节管理和督导,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品质规范教育,把对学生的人格教育贯穿始终。健康的社团组织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可锻炼学生口才、交际、组织等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与多家知名企业与我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采取逐人过关对口安排,就业率达98.8%以上,每年由就业科列表公布就业去向,并长期跟踪服务,家长、学生无后顾之忧。

  •     汕头市卫生学校是广东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7年3月经汕头市人民政府批准,合并金平职业技术学校并搬迁至新校址,拟新办汕头健康护理学院。

        学校现有2个校区,校本部位于汕头市金平区大学路叠金工业区鮀西路;市区教学点位于中山路60号柏宝大厦7楼。学校现用地面积360亩,校舍建筑面积约12.5万平方米。学校拥有一支以高中级职称为主体的高素

    质师资队伍,建有教学楼、实训楼、学生宿舍楼、图书馆、食堂、运动场等基础设施,学生宿舍和大部分教室均安装空调;配有多功能厅、学术报告厅、电脑室、人体解剖标本陈列室、模拟ICU室、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模拟产房、护理多模态实训室、模拟中西药房、中药标本陈列室、制剂室、多媒体临床综合技能实训室、理化检验实验室、中医康复保健实训室、中医美容实训室、形体室、音乐室、模拟餐厅、模拟客房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各学科实验实训室。

        学校坚持以培养“有素质,强技能”实用型人才为目标,重视学生素质教育,突出学生技能培养,开展多项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和专业技能证书培训鉴定,有效提高学生升学、就业竞争力。

  • 开封工业科技学校始建于2004年9月。是面向全省招生,突出工科特的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学校建校十多年来为河南省培养了大批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开封工业科技学校坐落在开封尉氏人民路西段,西临航空港,交通十分便利。学校拥有设施完善设计前卫的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公寓楼、电化教学室、微机室、实验室、运动场、和生活服务设施。是我市,县培养工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
    办学宗旨:一切为了学生,为学生的一切。以优越的办学条件,用先进的育人手段,靠科学的现代化管理塑造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熟练操作技能的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
    教学特色:学历层次向专科跟近,职业技能向高级发展,实行模块教学。学生在接受中专教育的同时可以套读大专,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可以获得国家承认的中专毕业证、大专毕业证、计算机操作等级证、
    毕业就业:学校对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历来都非常重视,使学生尽快走上工作岗位,就业率为95%。学校成立了就业安置办公室,
    学校近几来在专业设置方面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所开专业均为热门专业和大量的社会工.以及寒暑工和校企联办工厂,本校可配备生产线。

  •    汕头三江科技职业技术学校是经广东省教育厅备案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国家承认学历。开办中专(3年制)、大专(3+2)。学校从2000年开始与国内多家名牌高校联合办学,学生考试通过可参加中职升本科冲刺(实验)班(3+4)。二十年来,已开设中、大专专业二十多个,现有全日制中专学生3000多人,大专生1300多人。
       校区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汕头市中心繁华地带,即龙湖区衡山路与长江路交界,交通十分方便,学校设施完善,配有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电教室、服装实训室、制图室、语音室、钢琴室、形体实训室、动漫3D设计室、烹任实训室、汽修实训室等,学生宿舍配套室内卫浴间、空调、网络及空气能热水。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管理能力强、师徳及专业水平高的“双师型”队伍。以“先成人、后成才”的育人理念,实行严格规范的半封闭管理模式,遵循厚德载物、慎言笃行的校训,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会做人、会处世、会动手的应用型优秀人才。

  •   阳江技师学院创办于1989年,先后被认定为全日制国家级重点高级技工学校,广东省五金刀剪行业职业研发基地、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阳江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阳江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2014年9月经广东省政府批准升级为阳江技师学院。学校占地面积80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教学设备先进、配套设施完善,建有各类实训场室60个,设备总值超过1亿元,校外实训基地60多个。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300多人,现有学生4000多人。学校以就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开设有烹饪、汽车检测、汽车维修等20多个专业,现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1个、省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省中职课改实验专业2个。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学校已发展成为立足阳江、面向全省,集学历教育、短期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及就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技工教育基地,是粤西地区职业教育的龙头单位。已为珠三角和阳江地区输送了大批高技能人才,毕业生职业道德好,业务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连续三年98.5%以上

  •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以下简称“广以”)是我国唯一一所引进以色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是中以两国教育领域合作的最重要项目,其建设得到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广东省人民政府、汕头市人民政府和李嘉诚基金会的全力支持。广以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全球视野和人文素养的卓越工程师和科技人才,旨在建设成为一所具高水平的理工科研究型大学。2018年,广以入选广东省高等教育“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成为入选该项计划中最年轻的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四个学科被列为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目前广以共开设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技术与食品工程、数学与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与机器人和化学共六个本科专业。

  •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汕头市人民政府主办、主管,在原汕头教育学院(含汕头幼儿师范学校)、汕头商业供销学校、汕头机电学校和汕头市教师进修学校等院校合并的基础上设立的的公立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学院由院本部、金园校区、新津校区和东墩校区四个校区组成,占地1011.44亩(含450亩在征)。其中院本部位于风光秀丽的汕头市濠江区东湖山麓;金园校区位于汕头市区金园路23号原汕头教育学院和汕头幼儿师范学校校址;新津校区位于汕头市龙湖区外充公;东墩校区位于汕头市蛇针路8号。学院总建筑面积26.1万平方米,教学、实验实习设备总值约4841万元,图书藏量93万册。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8.09%、97.06%、97.09%。
       学院共开设52个大专专业。现有全日制大、中专在校生13587人。学院设有计算机系、机电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外语系、自然科学系、人文社科系、艺术体育系、学前教育系、成人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技能实训中心、网络与信息中心等教学、教辅部门。
       学院积极与国际先进教育接轨,现已与英国胡佛汉顿大学和澳大利亚巴拉瑞特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三年专科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这两所大学攻读本科(一年)获得学士学位,并可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同时,学院还组织开展大学生暑期赴美国带薪实习、旅行活动。此外,学院还与国内数所著名本科院校达成合作办学协议,以利于学院毕业生在国内继续深造。
       创建以来,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岗位能力为重点,以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基本特征,以推行全面职业素质教育和创业教育为个性化特色,树立“以人为本、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按照“知行合一、德技双馨”的校训要求,高起点,严要求,强技能,重实践,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办学效益初步显现。
       目前,学院已基本形成文、理、工、艺术和师范教育等学科门类齐备,大中专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并存,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共荣的办学体系,学院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发展规模和办学质量已位于省内同类院校前列。

  •   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致力于“新工科”和“新文科”跨界融合式发展,聚焦绿色、健康与安全等“新设计”的前沿,注重跨学科系统创新。在国家和广东加快工业设计发展及推进设计产业成长壮大的要求下,学院于2010年6月组建成立。办学多年,学科发展速度快,各专业软科中国排名均在前15%。学院紧密依托华南理工大学雄厚的理工优势和深厚的人文底蕴,积极探寻与产业高度结合和国际化合作的道路,旨在打造享誉国内外设计创新人才培养和设计实践与服务的研究高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80人,其中专任教师65人(教授17人、副教授26人),50%以上教师具有博士学位,30%以上教师具有海外研修(访学)经历,66%以上教师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学院以放眼全球,推动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使命,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当代大学设计教育为办学定位,以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创新设计人才为培养目标。学院现有工业设计、 环境设计、信息与交互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4个系,设有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四个本科专业和信息与交互设计实验班,全日制在读本科生800多人,全日制在读硕士研究生200余人。

      设计学院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为发展核心。紧紧把握设计创意产业的发展契机,坚持“科学与艺术、设计与文化”相融合的建设理念,聚焦世界设计前沿,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瞄准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培育储备设计人才和力量;面向经济主战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推进设计与健康的可持续研究。力争建设成为国内领先、有国际影响的设计学院,从而支撑、引领国家和广东设计产业发展。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创办于2005年,作为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倡导“设计与创新、设计与商业”相融合,旨在培养时尚行业中的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专业建设依托华南理工大学的工科背景和珠三角地区完善的服装产业链,以及临近港澳国际时尚之都的地域优势,在培养学生专业设计能力的同时强调综合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服装行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设计人才和时尚管理精英。在专业建设上,积极探索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团队建设模式,推行实践教学模式,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特点,体现综合院校文理并重、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的办学特色。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服装设计的方法与技能,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宽广的知识面,具备服装行业的基本运作知识,具备服装市场和时尚企业管理知识,对于时尚潮流和全球服饰市场有清晰的认识。

      本专业设有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时尚管理两个特色教学模块。服装与服饰设计教学模块侧重于服装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时尚管理教学模块侧重于培养学生对于时尚企业的运营管理能力等。学生毕业后可进入国内服装服饰公司、电商网络公司、时尚媒体、设计院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研发、品牌产品策划、设计管理、市场营销、时尚买手、时尚造型设计、陈列设计、科研教学等相关工作。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学生以工作室或者独立设计师品牌的形式进行自主创业;也有将近30%的学生进入国内国际知名院校攻读硕士学位,继续深造。

      服装与服饰设计系有着“设计与创新、设计与商业”相融合的鲜明特点,本专业以服装设计为基础,突出设计中的创新与审美,强调设计与商业的有机结合,培养时尚行业中的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

  •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原民办南华工商学院,成立于1993年,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在广东省总工会干部学校基础上建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16年8月23日,广东省政府发文同意学院办学性质由民办转为公办,并更名为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学院行政主管部门是广东省总工会,业务主管部门是广东省教育厅。
    学院现设有外语外贸学院、信息工程与商务管理学院、财务金融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旅游管理系、法律与公共事业系和思政部、体艺部,共有28个专业(群),涵盖经济学、工学、法学、管理学等十大学科门类,拥有报关与货运、会计(注册会计师)两个省级重点专业,以及“金融管理与实务”、“工商企业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商务英语”、“计算机网络技术”、“酒店管理”等品牌专业,以及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的“劳动与社会保障”、“社区管理与服务”、“劳动关系管理”专业。
    经过20多年的健康运行,学院各项工作取得长足发展。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在省内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2006年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学院先后被授予“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直属机关文明单位”、“广东省先进集体” 、“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志愿者工作优秀组织单位”等荣誉称号,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教育部备案、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一所国有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1958年建校以来,学校秉承“德技共举、知行合一”的校训,根植自然资源行业,对接自然资源主业、土木工程产业,正着力推进自然资源专业集群、工程建设专业集群、现代服务专业集群等三大专业集群布局发展,努力构建“一龙头三重点四支撑五发展”的自然资源特色专业体系,奋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全省自然资源系统的“两基地一中心一智库”,全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具有自然资源鲜明特色的高水平高职学校。学校已建设成为“湖南省‘楚怡’高水平高职学校”“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湖南省党建工作先进高校”“湖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湖南省文明标兵校园”和“湖南省平安高校”。

       学校设有32个专业,拥有工程勘测1个省级一流专业群,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工程造价2个央财重点支持专业,工程测量技术、建筑工程技术2个省级特色专业,工程测量技术、建筑工程技术、酒店管理3个省级精品专业,工程测量技术、建筑工程技术、酒店管理3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

  •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教育部备案,广东省教育厅直属管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前身为广东韶关钢铁集团职工大学,始办于1976年3月,办学初期校名为韶关钢铁厂“七.二一”工人大学;1982年6月,粤北三所冶金职工大学合并为韶钢职工大学,由韶钢管理,并迁至曲江区原广东工业大学旧址办学; 2000年6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制为普通高等职业学校;2014年6月,由韶钢移交广东省教育厅直属管理。 

        截至2017年9月,学院占地43.7万平方米,设有7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了41个高职专业,有教职工数509人,有全日制在校大专学生9289人。

  •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原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工科为主,经济、管理、文学、理学、艺术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主办方华南理工大学是国家211、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位于广州市花都区,坐拥天狮岭,比邻天马河,校园内地势蜿蜒起伏,建筑错落有致;绿树成荫,花香流溢,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被学生称为广州最美的大学之一。学校先后获得“中国最具就业竞争力院校”、“全国学生最信赖的十佳独立学院”、“全国最具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等殊荣。在《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学校连续7年荣膺全国独立学院二十强,2016年位列全国独立学院第8名,理工类第4名,稳居中国一流五星级独立学院行列。在“全国独立学院第十次峰会”上,省教育厅魏中林副厅长给予了我校“办学理念及定位独具特色、面向行业办学独具特色、校企协同育人独具特色、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独具特色、国际教育和交流独具特色”等5个独具特色的高度评价。“十三五”期间,学校将抓住机遇,积极进取,继续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坚持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坚持诚信办学、规范办学,实现创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应用型大学的目标!
     

  •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是江西省政府主办、省林业局主管的全日制公办高职学院。学校地处的江西省赣州市,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城市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宜居宜学。
      学院创办于1953年,是江西省老牌的职业院校。历经赣州林业学校、江西共大油山分校、江西省第一林校几个阶段,2002年4月,升格为高职院校并更名为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是江西省首批升格的高职院校。2011年12月,升格为副厅级单位,是全省9所升格的院校之一。2015年起,开设应用技术型本科班,连续六年招收本科学生,本科生教育和管理进展顺利。在2022年赣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积极推动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和赣南师大科技学院合并转设本科高校。”
    经过70年的办学积淀,学院现为国家优质专科高职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江西省高水平职业院校,综合办学实力已跻身江西及全国同类高职院校前列。
      学院专业设置齐全。学院根据行业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统筹规划学科专业设置。现下设林业学院、园林与建筑学院、工业与设计学院、商学院、通讯与信息学院、旅游与外语学院、汽车与机电学院、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学院、家具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开设有8个联合培养专升本专业、50个高职专业,其中国家双高专业群1个,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示范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共23个。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8万余人。

  •   安徽大学(Anhui University)坐落于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江淮首郡、吴楚要冲”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学校是国家“双一流”和“211工程”建设首批入列高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构建文理交融、理工互通、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富于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建有保障一流人才培养的办学条件体系,现有磬苑、龙河、史河路和泗州路4个校区,另租用安徽财贸职业学院蜀山校区、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金寨路校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91亿余元,馆藏纸质图书391万余册;拥有本硕博完整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层次体系,32个学院,91个在招本科专业(其中49个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总数并列全国地方高校赛道第2位),1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以及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以及2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有39门国家级一流课程(线下课程数居全国高校第10位)、2个国家级和4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国家级和9个省级实验教学(实训)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承建全国首个省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成功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特色教育基地);现有本科生31321人、博硕士研究生14199人;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升学率平均保持在35%以上,本科生与研究生获省部级以上竞赛奖2200余项,位列全国“双一流”高校第63位,毕业校友获得“国家杰青”数位居全国高校第29位。

  •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是2005年3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广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2009年5月,广州市政府批准学校加挂“广州社区学院”牌子。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塑校、特色兴校”。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积极拓展社区教育;坚持职业教育规律,坚持文化塑校,坚持内涵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以岭南文化与时代精神相互交融为特征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应用技术转化平台、社区教育与服务示范中心。

         学校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962年,50多年来为社会各界培养了30多万人才,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2009年12月,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20年4月被广东省教育厅确定为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围绕服务广州城市建设与城市服务两大板块开设了10个专业群,设有9个二级学院37个专业(详见附件2)。

        学校不断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有国家骨干专业2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2个、省高职教育重点专业2个、省示范校重点专业4个、省二类品牌专业4个、省高水平专业群4个等省市级以上专业29个。实施专业与课程体系改革,建立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职业课程体系,全面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着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实施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97%,毕业生社会评价满意度超过95%。

         学校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与韩山师范学院、韶关学院等本科院校合作开展“2+2”、“3+2”协同育人,与知名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学校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与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培育有机结合,培养既具有娴熟的职业技能,又拥有良好品德与和谐人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    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现位于潮州市湘桥区桥东凤东路,学校创建于1958年,原属汕头地区管辖,历经潮安县中级卫生学校、潮安医学院、潮安卫生学校、潮安卫生学校、潮安卫生学校、广东省潮安卫生学校、汕头地区卫生学校、广东省汕头卫生学校、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的沿革,是原广东省(含海南省)八所最早卫生学校之一,1993年11月因潮汕地区行政区域变动,归属潮州市,经省政府批准改为现名“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2005年1月,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下简称“国重”),是目前潮州市唯一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国重”中职学校、潮汕地区唯一一所“国重”卫生健康类中职学校;2011年7月,经广东省教育评审认定为“广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是粤东地区首家“广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2011年11月,经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遴选,被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学校,并于2012年6月全面启动项目创建工作,2015年11月,项目通过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终期检查验收,学校被正式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是目前广东省2所医药卫生类“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之一。2010年2月,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广东省文明单位”的光荣称号。

       学校确立“育人为本,和谐发展,服务健康”的办学理念和“立足大潮汕,面向基层第一线;服务大卫生,培养实用型人才”办学定位,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就业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的职教办学指导思想,目前的主要服务地域定位于潮州、汕头、揭阳、汕尾四市,并辐射周边地区。

  •    贵州铝业技师学院隶属于世界500强企业中国铝业集团旗下贵州铝厂有限责任公司,也是隶属于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直管的6所公办技工院校之一。学院创建于1975年,是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贵州省技工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协会常务理事院校,贵州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学院有在贵州省教育厅备案的贵州铝厂职工大学成人教育(大专)办班资质。学院还与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理工学院、贵州省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贵阳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及高职高专达成联合办学,形成高端办学资源共享。

    学院占地面积254亩,有主校区、北校区、东校区三个校区,在校生11000余人。现开设有有色金属冶炼、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维修、焊接加工、计算机应用与维修、电子商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护理(健康养老方向)、建筑施工、药剂化验与分析、会计、烹饪等15个专业。 学院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双证书”制度,学生就业率高达98%。每年开展各类社会化培训人数超5000人。      

     一直以来,学院遵循“诚信立校、技能强校、文化兴校、口碑塑校”的办学宗旨,秉承“学做人之道、修立业之本”的校训,对内加强内涵建设,强化专业实操,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德技并修、技艺精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突出办学形象的塑造;对外加强高端引领、校企合作,推动学生优质就业、职业生涯出彩,促进办学口碑的形成。学院多名教师入选全国、省市职业教育专家库,多名教师荣获国家级、部省级“技术能手”、“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多名师生在各类国家级、省、市级“教师职业能力(技能)大赛、学生技能大赛”上荣获一、二、三等奖;多名学生荣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技能雏鹰”奖(助)学金、中职国家奖学金。学院2015年被命名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是全国首批200家“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之一;2016年获得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首批“阳光德育校”称号;2017年荣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2018年被人社部评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2021年荣获中铝集团“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22年学院还顺利入选全国363所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第一阶段建设院校,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三个专业为建设专业;入选人社部全国技工院校72个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方案开发组长院校,学院专业建设发展迈出新步伐。

    目前,学院正向着建设一所“学生提质强技、专业设置科学、师资敬业精湛、管理规范高效、就业优质通畅、同行欣赏认可”的成长性技师学院不断迈进。

  •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重点建设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全面开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新征程。2022年,学校顺利通过首轮“双一流”建设评估并进入第二轮建设高校名单,电气工程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1958年创建于北京,原名北京电力学院。2003年,学校划转教育部管理,现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特大型电力企业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成的理事会与教育部共建。学校校部设在北京,分设保定校区,两地实行一体化管理。

      学校设有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新能源学院、核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利与水电工程学院、数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能源互联网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等,现有67个本科专业。拥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热能工程”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清洁能源学”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和2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两个学科在第四、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均分列A档和A-档;“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材料科学”“化学”和“社会科学”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其中“工程学”学科进入全球前60强和前1‰行列;拥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3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和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形成了培养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

  •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独立设置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主要为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和现代服务业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勇于开拓创新、就业创业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学校是全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占地1287.8亩,建筑面积33.5万平方米,教职员工700余人,专任教师600余人,有正高职称65人,副高以上职称270人,双师型教师38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320人,其中博士50余人。设有机械工程学院,车辆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财经学院,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管理与航空服务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通识教育学院(体育工作部)等10个二级学院,53个专业。其中,国家重点专业7个,市级重点专业6个,市级骨干专业11个,现有高职在校学生13000余人。
    学校办学成果丰硕。建校60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专业人才10万余人。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名列重庆市高校前茅。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荣获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7个;荣获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重庆市精品课程11门;荣获教育部规划教材和精品教材12种;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3项、二、三等奖45项,全国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一等奖,获得国家专利500余项。学校三次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先后获得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中国特色办学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社会影响力就业典型高校、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重庆市大中专学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诚信文明先进单位、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园林式单位、重庆市平安校园、重庆市人文校园示范校、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重庆市民主法治“五百”示范工程依法治校示范学校、重庆市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全校师生员工将秉承“工成于思,业精于勤”的校训,坚持“以行业为先导,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目标”的办学理念,立足重庆,服务全国,走向世界,全面提升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朝着特色鲜明的“全国一流、世界水准”的应用型高校阔步前进。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开设有本科专业6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其中,工程硕士授权领域10个。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0600余人。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学校,学校是全军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培养单位。
    学校是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拥有全国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学校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命名为“全国青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学校被评为“2012-2014年度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比赛中屡获佳绩,曾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最高奖“索尼杯”。
    学校现有卫星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广西平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广西重点实验室(含培育)9个、广西工程实验室1个,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及培育基地3个、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广西信息科学实验中心1个;广西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园于2014年获批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获批为“国家级众创空间”。

  •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原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创办于2004年2月,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的普通本科高校。    
    学院现设有地质学、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等25个本科专业和建筑工程技术等10个专科专业,涵盖6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为主,具有“地质、珠宝”特色的工、管、艺、文、理、经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体系。
    【办学条件优越】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者300余人,双师型教师有200余人。建有8个实验中心(共81个实验室)、128个实习实训基地。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14万册,拥有现代化的电子阅览室和3000余座位的阅读室,引进了CNKI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等国内大型著名电子文献数据库。
    【教学成果显著】学院不断加大教学改革和科研工作力度,有力地推动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湖北省“十二五”重点培育学科1个;湖北省重点培育本科专业2个;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1项;省级精品课程1个。在国家、省级各类学科竞赛中,我院学生屡获佳绩。2010年以来,学生获全国性竞赛奖励228人次,全省性竞赛奖励187人次。一名在校大学生荣获“湖北青年五四奖章”。近年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显著提高,每年均有多篇论文入选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位于省内同类学院前列。
    【办学特色鲜明】依托行业背景,打造“地质、珠宝”专业特色;具有竞争力强的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特色,坚持“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和“学长制”大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模式。学院积极探索与政府、企业合作办学的创新模式,校企联合办学单位40余个。毕业实习和论文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企业经理人”培训项目更是整合了政府、企业和高校的资源,建立了为人才培养服务的产学研平台,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学院秉承“明德大爱 创新笃行”的校训,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竞争力,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理论基础扎实的、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应用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更好地贯彻以需求为导向,以人才为根本,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历史文化名城——南昌,为江西省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为江西省“双高计划” 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是江西省唯一的公办全日制电力类高职院校。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世界企业500强排名第二的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所属12所高职院校之一。建校60多年来,学院充分发挥行业办学优势,坚定不移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培协同、效率效益”的特色发展道路,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传承了优良的办学传统,积累了成功的育才经验,为电力行业和社会输送了大批管理和高技术技能人才。学院被誉为“电力工匠、技能大师的摇篮”,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单位”荣誉称号。

      2023年学院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目前在校生规模超10000人。学院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一直保持在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就业质量得到社会高度肯定。我院毕业生在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中石化集团等世界500强大型国有企业一直保持很高的就业比例。

  • 四川省商贸学校是由国家财政全额拨款的省属中职学校,始建于1950年,地处中国西部职教基地--四川省德阳市。多年来,在主管机关四川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的正确领导下,在四川省教育厅、德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学校创新机制寻突破、顺应市场谋发展,已创建成为全国首批重点职业学校、省级文明单位、四川省内务管理示范学校、市级园林式学校。学校先后成为全国供销系统职业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四川大学与德阳市政府构建的协同创新体系合作办学单位、德阳市航空商贸旅游职业教育联合会理事长单位。四川省农村电子商务研究所(四川省农村电子商务孵化园)也依托学校科研培训资源创建。
    学校位于德阳市千山街三段399号,占地300余亩,建筑面积11.48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4.96万册。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全校在岗教职员工208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21人;高级讲师60名,讲师73名,双师型教师120名。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大中专、高职学生逾4000人,每年短期培训各类专业人员超过5000人次。
    学校自创建以来,累计向全国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行业组织培养毕业生近6万人。2001年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联合办学以来,向国内外民航交通运输系统企事业单位培养和输送了近7000名航空机务维修、空中乘务、民航空中安全保卫等专业专门人才,社会赞誉极高,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知名度和毕业生就业层次。
    近年学校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六大实训室基地共计73个实训室、5个实体企业、4个实训工厂。与近百家企业集团签订有集团化办学、订单式培养的校企合作协议,实现了学校与行业企业等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的办学格局,就业率达98%以上,已形成“进口旺、出口畅”的良好局面。
    学校提出“德育优先、技能为重、就业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爱国、爱校、勤奋、成才”的优良传统和美好素养。学校以“安全、博学、文明、诚信、合作、创新”为校企文化的链接口,每周开展异彩纷呈的技能竞比和文化活动,被业内专家评议为“春风化雨润泽和谐校园,耳濡目染培育高尚情操”。
        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专业建设坚持“商科引领、特色发展”的思路,设有“四系一部一所”产教研平台,即财会金融系、航空旅游系、商务与艺术系、电子机械系、基础部、四川省农村电子商务研究所,开创了以中职教育为主体,以发展职业培训、高职教育、应用型技术服务为三翼的“一体三翼”办学模式。强力推进“一二三四”工程,即坚持一个办学方向--“依法治校与规范办学”;贯彻两个教育教学方针--“全员德育、全面育人”;践行三项重点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法改革、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专业+公司’专业建设模式改革”;构建完善四个体系建设--“全程德育教育体系、质量保障评价体系、现代校园管理体系、校园文化建设体系”。
    学校近期目标是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攻坚、实现职业教育大发展”的精神,走内涵与规模并举之路,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西南乃至国内知名的“办学条件一流、学校管理一流、教育质量一流、办学效益一流”的职业院校。
     

  • 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于2002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并经国家教育部备案,是我国中部地区第一所专门培养具有外语特长的高级技术型、服务型专门人才的普通高等职业学院。
    目前,学院共设有33个专业,其中“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为湖北省特色专业,“旅游英语”专业为武汉市重点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在校生7000余人。
    学院紧贴社会需求办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创造了优越的实习实训条件,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68个,校外实习、就业基地100余个。为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学院还专门建起了功能全面的多语种外语自主学习中心(包括400余座的开放性外语自主学习室、同声传译实训室、教学录播厅、教学影视观摩厅、境外广播电视卫星接收站等)。
    学院成立15年以来,取得了喜人的办学成绩。学生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省级、国家级的各项竞赛中争光夺奖,捧回了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湖北赛区一等奖、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湖北省翻译大赛三等奖;“用友杯”全国信息化技能大赛二等奖;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二等奖、三等奖等多项省级及省级以上荣誉。多名青年教师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微课大赛中夺得二等奖和三等奖。
    学院坚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技术型、服务型人才为办学定位,以“外语+专业技能”为人才培养特色,积极推进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多次获省委高校工委和省教育厅的表彰奖励。
     

  •    韩山师范学院(以下简称学校)1903年创立,是中国第一批、广东第一所专门培养师资的师范学校。1993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升格为本科学校并更名为韩山师范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广东省属本科师范院校。学校位于享有“中国瓷都”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市,在一百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形成了“勤教力学,为人师表”的校训,以及“爱国爱乡爱校的家国情怀、明道传道学道的师道精神、求是求真求正的学人品质、仁爱进取精诚的心灵境界”的韩师人特质,凸显“扎根潮州百年深耕师范教育”的办学特色。校友遍布海内外,涌现了一大批杰出人物,特别是为广东及周边省份输送了大批优秀教师及其他各类人才,为地方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9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6.51万平方米。设有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等17个二级学院和广东省陶瓷职业技术学校,60个本科招生专业(含大类),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学校面向全国19个省(区)和港澳台招生,全日制在校生22970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500多人,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学校办学条件优越,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拓展国际化发展路径,先后与12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39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密切的教育与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学校是“中国潮州菜研发和人才培养基地”,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潮州分中心(陶瓷材料、食品科学与技术)建设依托单位;拥有19个省级科研平台;4个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资助科研平台;28个校级科研平台。学校重视学生科学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近三年来,学生在参加全国和省级各类比赛,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和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13项,省级奖励399项。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师范性、应用性、地方性、开放性”办学定位,以广东高等教育“冲补强”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为契机,以体制机制创新促学校改革发展,以高层次人才建设补学科短板,以一流学科建设助推师范教育,以特色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一流专业建设促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聚焦“党建、新师范、新工科、新文科和潮州文化”,真抓实干,精准发力,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再上新台阶,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教育优势凸显、创新服务能力较强、社会影响力较大、特色精品美丽的高水平师范学院。

  • 揭阳市国贸技工学校是直属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综合管理的全日制职业教育基地,招生名额和开设专业纳入国家招生计划。学院自1996年创办以来一直以校风好、管理严、就业率高而受到家长、社会及用人单位的好评。
    学校坚持“严管理、严要求、高技能、高就业”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德才兼备,一专多能适应竞争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重视学生实操动手能力培养,强化操作技能。建有多媒体电子阅览室、信息网络中心、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演艺厅、综合运动场等文化活动设施,另外校园文学社、校园广播电台和各式各样的体育比赛等多姿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学生发挥特长、陶冶身心,促进全面发展。学生住宿条件优越,安全、舒适,室内均装有程控电话、彩色电视,配套独立洗手间,生活设施齐全。食堂、校园服务部、医疗保健机构等配套完善。
    学校注重对学生思想及行为的细节管理和督导,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品质规范教育,把对学生的人格教育贯穿始终。健康的社团组织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可锻炼学生口才、交际、组织等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入学签订保障就业协议书,多家知名企业与我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采取逐人过关对口安排,就业率达98%以上,每年由就业科列表公布就业去向,并长期跟踪服务,家长、学生无后顾之忧。

  • 江西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9年。学校坚持“为国家改革发展服务,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的办学宗旨,弘扬“惟学、惟人、求强、求精”的校训,以“培养适应社会进步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为目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学校现有有全日制在校生22000余人,生源覆盖全国31省市自治区,现设有本科专业27个,涵盖医、理、工、文、经、管、艺等学科门类,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6个,硕士学位授权类别4个,省级示范性硕士点2个。中医学、中药学被列为江西省一流学科,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专病)7个,省级“十二五”重点学科3个。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获得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和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资格。
    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蒙药丸剂关键技术及工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制药设备国家重点实验室),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3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各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
    近年来,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其中,“双惟实践育人模式”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实现该奖项江西省零的突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其中,“热敏灸技术的创立及推广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填补了江西医学领域空白。近5年,共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近600项,年均科研经费6700余万元;有27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我校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高水平、有特色的世界中医药名校!

  •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坐落在吉林省省会长春市,是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第一所专门为职业教育培养培训专业课师资的全日制本科师范院校,也是目前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唯一 一所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本科职业师范院校。学校以职业教育为核心功能,以应用型专业教育为主线,形成了职技高师教育、高等工程教育、高等技术教育“三位一体”、培养与培训“双重支撑”的办学格局。我校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以教育学为基础,以工学为主体,教育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学校现有凯旋校区、长德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88.26万平方米。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14792人。

    学校2001年被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1999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全省职教师资保障体系建设牵头单位,2015年牵头成立吉林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联盟并担任理事长单位,2019年被评为吉林省转型发展示范高校,2020年入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项目,2021年获批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 玉林师范学院坐落在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的故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广西东南部的千年古城玉林市,占地面积1746亩,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学校2007年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3年被列为广西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2014年被列为广西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同年,开始与陕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15年成为自治区首批综合改革试点院校与整体转型试点院校。2016年成为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理事长单位,入选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合作院校。2017年圆满完成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含本科教育、高职教育、成高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综合性本科院校。

    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350人。截至目前,我校联合培养在校研究生102人,共培养外国留学生人数近1092人。学校2021届共有本专科毕业生4576人,其中本科毕业生3984人(师范类1649人,非师范类2335人)分布在55个专业(方向);专科毕业生592人,全部是小教定向师范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十分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与提高。为给我校毕业生及用人单位提供更多双向选择的机会,希望能与参会单位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

  •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是由美国西亚斯集团公司投资,与郑州大学、美国堪萨斯州富特海斯州立大学(Fort Hays State University,英文缩写FHSU)合作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河南省首家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可以实施境外学士学位教育合作项目的全日制本科院校,也是首批被中国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合格的高校。
         学校位于中国人文始祖黄帝故里河南郑州新郑市,占地面积2400余亩,已建有90余万平方米的风格各异的教学馆舍。欧式现代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相结合的校园环境,欧式风格和中国风格相结合的教学楼群,完备的体育、音乐、美术教学场馆设施,既体现了西亚斯中西合璧的办学理念,也彰显了国际化育人环境的时空意识和德、智、体、音、美全面发展的育人思想。置身校园,如穿越于东西方建筑与园林文化的倾情对话之中,中西、古今于一瞬间凝固为立体音乐。青山宁静益智,绿水幽雅润心,给学生创造了浓郁的国际化成长氛围。       
         学校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秉持中西合璧办学理念,实施国际化全人教育,培养复合型实用人才。为达此目标,学校在积极构建优良学习环境的同时,在办好基础学科,夯实基础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提供多元文化的学习渠道,通过对全新认知科学的学习,优化学习方式;通过创新教育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通过创建独特而又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学风;通过外籍教师全英语授课和英语原版教材的使用,强化对学生汉语、英语双语能力和资讯能力的培养,使其初步具备国际化的沟通交流能力、国际化的视野和国际化的思维方式,成为一个适应国际一体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
         在学科建设上,学校坚持专业发展与特色发展的办学路径。学校现有15个专业学院, 35个本科专业,14个专科专业,6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形成了以管理、人文、社科类学科专业为主,共计八大学科门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2008年起,已在七个专业实施培养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学校现有在校生27150人,专业教师1750人,其中外籍教师130余人,外教与学生数量之比居全国前列。学校坚持走国际化合作办学道路,先后与美、日、泰、印尼等38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所高校开展友好交流合作。学校的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现已招收来自美、日、韩、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在学生的国际化交流,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合作上突显出学校中西合璧的办学特色。健全的党、政、工、团组织架构,使我校在思想伦理、道德风尚、法律观念、组织纪律教育上得以加强。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紧密联系社会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我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我校毕业生就业率连年名列河南省高校前三名。毕业生以英语口语好、思想观念新、业务基础牢、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强的优势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学校凭借自身的综合实力与优势,先后荣获国家相关部委和媒体单位颁发的“中国外资本科院校十大影响力品牌”、“中国教育总评榜十佳中外合作院校”、“中国外资本科院校最具竞争力品牌”、“中国最具就业竞争力院校”、“最具综合实力中外合作院校”、“中国社会影响力中外合作院校”、“十大品牌影响力中外合作院校”、“河南省优秀民办学校”、“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河南省政府和郑州市政府分别向学校创办人陈肖纯理事长颁发了“黄河友谊奖”和“商都友谊奖”。2015年2月,学校以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和实施国际化特色办学,为中美合作交流培养出大量优秀人才所取得的成绩,荣获第三届“美中杰出贡献奖”。学校先后被亚太大学联合会吸收为理事单位,被世界大学联合会和世界大学校长联合会吸收为会员单位

  •        武汉城市学院于2002年7月成立,前身是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2021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湖北省人民政府同意,转设为武汉城市学院。

           学校现有在校生17159人,36个本科专业,12个专科专业,涵盖工学、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理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七大学科门类。本科专业布局结构为:工学12个占35%、理学2个占5%、人文学科3个占8%、社会学科2个占8%、理学2个占5%、医学2个占5%、管理学10个占25%、艺术学5个占25%,已形成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特色。

           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德育工作。2006年以来,在全国高校首创并坚持“德育奖学金”制度,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注和肯定。校党委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党建和思政工作成果突出,获全国民办高校优秀思政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湖北省委组织部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获评“湖北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武汉市文明单位”、“武汉市十佳平安校园”、连续五年获评“武汉市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根据艾瑞森中国校友网研究评价,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在全国260多所独立学院保持前五名,2019年以99.72分位列第四名,湖北省独立学院第一名。2021年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中,武汉城市学院被评为中国顶尖民办大学、中国六星级民办大学,在全国民办大学中排名第六。

  •     五邑大学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于1985年设立的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是广东省较早获得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地方高校,具有接收港澳台侨学生、国际学生资格和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现为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1年学校跻身自然指数全球年轻大学150强(排名79位),国际专利申请进入全球教育机构50强(排名26位)。学校现有10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5个专业硕士授权类别,硕士授权覆盖学校所有理工科专业。学校现有专任教师近1200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占比达44%,博士学位占比达53%;拥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1人(其中包括院士5人、长江学者5人、国家“杰青”4人、海外“杰青”1人、国家“优青”1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1人等),省级高层次人才23人,海外各类优秀人才70人。学校拥有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省清洁生产技术中心1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4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文艺评论基地1个、省级区域产业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中心1个、市厅级科研平台59个。学校设有19个教学机构,88个本科专业(方向),涉及工、理、经、管、文、法、艺术等7个学科门类,理工类专业(方向)占比67%。我校2023届共有毕业生5867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03人,本科生5464人.

  •    潮汕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潮汕学院)创办于1999年8月,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教发[1999]128号)设立的普通高等院校,颁发国家普通高校毕业证书。2006年12月率先通过“国家教育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学校座落于著名侨乡、商贸名城普宁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东临厦深高铁普宁站北接潮汕机场,背靠八百亩莲花山公园
      目前设有创业学院、理工学院、工商学院和人文学院,共四个二级学院。为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学校专门成立跨境电商实战学院、物流产业学院、服装产业学院、乡村振兴产业学院和元宇宙产业学院等与产业对接的实战学院,同时建有潮汕文化研究中心、VR建模中心、食品药品检测中心、高端服装定制大师工作室、创客空间等重点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训实践条件,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学校坚持探索创新,大胆变革,学生在国家级和广东省大学生技能大赛中,多次荣获一等奖。毕业生在保持高就业率的同时,就业质量逐年提升,电子商务创业教育独树一帜,成果辉煌。各级政府、各类院校、企事业单位、媒体等机构来访络绎不绝,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赞赏。办学二十多年,已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优秀学子和高技能人才,学校正朝着“创业名校、就业名校”的目标迈进。

  •   黑龙江东方学院是由孟新、尚鹤翔、周长源、刘世勤等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发起创办的一所普通本科高等学院,始建于1992年,是改革开放后黑龙江省第一所民办高校。

      学校坐落于国家级新区——哈尔滨新区哈南工业新城,校园占地面积59.24万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2万平方米,净资产已达16.2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897.76万元。学校运动场面积5.2万平方米,体育馆面积1.46万平方米。图书馆总面积30750平方米,现有纸质图书129万册、电子图书193万余册。

      学校1993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科生;200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民办普通本科高校;2007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被黑龙江省政府确定为“特色应用型本科试点建设院校”;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成为全国首批5所具有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的民办院校之一;201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5年通过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验收;2018年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9年通过黑龙江省民办本科院校综合办学质量评估;2020年获批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建设高校。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12829人,其中本科生12782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39人,留学生8人。共设立9个学院、三个教学研究部等12个教学单位,43个本科专业,拥有工、理、文、法、经、管、艺术7个学科门类;拥有生物与医药和国际商务两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管结合、文理渗透的7个专业群。目前,学校拥有1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校级优势特色专业、1门省级精品课、1门精品在线课程、53个校核心课程;获得黑龙江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学校坚持引培并举方针,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专业强的专兼职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759人,具有硕士学历教师451人,博士学位教师194人;具有正高级职称的113人,副高级职称的309人。学院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师1名,省模范教师1人,省优秀教师2名,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常年受聘在校任教的外籍教师12人。

      学校坚持“专家办学、教授治教”理念,实行“主任教授制”,把学术权力交给懂学术的人,构筑联合培养的育人平台,采取多种培养方式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机构和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坚持多科性应用技术大学的类别定位,致力于打造卓越的教育品牌,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意识。学校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建校至今累计培养各级各类学生近5万名,一大批“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活跃在生产第一线,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社会好评。毕业生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人数连续5年位居黑龙江省高校首位。

      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走公益性办学道路,作为公有民办高校,学校全部资产为集体所有,创办者们不谋私利,不图回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十几亿资产个人不占丝毫股份,学校办学的每一分收入全部用于学生的教育培养。

      新时代的黑龙江东方学院,秉承“蒙以养正,学以致用”的校训精神,坚持“尊师厚德、包容奉献、创新求真、自强不息”的校风,传承“立校为公、厚德树人”的东方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公益性、非营利办学方向,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扎实推进依法治校进程,不断提高学校的内涵发展水平和综合办学实力,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而努力奋斗!

  •   南昌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与江西省部省合建高校、江西省一流大学整体建设高校。学校现设有人文学部、社科学部、理工一部、理工二部和医学部,拥有12个学科门类的132个本科专业,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校设有5所直属附属医院,共有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6个学科入选省一流学科。1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农业科学(以食品科学为主)进入全球排名前0.577‰;食品学科在“US News全球大学排名”中位居第7位。

      学校本部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35895人,其中国(境)外学生1321人,各类研究生17557人,其中国(境)外学生113人。学校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以“三制、三化、三融合”为特色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以卓越人才培养为代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特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4个。入选全国首届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1项,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人。入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3项。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4个,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1个、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2人、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获评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1人。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了50多万优秀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由中山市人民政府和长春理工大学共建,于2021年3月28日正式落户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是中山市首个高精尖领域硕博联合教育培养基地。我研究院秉持着“服务湾区”的原则,建院以来致力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基地、高水平国际交流合作基地。
       长春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大湾区园,目前入驻科研团队20个,共计143人,其中教授39人,博士106人,有海外经历41人(海归博士17人,访学17人,海外工作经历2人,海归硕士5人)。国家特聘专家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2人;吉林省长白山学者2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吉林省拔尖人才 10人。
       实验室是支持研究生培养、科研成果转化、引进创新人才、优势平台打造等的必备要素,已建20个科研实验室,支持研究院建设发展,包括医工交叉类:光电/生物纳米检测与制造中心、数字医疗研究中心、脑信息与人因工程实验室、智能嵌入技术与情感计算实验室;光电智能感知与仪器类:香山5G/6G实验室、微电子研发中心、机器视觉与无人系统实验室、海洋智能感知技术与装备研发中心、遥感技术与大数据分析实验室、光纤传感实验室、可视化3D装配与数字孪生技术实验室、太赫兹波谱与无损检测实验室、精密光学薄膜实验室、薄膜传感技术与仪器实验室、未来光场与智慧城市实验室;激光技术类:激光智造装备技术实验室、半导体激光及应用实验室、极紫外光学与超快激光应用实验室;复合材料类:热防护材料实验室、先进能源材料与低碳技术创新实验室;还包括教学实验室,智慧工厂研究中心等。
       截至目前,中山研究院学生总数为554人。其中博士75人,硕士479人。学位类别主要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硕、博士研究生,具体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工程、光电信息工程、仪器仪表工程、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程八个专业方向。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深化改革的引领之地,光电等产业急需高端人才。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未来将达到1000人的招生规模。

  • 财经学校是一所面向全区招生的公办综合性财经普通中专学校,梧州市重点中专。学校创办于 1963 年,办学五十多年。我校有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各类实训设备,建有高性能,高规格的会计实训室和物流实训室,是自治区会计专业示范学校,是广西培养会计的摇篮,是自治区级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现我校开设专业有,会计、电子商务及物流服务与管理,在校生1500多人。我校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就业为向导,拓宽毕业生就业市场,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前景。

     

  • 兴宁市智能职业技术学校是省教育厅备案,市教育局主管的一所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许可证号:144148130000061;学校代码:8800276}。学校环境幽静,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设施完善,是梅州市规模较大、办学较早的中职学校,被评为广东省成人与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办学成绩得到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奖励和表彰。学校有标准化运动场,拥有标准化舞台,大型歌舞厅和大型礼堂是学校集会、幼师练功、练舞的理想场所。智能职校为高效快速地使学生掌握各专业实际操作技能,特别重视实习训练中心建设,在城区内分别设立智能电脑实训中心、智能模具数控实训中心、幼教实训中心,使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进行高仿真的模拟训练,练就一手过硬的技艺,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兴宁市智能职业技术学校自1983年创办以来,先后开设有计算机、电商、幼师、文秘、财会、广告、电子、家电、模具、数控、汽修与旅游管理等10多个热门专业。在3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为社会培养了三万多名各类专业技能实用型人才,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使用人单位称心,家长放心,学生安心。智能是一所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就业的理想学校,是铸造幼儿教师、网络工程师、电子工程师、会计师等高薪蓝领人才的摇篮。

  • 湖北工程学院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中华孝文化名城——孝感市,距武汉市区50公里,乘孝汉城铁至武汉天河国际机场18分钟、至汉口28分钟,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学校秉承“严以治学、诚以立身”的校训,坚持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一主两翼多层次开放办学”,已成为涵盖经、法、教、文、理、工、农、医、管、艺等10大学科门类的应用型大学,是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重点建设高校、“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院校、首批湖北省 2011计划高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 首批“湖北省生态园林式学校”、首届“湖北省文明校园”。
    学校校园占地1748亩,建筑面积72.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73亿元,馆藏图书252万册。设有18个教学学院,举办1所独立学院,各类在校生2000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828人,其中研究生学位677人、高级职务356人;省部级创新团队13个、教学团队3个,楚天学者14人,国家和省级各类荣誉专家26人;聘请100余名著名专家学者为兼职(客座、荣誉)教授。《湖北工程学院学报》“中华孝文化研究”为教育部名栏。
     
    学校不断完善学科专业体系,坚持优先发展工学,打造农学、理学比较优势,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建有新型生物质基材料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材料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教育学、植物学等湖北省重点学科,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12个。本科专业66个,其中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3个,入选 “国家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2个,省级本科品牌专业4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入选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6个,入选“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3个。
    学校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协同推进,取得了丰硕成果。现有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湖北省新农村发展研究院1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3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湖北省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个、湖北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2个、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实习基地1个、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2个,其他湖北省创新基地4个。近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36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9项、市级科技成果奖17项,授权专利415件。学校最新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排名居全国高校第228位。大力实施服务地方行动计划,与孝感市等地方政府开展校地合作共建,积极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入推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荣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3个。现有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精品课程20门。近5年,我校荣获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6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5项;学生在国家级学科(科技)竞赛中获奖近600项,其中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数学建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广告艺术、智能汽车、数据挖掘、大学英语等重大竞赛中屡获全国最高奖;学生考研上线率18%以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75年来,共为社会培养13万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深受用人单位及社会的好评。
     

  •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坐落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湖南工业重镇、湖湘文化发祥地——衡阳市
    学院下设铁道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车辆运输管理工程学院、道路桥梁与建筑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护理学院、公共基础课部、思政理论课部等10个教学单位。现开设能源与动力工程、财务管理、汽车服务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18个本科专业,护理、高速铁道技术等37个专科专业,形成了以学工为主,经济学、管理学、医学、理学、文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学院现有教师760人,其中专任教师54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教师168人(其中教授42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165人(其中博士1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 

  •     邯郸市现代高级技工学校由河北省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的职业学校。集中级、高级技工、技能培训于一体,为河北省民办教育协会理事单位。学校占地119亩,建筑面积58000平方米,学校设有校党政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电教部、招生办、就业办、市场研发部、总务处、保卫处、专业技术考评委员会等管理机构,建有综合艺术中心、实训中心。设有空冷、计算机、机电、电工、钳工、焊工、车工、食品等实习车间、PLC程控实训室、电子实训室、计算机组装实训室、农机维修实训室、护理实训室、电学实验室和多个室外训练场,并有多个微机教室、语音室、舞蹈房、钢琴室、琴房、声乐室、手工美术室等。按照国家教育部、人社部关于职业院校工学结合的办学要求,在华北、华东、华南等地企事业单位构建了多个校企合作基地。学校校区建有餐厅、演出舞台、文化长廊、传统文化讲堂等,设有田径跑道、足球运动场、篮球场及乒乓球台等,体育设施齐全,建有学生公寓、学生浴池等。全校教职工200名,在校生3000人,目前开设有农村电气技术(中级),农村机械使用与维修(中级),3D打印技术应用(中级,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中高级),幼儿教育(中高级),制冷设备运行与维修(中高级),汽车制造与装配(中高级),电子商务(中高级),电梯工程技术(中高级),形象设计(中高级),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中高级)等专业。

        我校多次被省、市评为先进职校,邯郸市文明单位,邯郸市优质品牌学校,现为邯郸市民办教育协会理事单位,邯郸市肥乡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江西省南昌市,是江西省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立项建设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江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江西省联合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试点院校。 [1] 

         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56年的交通部南昌公路工程学校,后历经调整与演进,学院于2002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截至2020年4月,学院占地面积850多亩,建筑面积近35万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近3.7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约73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2亿元,教学用计算机近3000台,网络多媒体教室近170间。现有教职员工7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155人。全日制在校生近1.3万人;设有9个教学系部,开设32个高职专科专业。 [3]  2019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三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B档)。

  •   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创建于1974年,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是直属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副厅级技师学院。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学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世界技能大赛商品展示技术项目、美容项目中国集训基地、省部共建的技工教育示范基地,校园占地面积1247亩。近年来,学院荣获“国家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就业促进先进单位”、“教育创新全国百所名校”、“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广东省技工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数十项荣誉称号。

      学院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需要,秉承“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以培养一流技工职业素养、职业应变和专业创新的能力定位和校企合作为切入口,建立了初、中、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培训体系,开办有中、高级和技师层次学历教育。学院下设11个教学系部36个专业。建立了以校企双制为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培养、课程设置和教材改革等方面与企业和行业进行了紧密型的合作,每年引进十几家企业为学生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每年校园招聘会参会企业多达300多家,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毕业生推荐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职业技能鉴定所、高新技术考试站、特种作业定点培训站开办有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短训与鉴定,年培训量8100人次。

  •         南京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校址从四牌楼迁至鼓楼金大原址。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南京大学在崭新的历史机遇中焕发出新的生机,首批入选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序列,首批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始终处于中国大学的第一方阵,获得了公认的社会影响和学术声誉。

           南京大学目前拥有仙林、鼓楼、浦口、苏州四个校区,有40个院系,本科生14714人、硕士研究生18103人、博士研究生9430人、留学生1396人。现有“双一流”建设学科16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三期项目立项学科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本科专业9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1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2.0基地14个。有国家实验室(筹)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1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培育)1个,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1个,各类省部级科研平台80余个。

            南京大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3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国家级领军人才近400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400余人次,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135人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8人。

  •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坐落在“武汉?中国光谷”的核心,地理位置优越,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原名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2016年5月转设更名为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学校以普通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生近14000人。学校立足湖北及武汉城市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开设有42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医学七大学科门类,涉及汽车、建筑、信息技术、医药制造、金融、媒体、体育等行业。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专任教师660余人,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5%,双师双能型教师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5%。学校引进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资深人士、企业导师,开坛设课、交流互动,拓展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2021年获批“湖北名师工作室”1个,为全省同类高校唯一。

           学校先后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湖北省道德模范”刘普林,“全国优秀村官”许琦,湖北省“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周林峰,作品获中宣部等六部委金奖的杨成佳,“微笑女神”代瑞雪,“校园发明家”刘飞,“设计之星”盛海波等数十名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学生典型。

          学校是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学校荣获全国民办高校首家“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教育部第二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样板支部”立项,是全省民办高校首家“湖北省委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学校还先后获得“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省内同类高校唯一)“2017—2019年度湖北省文明单位(校园)”“全国学籍学历管理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征兵先进集体”“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在艾瑞深校友会2021、2022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稳居全国第9名,跻身中国顶尖民办大学行列。

  •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1年5月,前身是创建于1928年的罗定师范学校。学校设立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建立了云浮市云计算大数据人才培养基地、云浮市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服务中心、云浮市南江文化研究中心和云浮市自动化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有《罗定职业技术学院论丛》(季刊),是共青团中央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广东省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基地、广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广东省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和云浮市文明单位、云浮市科普基地。

    学校下设马克思主义学院、社区教育学院、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教育系、外语系和艺术体育系8个教学单位,开设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商贸、文化艺术、旅游、教育与体育、公共管理与服务等八大职业门类共37个专业;建设有中央财政支持服务产业专业2个、教育部认定的生产性实训中心3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4个、省级以上实训基地12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与开放课程4门、‘1+X’证书建设项目5个,与岭南师范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建立了“三二分段专升本育人试点项目”。学校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财经大学等联合开设专升本自考(函授)沟通班,共有15个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同时兼修,按要求修满所需学分可获所选修院校的本科毕业证书。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0多人。

    办学以来,学校秉承“为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大力弘扬“诚朴勤学、砺能求索”的校训文化,积极传播“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校风,全面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风,着力倡导“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学风,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大力实施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与云浮、佛山、广州、东莞、深圳等地方的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协同育人友好合作关系,培养了一大批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先后为社会输送了35900多名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状况好,总体就业率超过98%。

    新时代,学校大力倡导“政治办学治校、安全办学治校、标准办学治校、特色办学治校、绿色办学治校”,按照“补短板、建内涵、树品牌、创一流”的工作思路,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创建“师范传统,工科特色”的区域高水平高职院校。

     

  •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是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全省首批正式通过教育部新指标体系“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学校。学校坐落在被誉为“创业之都、梦想之城”的中国光谷——武汉东湖高新区腹地,环境精美,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无可匹敌,与光谷软件园园校一体,相拥着光谷金融港、大学科技园,相融于众多的高新技术产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中。目前在校生规模近万人。
       学校立足光谷,服务湖北,面向全国,主动对接信息技术产业、智能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布局。现开设有36个专科专业,形成了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装备制造、资源工程、信息技术、财会金融、电子商务、工商管理、旅游服务、艺术设计等8大专业群,打造了一批新的信息技术优势明显的省级品牌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其中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骨干专业6个,校级重点专业7个,校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21门。学校师资队伍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其中副高级以上教师占40%以上,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课专任教师77%,“楚天技能名师”16人,特聘教授7人。
      学校着力培育工匠精神,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与江汉油田、烽火科技、东风本田、华为、中兴通讯、万豪国际等140多家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对接企业生产过程,建立生产型实训基地、协同创新中心和创业基地,现有人物形象设计和石油工程技术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3个,工业机器人、物联网技术、3D邮轮模拟、电子商务创业孵化中心、广告设计与制作等校内实训室96个,并与知名企业合作兴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53个。学校人才培养硕果累累,400多人次在全国和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大奖,部分学生被授予湖北省技能状元、湖北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一年一度的招聘会,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渠道通畅,就业能力较强,一批批毕业生在各行各业书写美丽人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学校获批为湖北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湖北省首批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单位、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成果认定中心(湖北)建设单位,设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湖北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湖北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湖北省职业(创业)培训基地、武汉市创业培训定点单位,设有国家外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
      学校秉承“立德、树人、笃学、尚行”的校训,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力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智慧校园,连续荣获省级文明单位、湖北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单位、湖北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省级安全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方向明确的办学定位、树人育人的发展思路、品质优良的办学实力,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学校享受湖北省高职高专全额生均拨款,发展后劲十足,每年持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内涵和外延建设,实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形成新的发展优势,向特色鲜明、实力一流的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目标阔步迈进

  •    汕头大学是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广东省省属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广东省、李嘉诚基金会三方共建的高等院校,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广东省首家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实验示范校,广东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高校,也是全球唯一一所由私人基金会——李嘉诚基金会持续资助的公立大学。
       学校设有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法学院、商学院、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国际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3个学院,面向全国(含港澳台地区)招收博士、硕士和本科生,并设研究生院和9个住宿学院(书院)。现有专任教师1294人,全日制在校生逾2万人。
       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设置了“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含一级学科点覆盖数我校共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5个(临床医学、化学、海洋科学、数学、滨海智慧城市交叉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广东高校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平台6个,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广东省卫生厅重点实验室3个,广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2007年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广东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8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0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2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法学、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临床医学、视觉传达设计、土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化学、海洋科学、会计学、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护理学、新闻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产品设计、行政管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通信工程、环境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统计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金融学、市场营销、公共艺术),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临床医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建设项目7个(工商管理、艺术设计、法学、临床医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广播电视新闻学),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3门,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教育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教育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教育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广东省名牌专业4个,广东省重点专业7个,开设“5+3”一体化培养模式的临床医学专业,形成了从本科生到博士研究生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持续扩大国际影响力,多次入围世界权威大学排行榜,连续进入泰晤士高等教育相关排名,2023年世界大学排名中居中国内地高校并列第49位;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多位教师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目前学校已与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法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等28个国家和地区113所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同时积极邀请众多国内外一流大学的知名学者到校访问,为师生开设课程、讲座。
       2022年10月,汕头大学东海岸校区正式启用。东海岸校区将以交叉学科、新兴工科和应用型人文社科为主体,直接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未来学校将以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学科为抓手,推动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交叉融合,完善多学科背景教师队伍,构建适合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提高科研人才的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凝心聚力推动多校区一体协同,助力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实现汕头大学第五次党代会确立的“三步走”战略目标,为建设一所“文理医工融合发展,突出学科交叉特色的研究型大学”而接续奋斗。

     

  •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于2002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核准备案。属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学院目前设有本科专业33个,专科专业13个,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医学、艺术等八大学科门类,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面向全国招生,在校生13000余人。 
    武汉科技大学全面负责学院的教学和日常管理工作,管理层和骨干教师主要由武汉科技大学选派。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专任教师近700人,其中副高以上教师近300人。同时聘请了300余名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211”高校的兼职教师。学院坚持开放性办学,与英、美、法、日、韩、新加坡等国家和台湾地区十多所高校建立长期的校际合作交流关系,常年聘用外籍教师8人,选送到海外学习深造和实习实训的学生已有1000多人。
    学院2002年创立以来,秉承“以人为本、质量立校、错位发展、突出特色”的办学理念,办学成果得到社会好评,获得多项殊荣:“中国示范独立学院”、“中国独立院校综合实力排名十强学校”、“中国独立学院毕业生最具创新能力样本院校”、“湖北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据中国校友网公布的《中国独立学院综合实力排行》,我院2012、2013、2014连续3年排第8位,进入“全国一流独立学院”行列。2015年人民网公布的《中国民办高校综合实力100强》,我院在全国400多所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中排第58位,稳居全国民办高校第一方阵。
     

  •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58年,隶属于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是2003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教育部备案独立升格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是我省唯一一所建设类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教育部、住建部确定的“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培训基地”,是江西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单位,2017年学院获批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       中央民族大学是国家民委、教育部、北京市共建高校。学校前身为1941年成立的延安民族学院。新中国成立后,经中央政府批准,1951年在北京成立中央民族学院,1993年11月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1999年、2004年学校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2017年进入“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行列。

           党和国家历届领导集体始终非常关心和重视中央民族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17次接见学校师生代表。2009年,习近平同志在视察学校工作时指出:“中央民族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国家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过70多年的发展建设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校已经成为践行政治立校的重要高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培养各民族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民族理论政策研究的重要基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20万余名各民族毕业生。学校现有海淀、丰台、海南三校区,建成了“一校三址”办学格局。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区及港澳台地区招生,现有在校生22000余人,2024届毕业生预计近6000人,本研比1:1左右,涵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药等多学科。

  •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2004年3月,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三年制大专学历文凭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面向全国招收国家任务大学专科学生,现有在校生13000余人。 
      学校坐落于惠州市惠城区马安新乐教育园区,占地面积800余亩,建筑面积21万多平方米。校设有财经学院、工商学院、机电信息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业文化学院、大学体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等九院二部。开设有会计电算化、投资与理财、市场营销、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物业管理、房地产营销与估价、物流管理、国际贸易实务、报关与报检、国际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涉外文秘、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服装表演与营销、服装设计与工程、广告设计与制作、汽车营销、汽车维修等28个专业共52个专业方向,涵盖经济、管理、工科等协调发展的多个领域。 学校教学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社会相关行业、知名企业为依托,面向市场,走合作办学道路,推行“三业对接,双轨并行,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相继建立了安东尼服装工程系实训工厂、金融实训中心、工商学院物流中心等20个高起点、高水准的校内实践基地,70多个校内实训室,8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大力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实施“订单教育”和“双证教育”,采取“外语+专业+技能”的培养模式,学生毕业时可取得大学专科毕业证、英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职业技术资格证、汽车驾驶证等证件。
      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评价良好。学校与众多知名企业签订了长期、稳定、良好的定向培养和实习实训就业协议,学生就业前景广阔,毕业后有充分的就业保障。数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均高于全省同类院校平均就业率,近三年均超过98%,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茅。
      经过多年的稳步发展,学校形成了集普通高等职业技术专科教育、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国际学历教育于一体的办学格局,与国内外名校合作开办了“专升本”和成人教育大专脱产班与函授班,并建立了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权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形成了为学生和社会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考证服务体系。学校被指定为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培训示范基地和惠州市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2012年又被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我院由“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升格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自2012年起,学校连续三年被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联合评为“广东高等教育院校(民办)竞争力10强单位”,2015年3月,学校荣获“家长学生信赖品牌学院”称号,2015年7月,学校荣获“2015中国职业技术学院50强”称号。
     
     

  •        广州工商学院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非营利性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21年获批成为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广东省博士工作站新设站单位。2020年入选“广州技术市场15强高校”榜单;2022年,学校位列“中国民办普通本科院校竞争力排行榜”前30强。

           学校现有广州花都和佛山三水两个校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地带。校园占地面积926714.42平方米,设有10个实验教学中心;建有标准田径场、大型体育馆、各类球场、学生活动中心等文体活动场所。学校现有各层次全日制在校生29748人。设有15个教学单位,33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工学为主,兼顾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获批中国科协“学风传承基地”、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现有国家一流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11门省级一流课程和省级在线开放课程;拥有多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等;获批省创新团队,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教学平台。学校积极开展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设有国际教育学院和联合科技学院。学校积极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先后成立了八个产业学院,其中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冷链产业学院获批广东省示范性产业学院。

           学校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扎根南粤大地办教育,以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坚持“正德厚生励志修能”校训,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南华大学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由中南工学院与衡阳医学院合并组建,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并入,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单位,是本科一批招生院校。学校坐落在湖南省衡阳市,现有红湘和雨母两个校区。
    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秉承“明德、博学、求是、致远”的校训,弘扬“勤勉务实、甘于奉献、刚健自强、敢为人先”的南华精神,始终坚持本科教学中心地位,不断推进事业全面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依据“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明确了“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确立了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形成了以工学、医学为主,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设有直属学院23个,直属型附属医院4所,协作型附属医院11所,研究生协作培养单位25个。设有本科专业7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种;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学校面向全国(含港澳台)以及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招生。现有学生500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近3000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近4000人,国际学生400余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近18000人。
    校本部现有教职工2316人,其中专任教师1419人;直属型附属医院临床教师2947人。共有教授、主任医师等正高职称人员398人,副高职称人员1233人;有国家国防科技创新团队、部省级创新团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省级教学团队14个;有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千人计划”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100余名,有省部级学科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优秀中青年专家等220余名。
    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国防重点专业和紧缺专业、卓越计划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实践教育基地6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精品开放课程3门。有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基地、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29个,综合性实习基地347个。
    学校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拥有全国首批国家核应急宣传和培训基地、国家核应急医学救援队、全国核科普教育基地,拥有国家国防支撑学科和省级重点学科10个、国家国防特色学科5个,拥有核能与核安全国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22个、湖南省院士工作站3个、其他各类省级科研平台/基地21个、行业重点实验室13个。先后承担“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科技部重大专项、国防基础研究计划、核能开发专项等科研项目2000余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00多项。
    学校成立了由省部政府机构、核工业四大央企、大型科研院所、大型三甲医院、大型企事业单位等组成的董事会;与国际组织和国内外近100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协作关系。
    图书馆纸质藏书26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2400余种,数字资源352TB,其中电子图书78.5TB。学校主办《中国动脉硬化杂志》、《中南医学科学杂志》、《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学术期刊。
    学校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青年就业创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军工文化教育基地;是湖南省文明单位、国防教育基地、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
    60年来,学校为国家及地方输送了近24万名各类高素质专门人才,涌现出了一批以中国科学院院士、省部级领导、行业领军人物等为代表的优秀校友。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国防工业、核工业、卫生与健康、环境保护、装备制造、金融管理等行业,成为所在单位技术、管理骨干,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社会文明和进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了“一基三实、一路三建”的发展思路,即夯实人才队伍之基,把人才培养做实、把科学研究做实、把服务社会做实;走内涵发展之路,加强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创新能力建设。这一新思路引领学校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迈进。

  •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隶属于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是一所培养交通运输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高等学校。
       学校办学底蕴深厚,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广西交通学校,2002年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交通运输事业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10多万名优秀人才,被誉为“广西交通人才的摇篮”。
       学校现有昆仑、园湖、相思湖3个校区,总占地面积近1400余亩,全日制在校生近26000名。学校设有路桥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交通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航海工程学院、东盟国际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等教学单位,开办有广西交院驾校培训有限公司等校办企业。
       学校大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2008年学校率先在广西高职院校成立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2016年成为广西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单位,2018年学校牵头组建的广西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先后获批为“广西首批示范性职教集团”“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培育单位”。持续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升对广西产业振兴的贡献度,与知名企业共建11个产业学院。与行业企业合作建成6类共享型校园教学工场并形成建设标准,与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德国大众、芬兰通力等24家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办学。
       学校一直以准确的办学定位、明确的办学方向、符合市场需求的教学模式赢得了就业市场,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值此学校2024届毕业生实习就业工作开始之际,我们诚挚欢迎用人单位来校选拔优秀毕业生,学校可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将招聘信息发布给学生,或是为用人单位到校召开各种形式的校园专场招聘会、宣讲会提供宣传、场地等服务。

     

  • 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示范性院校。
    学校坐落于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千年瓷都景德镇市,始创于1958年,风雨兼程,几经存废,1979年劫后复生,在现址恢复办学,从此弦歌不辍,薪火相传。现有校园面积3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在校生7000余人。高规格实训大楼、图书馆、教学大楼、运动场、学生公寓和食堂等各类教学、生活设施,管理科学严谨,为师生的教学和学习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软硬件保障。
    学校现有专兼职教师近450人,双师型教师占85%,其中:教授35人,副教授以上高端人才80多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5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人,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大师3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2人,江西省陶瓷美术家3人,设有材料与机械工程学院、陶瓷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数字艺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实验实训中心、公共基本部、思政部和成教学校,教学体系完备,全日制学历教育32个专业,以陶瓷技术和艺术设计类专业为特色,以陶瓷文化创意、动画动漫、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专业、企业财经为重点,面向国内外陶瓷、文化、电子信息、财经系统等产业,培养具有较高综合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举世瞩目的“神舟八号”飞船将我院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创业的《飞天》瓷画作品送上太空。
    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内涵建设,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学院确定了以陶瓷工程、陶瓷艺术设计、影视动画、装潢艺术设计、机电一体化、会计电算化等省级以上重点专业为龙头,带动相关专业群发展的专业建设目标定位: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教育教学改革呈现出良好的态势,近年来学院先后荣获“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江西省教育系统创新发展先进单位”等众多荣誉称号。多年来,学院毕业生以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社会快著称,在社会上享有良好的声誉,深得用人单位好评。

  •   汕头市澄海区创未来职业培训学校有限公司是由汕头市创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兴办,2021年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设立的专业从事职业教育和技能教育的培训学校。

    学校位于澄海科创中心B幢,面积达750平方米。科创中心是澄海首个科创中心,建筑面积超10万平方米,是打造产教融合、产城一体,聚合资源,驱动产业创新,服务澄海周边中小型玩具企业,是辐射澄海玩具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且交通便利,是澄海核心领地。汕头市澄海区创未来职业培训学校在地理位置上占有绝对优势,环境优雅,生源充足。

    汕头市创未来职业培训学校,承担科创中心职业教育项目,引进、开发、实施,服务科创中心,为区域经济发展培训、培养人才,利用创未来教育广场这个澄海首个教育综合体。依托汕头市创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为汕头市林百欣科学与技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点,通过对学生的短期培训,并为学生联系、对接实习实训基地,为玩具产业链培养了一批人才,也着力为玩具产业培训人才积累经验。为澄海区的玩具产业和院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校企合作、产教真正融合提供了一个平台。

    创未来职业培训学校自开办以来,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首、以质为先、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汕头市经济建设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为办学目标,秉承“以技能提升推动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不断提升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学校是一家拥有专业的师资团队,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优秀、服务能力突出的职业培训学校。

    汕头市澄海区创未来职业培训学校,将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在新时代的教育方针及就业政策,诚信办学、开拓创新,努力为汕头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竭力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输送专业型、复合型人才!

  •   桂林理工大学是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管理为主的高校。学校源于1956年原国家重工业部在广西组建的桂林地质学校,历经五改归属、十易校名的发展历程,2009年正式更名为桂林理工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曲久辉为学校名誉校长。

      历经60余年的建设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工、理、管、文、经、法、艺、农8大学科门类,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国际教育和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学校。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厚德笃学、惟实励新”校训,传承和弘扬“艰苦创业、敬业奉献、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桂工精神,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技强校”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围绕服务自然资源行业和工业高质量发展凸显办学特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学校现有二级教学单位19个,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现有本科专业82个、高职高专专业50个,各类全日制在校生4.4万余人。

      学校以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为目标定位,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学生以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受到社会高度认可。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2009年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获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表彰。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和创业园为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入选第一批“国创导师工作站”,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获评“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

     

  •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创建于1978年,是广东省政府主办、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直属的事业单位,是国家重点高级技校,是第一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是首批全国技工院校师资培训基地,是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是广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试点单位。学校主要服务对象为广东省内初中、高中、中职院校毕业生,以及各类需要上岗就业、提高技能的人员。除学历型教育外,还承担农民工转移培训、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及各类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任务。学校毕业生主要安排在珠江三角洲就业,每年就业率均在98%以上。学校拥有固定资产2.1亿元、占地面积256亩、建筑面积近12万平方米、教职员工400多人,开办专业中级类13个、高级类18个,现有在校生2.1万人,拥有各类实习试验设备5000多台(套)。
    学院以“创新载体、融合平台、驱动发展、走向世界”为办学理念,以“培养先进制造业高端技能人才,服务广东经济,创建全国一流技师学院”为办学定位和目标。近年来,学院抓内涵、促特色、创品牌,全面提升学院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在刚刚结束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学院选手获得2金2银1铜的优异成绩,奖牌数占全国总数的六分之一。加上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得的2金2铜,我院在两届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得4金2银3铜的成绩,所有项目、全部选手参赛均获得了奖牌。是中国在近两届世界技能大赛中总成绩最好、金牌最多、奖牌最多、参赛人数最多的参赛单位。同时,也是参赛成绩最好的技工院校,为实现我国在世界技能大赛中金牌新的突破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国争了光,为广东争了光,为技工院校争了光,充分体现近年来学院的办学成果。

  • 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原广东省水产学校)创办于1935年,是全日制国家级重点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省高技能人才培养试点学校。是全国制冷中高级工、制冷技师、维修电工、水产中高级养成工、水产养成技师、食品检验高级工、会计从业资格证、计算机中高级操作员、网络工程师等多种资格证书的考试单位。目前,学校设有养殖、海事工程、制冷与机电工程、环保与食品加工、经济与贸易、信息技术等六个专业群 25个专业在校生6000多人。学校内设有五十多间先进的实验实训室,面向全省招生,实行多形式、多途径办学,学校是广东海洋与渔业综合性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
    学校始终坚持为广东海洋与渔业经济服务的办学宗旨,致力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实现了校企之间的深度对接,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在建设发展中,学校积极开拓创新,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实训基础条件建设管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以及为广东海洋与渔业经济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广东海洋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广泛欢迎。
    专业设置:海水生态养殖、淡水养殖、特种动物养殖、旅游服务与管理、船舶驾驶、轮机管理、环境监测与治理、食品加工与检验、制冷与空调、机电技术、电子技术、汽修、电商、物流、会计、国际贸易、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软件与信息服务。  
    我校本着企业、学生、学校三赢的理念,真诚希望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固的校企合作模式,欢迎各用人单位来校洽谈合作。
     

  •      广东汕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汕头市人民政府举办、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是粤东唯一一所幼儿师范院校。

    学校位于汕头市濠江区东湖职教园区,占地面积500亩,分二期建设,一期工程建筑面积10.78万平方米,总投入约10亿元,可容纳学生3000人,于2021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建筑面积7.49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5亿元,可容纳学生3000人。目前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已启动,预计2025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

    历史底蕴深厚  学校历史可追溯至创建于1956 年的汕头市幼儿师范学校和创建于 1982 年的汕头教育学院,2002 年两所学校整体并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后设置学前教育及其他师范专业。2019年汕头市调整高等职业教育布局,将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和其他师范专业教师整体划入广东汕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具有深厚的师范教育底蕴和坚实的办学条件。

    办学理念先进  秉持“敬业、亲师、博习、通达”校训,“善教乐学, 守正创新”为办学理念。以师范教育为主体,学前教育类专业为龙头,艺术、体育和语言类专业为补充,以国际化和产教融合为特色,培养品德高尚、技能精湛的应用性人才。 

    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专任教师153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占比30.7%,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专任教师占比45.8%,双师型教师占比75.8%。

    服务地方发展  学校全日制专业设置与地方教育事业发展紧密对接,广泛开展政校企合作,已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72 个。

    智慧校园。学校按照智慧校园标准建设,功能分区合理。教学区教室配备全功能智慧教学设施和空调,针对不同专业建有各类专业实训室,校本部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21万册以上,电子图书5万册。

  • 广州软件学院(原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成立于2002年,2020年12月,教育部函复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转设为广州软件学院,简称“广软”。

    学校地处广州中新知识城北延区域的从化经济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园内,广州地铁14号线太平站就在校门口,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国家科学技术部备案的众创空间、广东省和广州市“众创空间”、广东省和广州市两级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广州市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应用技术大学联盟信息技术专业协作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校企协同产学研创新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广东省民政厅首批5A级社会组织。

    学校设有软件工程系、网络技术系、电子系、计算机系、数码媒体系、游戏系、管理系、财经系、外语系等9个系,开设包括广东省特色专业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在内的30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等5大学科门类,现有本科在校生15000余人。学校定位科学、理念先进、治学严谨、管理规范,近三年毕业去向落实情况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累计为社会培养了4万多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毕业生对工作整体满意度为95%以上,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总评价满意度稳定在92%左右。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质量立校、特色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经过18年的发展建设,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在省教育厅“创新强校工程”和“民办高校质量工程”引领下,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大力提升内涵建设和育人质量。学校现有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字创意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协同育人中心(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协同育人中心),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5个省级特色专业, 73个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

  • 汕头光明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是经汕头市教育局批准成立,广东省教育厅备案的全日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所有专业按国家教育部规定设置,列入国家招生行列。学校于2005年依托华南理工大学成人教育春源分院建立,并于2015年增设西校区。
    近年来,学校以特色带动发展作为目标,以校企深度融合为基础,以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办学水平稳步提升。
    学校坚持“技能与生产岗位对接”的课程体系,开展了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课程建设,构建了“企业、学校、家长、学生”四位一体评价体系,学校与汕头市技师协会合作,并设立了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逐步提升学校在社会的影响力。 
    2012年5月份,我校被授予“广东省先进民办中职学校”。2014年3月份我校被汕头市民政局评为4A级社会组织。2017年7月,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被汕头市教育局评为市级重点建设专业。2018年,我校学生代表参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能大赛荣获二等奖的好成绩。同年,我校两名学生荣获潮汕星河奖科技三等奖。

  •       东莞育才职业技术学校是广东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教育机构,是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学校”“广东省先进中职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东莞市文明学校”“东莞市共青团先进单位”等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东莞市中职教育质量先进单位”。东莞育才是我国同类学校中最早举办职业教育的学校之一,自1981年创办至今已有40多年办学历史,为国家培养出22多万各类综合素质的技术人才。

         学校地处香市教育城,坐落在松山湖大道旁,环境优美,占地119554平方米,建筑面积92322平方米。建有美术、艺术、数控、机器人、汽修、护理、计算机、电商、会计、电子等10个实训中心,教学设施设备完备、先进。学校拥有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专任教师232人,在校生常年保持在5000人左右,是东莞市同类学校中办学规模最大,办学口碑优良的学校。

         学校以“升学有优势、就业有专长、创业有胆识、发展有能力”为办学宗旨,努力培养“品德高尚、身体健康、心理阳光、信念坚定”的时代新人。对有志于升学深造的学生,学校开设有中职艺术高考班、“3+证书”高职高考班,为学生开辟了“中职升高职、本科”的成长通道。育才高考班自2005年组建以来,以媲美东莞名校的“严教风、浓学风”,贏得了社会与家长的认可和肯定,2016-2021年高考班学生全日制高等院校升学率为100%。

  • 南昌职业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国家统招普通高等学校,座落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历史文化名城——南昌市,是江西省唯一以省会城市命名的高职院校。世界著名华人华侨领袖、社会活动家、原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陈香梅女士受聘名誉院长、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潘际銮受聘学院顾问。
        学院占地面积千余亩,现有安义和湾里两个校区,分别毗邻闻名遐迩的安义千年古村群落风景区和南昌市后花园梅岭国家森林公园,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学院设有经济管理、工程、信息技术、人文外语、艺术设计、音乐舞蹈、体育卫生等七个系和一个创业学院,开设全日制高职专科专业39个,形成了以管理学为主,工学、人文、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面向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有在校生10000余人。
        学院建有教学大楼、图书馆、实验实训大楼、学生公寓、体育馆、音乐演播厅、体育场学生运动中心等教育教学基础设施;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数控实训基地、物流管理实训中心和江西省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建设的数控仿真、高清演播、建筑测量工程、艺术设计、物联网应用技术等实验实训中心;还建有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财务管理、音乐表演、艺术设计、工程、汽车技术等现代化教学实训场所;还组建了数字化校园,目前正在建设“智慧校园”。
        学院始终坚持“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的教育不能仅停留在知识、技能的继承和传递上,还要实实在在增强人文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办学理念,在“聚德智 献众生”的校训感召下,努力践行“让我的真诚服务 为你的成功铺路”的服务承诺,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并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高于全省高职院校平均初次就业率,被省教育厅评为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等级院校。
    学院办学二十多年来,坚持改革创新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学院先后荣获江西省优秀学院、江西人民满意十大品牌高职院校、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校招生计划管理先进单位、江西省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等殊荣。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均对学院的办学业绩进行了详实报道和充分肯定。
     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学习全国创新创业先进经验。学院专门划拨资金100万元,设立“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基金”,组建创业学院(创业园),引进浙江企业进校联合开办了“电商创业班”经过一年实践,取得了可喜成绩。
     目前,为了顺应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我院经过院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启动“南昌职业学院招商引资工程”,真诚欢迎中外企业、个人进入我院进行合作!
    我们欢迎企业进入我校办厂、设生产线或做项目!如果个人掌握有社会需要的创造发明或市场开发应用价值的技术而又需资金等条件,我们将乐意合作!
    我们招商引资的主要优势为:土地、房屋、教学设施、人力资源、智力资源、资金等。
    我们热烈欢迎社会各界朋友积极引荐合作方,合作一旦实施成功,我院将把合作后校方利润的10%奖励给引荐人,每年年终引荐人获得奖励,而且奖励可代代继承,直至合作终止。我院将与引荐人签订奖励协议,以确保奖励落实。
    朋友!如果您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如果您想获得更大的成功,如果您想实现自己的梦想,那么,来吧!南昌职业学院将伸出热情之手,真诚的欢迎您!
    我院合作意向:A  引入企业到校办厂      B 冠名办班、实习就业基地、订单培养
           C  半工半读、暑假工洽谈D毕业生专业对口安置            E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 国家重点技工学校-———江西赣州育才技术学院创办于1988年,与水南派出所一墙之隔,拥有数控实训加工中心,PLC实训中心,单片机编程、电力拖动、电子电力实训中心。学院开设有一年制、两年制高技(大专)等十个专业,在校人数近3000人,教职工200多人。现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喜爱。学校设立就业中心,并与众多企业直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学生百分百推荐就业。我校毕业生敬业精神好,动手能力强,上岗适用快,深受用人单位的喜爱,欢迎各企业直接到我校选拔优秀人才。

  • 湖南省工业技师学院(中南工业学校)创办于1974年,是国办省属首批国家示范学校、全国黄炎培优秀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集普通中专教育,中高级技工教育,技师培养,高等成人教育,技能鉴定培训和工程项目建设为一体的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办学定位于中、高级技能人才培养,面向全国招生,在籍生5000余人。

    学院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是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基地”、湖南省总工会农民工创业就业“十佳培训基地”。学院开设的13个专业,技能性强,适用性广,行业优势明显,社会需求量大。其中焊接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化工仪表及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其他省级精品专业2个,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13门。

    学院下设安装工程系、机械工程系、自动化与控制工程系、商贸工程系,现有教职工26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高级技师、技师等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88人,“双师型”教师达85%以上,主体专业由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技师任实习指导师。学校现有全国化工职教名师4人,湖南省技术能手4人,聘请艾爱国、罗军、王承伟等全国技能大师担任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技能首席专家。

    学院教学和实训设施完备,有现代焊接安装车间、数控技术培训中心、机械加工、电工电子、电器仪表、工业机器人、模拟安装工程系统、模拟财会系统、制冷空调等实训室60余个,建有焊接、机电、金工、铆钳等实习车间15个,各种实验实训设备16000余台(套),可同时容纳各专业1500余人实习,是车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焊工的湖南省职业技能竞赛项目基地。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学院设立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连续三年被评为湖南省“十佳职业技能鉴定所”,可对化工、机械、电工电子、建筑安装等行业8个工种进行技术等级鉴定,具有高、中、初级职业资格证(全国通用)发证资格。

  • 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是一所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法、工、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本科院校。学院创办于2001年,是国家教育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学院从2016年起由江西财经大学与共青城中航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办学。 
    学院2001年开始招生,学制四年,现有在校学生9228余人。学院现设有会计学系、经济学系、工商管理系、文法系、外语系、信息管理系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共8个教学系(部),设有会计学、注册会计师、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电子商务、保险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法学、商务英语、新闻学、产品设计、工程造价共18个专业(方向)。学院积极与海外境外知名高校建立交流合作关系。目前已与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协和大学、芬兰海门应用科技大学、泰国皇太后大学、加拿大尼亚加拉大学、法国南特高商学院、新西兰国立理工大学等1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 
    2018年面向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上海、内蒙古、陕西、黑龙江、重庆、甘肃、宁夏等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 
    学院实行学年学分制管理。对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颁发“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授予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学士学位。学院开设有会计学、金融学、法学和商务英语四个双学位专业教育,在获得主修专业学士学位前提下,如能达到第二学位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经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核准,可颁发第二学位专业的学士学位证书。 
        学院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努力培养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朝着建设“全国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类职业本科院校”的发展目标迈进。

  •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宜昌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座落在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所在地、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湖北省宜昌市中心城区,水、陆、空交通便利。
       学校先后获得湖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园林式单位、省级平安校园、湖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单位、湖北省食品卫生A级单位、湖北省高校标准化学生公寓建设单位、湖北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2019年,学校入选全国高职“教学资源50强”,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22年,学校入选湖北省高水平高职院校A等立项建设单位,健康服务与促进、绿色化工智能制造2个专业群入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学校现设有农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医学院、康养与护理学院、旅游与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开设有畜牧兽医、建筑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大数据与会计、临床医学、护理、旅游管理、学前教育等49个专业,高职在校生2万余人。拥有6个国家骨干(示范)专业、2个教育部财政部“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专业、6个省级重点专业、8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3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专业。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建成2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成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线精品课程,10门省级精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在线精品课程;获批25个1+X证书试点项目、19个考评站点。

  •    广东省技师学院是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直属的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目前已建成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示范学校、全国技工院校师资培训基地、共青团中央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等,是人社部职业训练院试点、广东省高水平技师学院建设单位等,两次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突出贡献集体记功”荣誉。

    学院现有占地面积约248亩,博罗校本部和广州花都校区全日制在册学生1.2万人。学院坚持“立足广东、服务湾区、面向全国、走在前列”办学定位,秉承“崇德尚技、博学精工”校训,主要开设有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汽车工程、电气工程、现代服务等9大专业集群35个专业,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汽车工程技术运用、机电一体化等4个专业群建成国家示范专业群,电子技术、工业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现代物流、计算机程序设计、新能源汽车、3D打印、工程监理等8个专业建成省级重点专业。

    学院目前是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电子技术项目、可再生能源项目牵头集训基地。学院世赛基地培养的选手代表中国参加第43、44、45届世界技能大赛及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共荣获可再生能源项目金牌1枚,电子技术项目金牌2枚、优胜奖2个,工业机械装调项目金牌1枚、铜牌1枚。2020年学院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荣获4金1银1优胜奖。2021年学院参加全国智能制造大赛荣获“冠军选手单位”称号。

    学院紧贴市场,与300多家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5家,成立了由55家知名企业组成的校企合作联盟。自1991年复办以来,学院已为社会培养技能人才8万多人,毕业生推荐就业率98%以上。

    学院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国际一流、对应产业发展,不断加强品牌战略、特色发展,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努力为惠州“2+1”现代产业发展、大湾区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为“广东技工”工程高质量发展、广东省实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

  •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的湘西自治州唯一一所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校园占地面积1100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办学条件达到了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秀标准。学院现有全日制学生14000余人,教职工724人,其中有教授14人,副教授200余人,研究生以上学历172人。学院是湖南省“双高”建设单位,其中生态农业技术专业群和旅游管理专业群成功立项为湖南省楚怡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单位A档。同时还建有国家级专业建设项目8个、省级专业建设项目20个。学院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快手、上海大众等120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与30多家企业开展了深度协同育人。学院牵头成立了紧密型、实体化的湘西现代职教集团,助推了湘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成功创建湖南省示范性职教集团,并立项湖南省“楚怡”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单位。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0%以上。学院先后获得“全国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示范基地”“全国青年创业实践基地”“全国开展科技扶贫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先进单位”“湖南省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湖南省文明标兵校园”等荣誉。

  •       广东科技学院创建于2003年,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东莞,拥有南城和松山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图书馆藏书359.28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6亿元。学校于2011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广东科技学院”。2015年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设有11个二级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7000余人。

        学校紧密围绕东莞地区重点发展产业优化学科专业体系。目前共开设本科专业41个、专科专业18个。其中网络工程专业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证,并获批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软件工程、汽车服务工程、财务管理3个专业通过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验收;软件工程为省级重点培育学科;服装设计与工程、物流管理、商务英语、电子商务4个专业为省级特色培育专业;《Android手机编程》、《网络营销》入围省一流课程。学校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共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9项;与华为、易事特等知名企业和行业协会共建有7个产业学院,与东莞证券、莞通股份等知名企业合作开设了30个创新班。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基地及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

    学校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已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目前,学校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达85%。先后有21名教师获得“南粤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学校教师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00余篇,其中四大检索及中文核心期刊720余篇;获得市厅级及以上科研奖励430余项;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230余部;主持包括教育部人文规划项目、国家新工科研究实践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70余项。学校连续获得第八、九届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在2020年广东省第五届高校(本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的佳绩。

    学校不断加强育人特色培育,形成了“党委引领、党政统一、分工协作、课堂支撑、全员参与”的“大思政”育人格局。深入推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广科模式的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落实人职匹配、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教育理念,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不断加强五线交叉、多元融合创新的学科专业建设,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大力开展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与技术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着力打造以弘扬大学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鼓励师生勇于探索、追求卓越。经过多年积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在“挑战杯”、“蓝桥杯”、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专业领域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学科专业竞赛,以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广东省大学生定向运动锦标赛等高水平体育赛事中,成绩骄人,年均取得百余项单打冠军,彰显了广大学子勇于拼搏、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深厚扎实的专业功底。学校本科录取分数线逐年上升,学生考研上线人数逐年增加,就业率达99%以上。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先后与美、英、澳、加、日、韩、泰、西、意、匈等国及港澳台地区近30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协同开展本升硕、交换生、双学位、国际班等合作项目,以及赴台湾高校研修、莞台大学生文化交流、莞港学生双向交流、赴美带薪社会实践、中美大学生文化交流、澳门大学寒暑假访学等短期文化交流项目,为学生搭建多元化的国际交流平台。近年来,先后有120余名优秀学子考取英国爱丁堡大学、诺丁汉大学、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的硕士研究生。

        经过18年的发展,学校办学实力稳步增强,社会声誉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先后获得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广东省“‘两新’百强党组织”、广东省民办高校竞争力十强单位、广东民办教育四十周年“突出贡献机构”等荣誉;在中国社会信用研究院、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中国科教评价网等知名第三方评价机构发布的各类高校排行榜中,我校位居广东省同类院校前列,分别为“2018中国民办高校信用指数榜单”广东省第1位;2018、2019连续两年位列“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广东省民办高校第1位;2018-2019学年度、2019-2020学年度连续两年位列“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竞争力排行榜”广东省民办高校第2位。在2020中国民办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中,我校位居全国民办大学第38位,广东省第2位;在2020年中国民办大学教学质量排名中,我校位列广东省民办本科高校第1位;在2021年中国民办普通本科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我校位列广东省第1位;在2021中国民办大学排名(含独立学院)榜单中,我校首次跻身“中国顶尖民办大学”行列,并在三类综合排名中并列12位。

        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秉承“崇德、尚学、精艺、笃行”的校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产教融合、服务区域、协同发展”的办学方略,以规范管理、深化内涵、培育特色为抓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办学实力,为实现“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的中期发展目标和“创百年学府、育产业精英”的办学愿景而努力奋斗!

  •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所在地江西省鹰潭市,是华东重要交通枢纽,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举世闻名的铜都,道风浸染,人文鼎盛,工业发达。
    学校师范教育办学历史悠久,校史肇始于1960年创办的上清师范学校。50多年来,师范文化数代接续,薪火相传,厚积薄发,为江西省培养和输送了数万名行业骨干和技术人才。
    学校新校区占地1250亩,建筑面积31.6万平方米,功能区划合理,设施设备齐全,校园环境优美。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1亿元,现有馆藏纸质图书40多万册,电子图书100万册,中外文期刊690种,教学用计算机近2000台,建有7大实训中心62个实验实训室,为人才培养和教科研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学校现设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护理与视光学院、应用工程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旅游航空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等11个教学单位,开设教师教育专业7个,高职教育专业12个。现已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服务地方特色产业专业5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0多门。现有附属小学、附属幼儿园、早教中心各一所,与省内外70余家企业、学校签订了实习实训协议。

  •   普宁职业技术学校是由著名实业家、旅泰侨领张锦程先生乐捐巨资倡建的一所公立职业学校,开办于1992年。学校落成时,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亲笔题词“希望普宁技术学校为祖国四化培养更多的人才”。 办学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普宁职校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大胆深化各项改革,着力提升办学内涵,不断实现跨越发展。2014年,在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的基础上,学校被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定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同年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殊荣;2021年,被定为“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学校现有教职工580多人,专任教师全部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开设专业29个,其中,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服装设计与工艺等3个专业被定为国家级示范专业,电子商务专业被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000余人。

      学校开办二十多年来,效益显著,声誉日隆,多次被评为揭阳市、普宁市文明单位,先后获评“中华诗教先进单位”“广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广东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广东省绿色学校”及“广东省示范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等。学校的办学事迹曾入编《中国特色学校》《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年鉴》等书,《中国教育报》《中国经济导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和广东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学校的先进事迹。

      普宁职校,以其独特的成长道路,在粤东地区挥写了一个发展职业教育的传奇。

     

  • 江西水利职业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始建于1956年(前身是江西水利电力学院),座落于江西省会英雄城南昌,隶属江西省水利厅。交通便利,距离地铁一号线起点(双港站)仅1500米。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380人,其中高级职称38人,博士2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106人; 拥有多位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水利职教名师; 并引进大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能手到学院授课。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完备,校园无线网络覆盖,学生公寓全部安装有空调、热水器。
    学院紧紧围绕水利行业设计、施工、管理等岗位需求,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专业体系。开设有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工程造价、工程测量技术、茶艺与茶叶营销、动漫制作技术、会计等20个专业。
    学院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根据企事业单位岗位需求,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水利工程管理等企事业单位联合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凸显“学中做、做中学”,不断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注重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成立了轮滑、爵士舞、吉他、足篮球、辩论、羽毛球、健美操、文学等众多学生社团,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校园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作为江西省唯一一所水利水电类高等职业学校。学院紧紧抓住“水利”行业与“职业”教育两大特色,坚持“育人为本,技能为重,实用为要,特色为魂”的办学理念,坚持“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点、教师有特技、学生有特长”的办学目标,明确真正做优、做精、做特,使毕业生达到“实用、好用、管用”的办学目标;学院办学六十载,为社会输送了三万余名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动手能力强的水利设计、施工、管理等一线“实用型“人才。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推荐工作,郑重承诺为每一位毕业生推荐优秀的工作岗位。

  •      广州华商学院(原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是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广东财经大学与广州太阳城集团合作创办的独立院校,是一所财经特色鲜明,涵盖经、管、文、工、艺、教、理、医等多学科的全日制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等学校。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硕士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教育和继续教育。学校以“厚基础、精通识、重实践、国际化”为人才培养模式,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20年12月,学校正式获批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并更名为“广州华商学院”。

          学校现有广州增城校区、肇庆四会校区,分别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荔枝之乡”广州增城和素有“中国玉器之乡”美誉的肇庆四会,校园占地面积一千八百多亩。经过十七载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的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管理科学有序,教学设备和文体设施完备。拥有完善的、高标准的教学楼、图书馆、专业实验室、体育场馆等教学设施,校园布局错落有致,环境幽雅,空气清新、秀丽宁静,是广大莘莘学子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

          目前,学校有16个学院(系、部),共45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中外联合培养双学位国际班、2个海外创新班、1个双语班,涵盖了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工学、艺术学、教育学、医学等7个学科门类。学校现有在校学生近26000人。

  •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江西省宜春市,是江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是2003年6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宜春师范(1908年)、宜春卫校(1958年)、宜春技校(1979年)、宜春财校(1984年)四校合并成立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2012年,被确立为江西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院校。

         据2020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设立北校区、南校区和经开校区,新校区位于教体新区规划二路东侧、锦绣大道北侧地段,占地面积1497亩,总建筑面积57.5万平方米,将于2021年投入使用,固定资产总值3.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233万元。有教师733人,在校学生1.6万余人。设有11个二级学院和2个教学部,开设33个专科专业及专业方向,本科专业2个。

  • 上犹职业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84年,是江西省学校、中职达标学校、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合格学校,也是上犹县唯一的公办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新校区规划用地180亩,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总投资1.23亿元,按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建设。拥有主教学楼及实训楼A、B 栋、食堂和学生公寓尚贤楼和尙淑楼两栋、互联网、校园网、主干道、校门、围墙、学生公寓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绿化、美化等二期工程也进入招标阶段。

        我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70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18人,高级职称28人,中级职称25人,同时,还聘请了一批相应专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我校2015年被评为“省达标中职学校”,省、市财政下拨500多万元资金用于学校实训室的装备,学校全新的标准化练功房、琴房、美术教室、音乐教室、数车实训室、普车实训室、仿真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汽车美容装潢实训基地等相继建成,开设了目前最先进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会计电算化、数控技术及应用、学前教育、电子商务、美术绘画(油画方向)、计算机应用、高职高考等专业,建设了五个实训基地;装备了200多台计算机;音乐、美术(油画)和多媒体一体化教室等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具有领先的视频监控、围墙红外线报警等安保设备,校内摄像头达400个,实现了24小时校内监控全覆盖,学校环境优美,运动设施齐全。办学条件和硬件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成为规模较大、条件较好的职业学校,能充分满足各专业的技能实训要求,具有完善的实训装备和教学设备,整个学校可容纳3000名在校学生同时教学、实训,是学习一技之长的理想选择。

  •     黑龙江财经学院是2008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的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一所以经管学科为主,经、管、工、文、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立足区域和行业,面向全国,重点服务龙江,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以及提供应用技术和智力支持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

    1.学校规模:校园占地面积705014.0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78072.89平方米。固定资产6.70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329.03万元。馆藏纸质图书117.79万册、电子图书328万册。建有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65个,校外实习基地122个。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12076人。

    2.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84人,生师比为19.98∶1。自有专任教师351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58.97%,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比例78.06%,“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37.61%。

    3.专业设置:。学校设有经济学院、金融学院、会计学院、管理学院、财经信息工程学院、人文学院、艺术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体育军事教学部10个教学单位。开设了涵盖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法学、艺术学6个学科门类的33个本科专业,有省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重点专业1个、院级特色专业4个。

  • 豫章师范学院坐落于江西省南昌市红角洲高校园区,是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江西省和南昌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南昌市人民政府确定为优先发展重点打造的市属高校。

      学校肇基于1908年的省立女子师范学堂,是一所以培养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特殊教育等基础教育师资为主“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师范类院校。学校现有专科专业31个,其中师范类专业12个,非师范类专业19个。本科专业13个,即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特殊教育、艺术教育、教育技术学、英语、汉语言文学、财务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软件工程、绘画等。

      学校现有教职工630余人,专任教师450余人。其中国家级专家、教授、副教授154人,博士、硕士以上教师270人,双师型教师 195 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2 人。全国精品视频公开课及省级精品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8门,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

    近年来,学校连续被评为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和“提升质量年”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校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暑期三下乡先进单位、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优秀单位、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等级学校”。

  •   赣州旅游职业学校创办于2006年,是经省教育厅备案,市教育局直属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中专学校,为国家省级达标示范学校。学校坐落在赣州市黄金高校园区,南与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一墙之隔,西与赣南师范大学相邻;学习氛围浓厚,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广大莘莘学子求知的理想殿堂!

      学校占地面积111亩,建筑面积38000平方米。有先进的教学大楼、综合实训楼、附属幼儿园、学术报告厅、办公楼和综合艺术楼等。设有计算机中心、医学实训室、机器人实训室、舞蹈房、钢琴房、幼师实训中心、汽修车间、音乐厅、美术中心和大型图书馆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

      学校立足经济,立足行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调整好专业;学校现开设的专业有学前教育 (定向班)、铁道运输管理、高铁乘务(定向班)、旅游服务与管理(定向班)、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定向班)、会计(定向班)、电子商务(定向班)、计算机应用(定向班)、计算机平面设计(定向班)、UI设计、智能机器人应用(定向班)、新能源汽车技术(定向班)、汽车运用与维修、美容美体、老年人服务与管理、美术、音乐、舞蹈表演、初中起点直达大专班(励志高考班:护理、助产、口腔医学技术、临床医学、药剂学、中医学等方向)。学前教育、高铁乘务、新能源汽车技术、计算机应用是我校重点建设专业。

     

  •   南昌理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16年起与华东交通大学开始联合培养研究生,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列为“十三五”、“十四五”硕士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023年,获批省级院士工作站。

      学校位于江西省英雄城市——南昌,以“航天科教,兴我中华”为办学宗旨,秉承“科学、求实、厚德、创新”的校训,主动服务江西省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精准服务省“1269”行动计划,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培养政治素质高,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学校占地面积3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90余万平方米,建有266个实验室,560个实习实训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26亿元,馆藏图书文献资料331余万册,电子图书190余万种,各类中外文数据库16个,图书及数字资源丰富。下设18个教学学院,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专任教师16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高级职称教师占比66.8%,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的10人,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赣鄱英才555工程、省“千人计划”人才等称号专家70余人。

  •      我校溯源于1903年10月8日创办修业学堂,历经湖南省私立修业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湖南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1951年3月与湖南大学农业学院合并组建湖南农学院,1975年10月创设衡阳分院,1987年4月改湖南林业高等专科学校,1999年6月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1年4月更现名,2004年6月原衡阳市卫生学校整体并入,办学历史悠久,实行湖南省林业局、教育厅双重管理。

        我校专任教师中有教授及相应职称45人、副教授及相应职称220人,博士、硕士生导师22人、硕士276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73.3%;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部级学术带头人5名、省级专业带头人6名、省级学科带头人1个;有中央财政支持实习实训基地1个,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习实训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习实训基地1个,省级生产性重点实训基地1个,各类实习实训基地齐备。

        我校以生态为轴心,积淀成生态绿化技术及服务、生态养殖技术、生态建设队伍健康服务、生态宜居技术、生态产品经营管理和生态建设队伍健康技术特色专业群,其中,生态绿化技术及服务、生态养殖技术和生态建设队伍健康服务三个专业群入选省级“双一流”建设项目;设园林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医学院、生态宜居学院、商学院和医药技术学院,招生专业26个,全日制在校生19000余人,自办学以来,为社会累计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10万余名。

         我校2022届大专毕业生共计7000余人,欢迎各企业与我校开展深度合作,供需匹配促就业。

  • 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系一所经江西省政府批准、中国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招生的国有公办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隶属江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学院座落在工人运动的发祥地和秋收起义的策源地——江西萍乡,拥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学院前身为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学校,创办于1922年1月,老一辈革命家李立三任第一任校长。新中国成立后,恢复了工人补习学校,大力开办了煤矿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学院虽数易校址,经过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萍乡分校、工人技校、七•二一工人大学、萍乡煤矿职工大学的变迁,2003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
    学院占地总面积410亩,教学仪器设备价值2000余万元、馆藏图书52万册。设有能源工程系、经济管理系、机电工程系、计算机信息工程系、思政基础部等教学系部,拥有24个大专专业,80多个教学实践基地。现有专任教师179人,其中高级职称35人,中级职称101人,初级职称43人,有108名教师具有“双师”素质。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办学宗旨,积极探索办学特色,形成了 “以终身教育为目标、职业教育为主体、多种形式教育为补充”的办学格局,实现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办学模式,走出了一条特色教育之路。
        学院以工科为主、兼顾文理,现有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委设立的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工程基地、计算机信息技术考试站、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国家安全培训中心以及汽车驾驶员培训中心等多个基地,为广大学子取得各专业国家级技能等级证和从业资格打造了良好的平台,是就业、培训等方面皆具雄厚实力的院校。
    创新、扬帆远航,在新时代的奋进中,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承扬传统,开拓新天。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将始终肩负培育国家金蓝领人才、服务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再谱现代职业教育大学继承与创新并进、光荣与理想融会的新篇章!

  •   学院是广东省人民政府1985年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院,正厅级建制。建院之初,学院名广东省科技干部进修学院,主要承担广东省科技管理干部的继续教育培训任务,被国家科技部称誉为“地方继续教育的一颗明珠”。1989年更名为广东省科技干部学院,1996年成为广东省首批举办普通高职教育的院校之一。2001年与珠海市政府合作共建珠海校区。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由成人高校改制为普通高等学院,并继续承担科技干部培训的任务。2008年5月,学院由广东省科技厅整建制划转广东省教育厅管理。
      学院于2008年12月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0年被广东省政府授予“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6年3月以“良好”成绩通过验收,成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2016年7月被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确定为省“互联网+”创新创业示范校。2016年11月被广东省教育厅确定为一流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6、2017、2018连续三年入选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2018年入选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2016年被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组委会授予“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荣誉称号。
      学院现有珠海和广州两个校区,校园面积2012亩,建筑面积53.06万㎡(含在建工程:4.28万㎡)(其中:教室3.09万㎡,图书馆3.05万㎡,体育场馆0.98万㎡,实习实训场所15.55万㎡)。教学仪器设备2.16万台(套),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5543.34万元。馆藏图书155.92万册、电子图书数字资源量7866GB。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32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50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70余人,副高职称270余人,拥有博士学位70余人,硕士学位660余人,双师素质教师950余人,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90%。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省级教学名师1人,南粤优秀教师9人,“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5人,省高职教育专业领军人才培养对象3人,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7人,珠海市特聘学者1人。
      学院全日制在校生22000多名,是在校生规模最大的省属高职院校。现设有计算机工程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商学院、外贸与旅游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机器人学院、机械与汽车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财会与金融学院、体育健康学院、广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合作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6个二级学院;设有广东省人才研究所、高职教育研究所、电子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软科学研究所等4个科研机构。
      学院现有招生专业48个,其中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5个,央财支持建设专业2个,省级示范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6个,广东省一类品牌专业1个、二类品牌专业12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国家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2门,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国家级备选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11项。

  •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江西省团校创办于1952年,隶属于共青团江西省委,是江西省唯一一所从事共青团干部和青年人才培养、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理论研究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1、人才培养突出团青文化特色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质量为纲,特色为魂”的办学理念,在专业建设、校园文化、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了“有理想、懂技术、会管理、通团务、善服务”的人才培养特色,将团青文化素养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使我校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扎实的专业技能、良好的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特色专业得到社会认可
    学院现开设有27个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焊接技术及自动化; 团属院校特色专业:青少年工作与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社会工作,现代高端服务类专业:空中乘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酒店管理(皇家加勒比游轮订向班),订单培养专业: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物流管理、社会工作等。
    3、与一大批企业开展订单培养,实现深度融合
    学院与南昌轨道交通集团公司、万科物业、莱克电气、德昌电机、中国青旅、香格里拉酒店、昌北国际机场、顺丰速运等100多家知名企业单位建立了长期、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做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共同培养高质量的市场紧缺人才。
    4、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条件优良
    学院现有校内实训室 86个,实训室总面积13341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6000万元。电钢琴一体化教室、幼教一体化教室、空中乘务服务机舱模型、焊接工程实训中心、3D模拟导游实训室、现代物流实训中心等实训条件明显改善。通过校企合作,各专业形成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5、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居全省前列
    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近三年,我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毕业生实现了就业质量高、就业薪酬高,用人单位满意率高。

  •     武汉科技大学位于“九省通衢”湖北省武汉市,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学,是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重点高校,是“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溯源于1898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朝政府批准成立的工艺学堂。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构建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理、管、医、文、经、法、哲、艺、教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科体系。设置有20个教学学院、78个本科专业;拥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3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7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建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0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6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11个学科位居湖北省属高校第一;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与矿业工程、机械工程等3个学科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临床医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拥有全职及双聘院士5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重要人才计划入选者21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及湖北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入选者30人。百余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各类专门人才20余万人。一大批杰出校友成长为院士、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大型钢铁企业掌门人,学校被誉为“冶金高层次人才的摇篮”。

     

  • 广州市天河金领技工学校是经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成立的省一类技工学校,拥有中级技工、高级技工办学层次,学习环境幽雅,生活条件舒适。
        广州市天河金领技工学校位于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开源大道11号科技企业加速器园区,共享广州开发区、萝岗区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基地先进的设备设施。
        学校紧扣广州市技工教育"273工程"高端引领内涵发展的战略,以建设广州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为奋斗目标,坚持先进的德育教育理念,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行阶梯式动态教学模式,加快实施校企合作,构建全方位的就业服务体系,培养服务社会的高新技术人才,在此基础上,学校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与萝岗区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基地强强联合,设立了萝岗校区。
        学校着眼市场需求,以服务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培养高新技术应用型国际化人才为办学宗旨,以高新技术专业建设为引领,先进实训设备为载体,推进完整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        广东华夏高级技工学校地处广州市从化区,毗邻京港澳和大广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纵横交错,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在广州从化明珠工业园旁。广东华夏高级技工学校是经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于2007年7月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高级技工学校。学校目前占地面积150余亩,建筑面积10余万平方米。整个学校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环境一流、设备设施齐全,是一所能满足10000余人在校生的学习、生活、文化娱乐需求的现代化学校。伴随着学校办学水平的快速提升,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学校于2009年5月通过省一类技工学校评估;2010年4月通过省重点技工学校评估,在广东省技工教育行列已斩露头角;2012年7月,经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广东省涉外商务技工学校”更名为“广东华夏技工学校”;2019年5月24日我校通过了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和高级技工学校评估与评审,正式更名为“广东华夏高级技工学校”。

  •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为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合作双方为中山市人民政府和国家重点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电子科技大学。学校建校至今已有35年的办学历史。前身为1986年成立的中山大学孙文学院;1995年,学校更名为中山学院,实行省市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2002年至今,合作双方共同举办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2016年至2020年,学校先后被遴选为“广东省首批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省市共建”高校、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建设高校。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秉承“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发扬“敢为天下先”和“爱国奉献”的精神,以“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为三大核心战略,坚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自主创新和服务地方能力”双轮驱动,深入推进落实“省市共建”、“应用型转型试点建设”和“冲补强”提升计划各项任务,以教育服务地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宗旨,集中优势力量和资源,选准方向、抓好重点,创新机制,加快将学校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人数近1.8万人,录取分数、投档率位居同类院校前列。设有电子信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材料与食品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管理学院、经贸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等11个二级学院(教学部)。

  •        黑龙江工商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成立于2002年,前身为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2015年5月,转设更名为黑龙江工商学院。学校的举办者是哈尔滨祥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刘来祥教授出任学校理事会理事长、名誉校长。刘来祥是中国人民大学博士,他用教育家的勇气与担当,汇聚教育资金创办学校,同时以经济学家的智慧和审慎,在2019年组建了立德教育集团,并成功在香港上市,为学校持续优化办学环境,提升综合竞争力提供保障。

           学校立足龙江,依托长三角,面向全国,对接行业产业需求,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形成“两省三地 南北呼应”的新办学空间格局。在哈尔滨市拥有松北校区(松北区学院路群英街33号)和哈南校区(哈南工业新城崇文路9号),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建有产教融合园区暨黑龙江省大学生“长三角”就业创业基地。

           学校面向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 招生,现有各类在校生13000余人,建校以来已为国家输送了5万余高素质人才。学校设有8个二级学院,2个教学部共设有26个本科专业,形成以工科为主,商科为特色,工商交融,艺术、经济、文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格局。学校是黑龙江省软件学会主办单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理事单位、黑龙江省科普示范基地。

            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了一所学科专业齐全、各项设施完善、师资人才充沛、管理科学规范、社会声誉良好的应用型大学。2005年学校被评定为全国百所一类较好层次独立学院,同时被选为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常务理事单位和副理事长单位、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2007年被评为中国特色教育理念与实践项目学校;2008年被评为黑龙江省金牌服务院校;2009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服务金奖单位;201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2012年获评中国教育改革卓越成就奖单位;2013年获评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2017年获评黑龙江省高校系统“文明校园”称号,2019年获评黑龙江省高校系统“文明校园标兵”称号;2019年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单位”;2020年获评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党建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党建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21年入选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获评首批“黑龙江省大学生就业工作示范性高校”和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2022年获评“黑龙江省文明校园”。

  •    普宁市兴美职业技术学校位于广东省普宁市市区,由黄少玲女士创办于2000年,是经揭阳市教育局批准设立的全日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坐落于池尾高速出口附近,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毗邻南方梅园、莲花山公园、盘龙阁等风景名秀,校园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是求学之乐园,成才之佳所。
       学校以“立德、笃学、励志、创新”为校训,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作理念,秉承“兴文重教扬特色,美景宏猷谱华章”的宏志,致力于做“学生成才、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职业教育,形成了团结、严谨、厚德、博学、开拓、创新的校风。学校办学积淀深厚,教学理念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优越,教学质量得到社会高度认可。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先后与本地区及珠三角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精准为学生提供优质就业服务,历年来就业率均在98%以上。

  •   1983年9月,学院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创建(国发【1983】138号),原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2004年9月15日移交给广东省人民政府,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直接管理。2007年2月经省人社厅批准设立技师学院,2011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学院通过技师学院复评。2020年8月,经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整合广东省南方技师学院与广东省工商高技技工学校为广东省南方技师学院。学院是广东省文明校园,韶关市文明单位、园林单位,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首批认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广东省首批“校企双制”示范创建院校。

      学院现有韶关和乐昌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96亩,建筑面积110809平方米,现有高配置多媒体电脑、数控加工中心、汽车维修与检测、模具制造等各类先进设备10800多台(套)。现有教职工468人,其中中高级以上职称234人。现有在校生9068人,其中高级工6014人。学院开设汽车维修、会计、模具制造、数控加工等专业17个,机电一体化、数控加工、化学分析等专业为韶关市名专业。

     

  •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广西建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第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第一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全国“建设行业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1958年创办的广西南宁建筑工程学校。1973年,更名为广西建筑工程学校。2002年8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广西建筑工程学校与1985年设立的广西建筑职工大学合并建院,直属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管理。2006年,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整体建制划归学校。2007年,成为自治区示范性高职院校。2015年,学校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工作50强荣称号。 [11] 

          据2021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罗文、武鸣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818亩;设有教学系部9个,开办高职专业40个;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教职员工800余人;馆藏纸质图书46万册。

     

  •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江西省首批独立设置的公办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是江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创办于1954年,先后经历了调整、升格、合并、更名等发展阶段,至今已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在江西省乃至全国高职教育整体布局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学校座落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南昌,现有三个校区(瑶湖校区、青山湖校区、高新校区),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各校区生活服务与运动设施配套齐全,尤其是瑶湖校区位于南昌市昌东高校园区内,毗邻风景秀丽的艾溪湖和瑶湖,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交通便利,是莘莘学子学习与生活的理想场所。 
      学校师资力量强大,队伍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学校现有教职工总数849人,专任教师552人中,教授45名,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占26.3%;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44.2%;专任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的占66.5%。学校现拥有2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纺织专业、机电专业),1名省级学科带头人,3名省级教学名师和13名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近3年,学校承担了26项省级课题,建有5门省级精品课程和30门院级网络课程。学校设有轻纺服装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二级学院。各类在校生万余人,设置专业45个,其中染整技术、服装设计、纺织品装饰艺术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商务英语等5个专业为江西省高职高专示范性专业;染整技术和现代纺织技术2个专业为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机电一体化、软件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服装设计等4个专业为省级高职示范重点建设专业,数控技术、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纺织品检验与贸易、室内艺术设计等12个专业为院级教学改革专业。近几年,我校先后有近20个专业与长珠闽地区大型企业开设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特色班,共同培养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实用性技能人才。 
      学校固定资产总值5.318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582.96万元,生均值为7850.87元;图书馆拥有73.44万册各类藏书及6144GB电子图书,生均67册。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场所131个,并与各类大型企业共建111个校外实训基地。设有2项中央财政支持的建设项目,2个江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专业技能实训中心,1个江西省综合培训基地。学校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江西省纺织服装鞋帽研究所。 
      近年来,学校坚持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办学水平逐年攀升,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取得了优异成绩。先后被授予“江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先进单位”、“南昌市精神文明单位”等30多项省、市、厅级荣誉称号。 

  • 学校简介(800字内):嘉应学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师范教育历史的广东省属全日制公办本科高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叶剑英元帅的故乡、著名革命老区、全域属原中央苏区,且享有“世界客都”“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等美誉的广东省梅州市。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13年的梅县县立女子师范学校,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广东、面向全国、放眼国际”办学宗旨,打造“植根侨乡、弘扬客家文化”办学特色,秉承“勤俭诚信、立己树人”校训,至今已有109年的办学历史。学校是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广东省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单位、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建设高校,设立了广东省博士工作站,与中山大学共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学校环境优美,占地面积1800多亩,有普通全日制学生2.8万余人,成教学生逾万人。有专任教师1400多人(正高职称140多人、副高职称410多人、博士320多人)。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全国优秀教师,以及省级“创新拔尖人才”“南粤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优秀青年教师”等40多人。聘请了丘成桐、罗锡文、陈志杰、刘仲华等20多位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为荣誉教授,聘请了一大批行业企业专家进校园协同培养人才。近年来,学生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活动中获各类奖项2000多项,其中国家级640多项。

    学科专业综合,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医学等11个学科门类,有省级重点学科7个,本科专业6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一流专业、省级重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等37个。有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普通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等20多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

    自办学以来,学校培养了近30万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求知治学的理想园地、读书成才的好地方。

     

     

  •       汕头市鮀滨职业技术学校是市教育局直属的公办全日制学校,广东省重点中职学校,广东省首批开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院试点班学校,全国计算机和公共英语等级考试考点,ata授权考试站,电子商务师、导游员考试定点考场,汕头市普通话测试培训站。学校现有15个专业,其中,学前教育专业为省“双精准”示范专业,计算机及应用、商务英语为省重点建设专业。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基础+专业+特长”、“可就业、可升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大批德技双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历史悠久  学校源远流长,底蕴雄厚,开启汕头职业教育的先例。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教育家丘逢甲先生在汕头创办新式学校“岭东同文学堂”;1915年改为“广东省立岭东甲种商业学校”;解放后改为“广东省立高级财经技术学校”;1953年改为“汕头市第五中学”;1983年改为“汕头市鮀滨职业中学”;1999年汕头市外语中专、旅游中专、鮀滨职业中学三校合并,2004年汕头市贸易成人中专并入,2006年更名为“汕头市鮀滨职业技术学校”。    师资雄厚  教师爱岗敬业、诲人不倦。学校在职教职工221人,专任教师192人,双师型教师101人,中级、高级职称教师142人,有特级教师、全国名教师、省名教师,多名教师荣获全国、省、市荣誉称号以及“潮汕星河辉勇师表奖”。

    硬件完善  学校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现有三个校区(汕樟、广厦校区和筹建中的新校区),拥有三座实训大楼,场地充裕、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拥有校园网、电子阅览室和双向可控闭路广播电视系统等设施,图书馆藏书丰富,运动场地充足,在全市同类学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校风优良  学校管理严格,制度完善,立德树人,是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就业畅通  学校与省市多家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学生初次就业率达98%以上。

    升学优势  学校毕业生报考大学有“3+证书”、自主招生、三二连读等方式,历年高职录取率在全市名列前茅。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可直接选择在校就读全日制大专班,学制二年。

  • 黑龙江三江美术职业学院是经黑龙江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隶属于黑龙江省教育厅领导的一所集数字传媒、环境艺术工程、软件技术、电子商务、航空与高铁乘务、服装设计工程、影视动画设计与美术教育研究为一体的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是中国最早创办的民办学校,是黑龙江省唯一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高等职业美术学院。
      学院地址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西郊211国道旁,在北京和哈尔滨分别建有校区暨教学实习基地。拥有专家、教授、副教授292人,双师型教师达到78%;开设有19个专业,拥有5大国家级品牌与省级重点专业,每个专业都建有校内设计公司和校企合作单位,在“工学结合”上取得了扎实有效的成果,为学生成才、就业提供了保障。
      黑龙江三江美术职业学院自1980年创办以来,栉风沐雨,已经走过了38个年头。38年来,学院为人才培养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学院被誉为“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摇篮”,1997年荣获“全国高校先进单位”称号。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国内数十家新闻媒体先后报道过我院的办学事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比利时、日本、美国等国的教育代表团在我国国家部委及省市领导、专家、学者的陪同下来院参观访问、洽淡合作,三江美院已步入国际职业教育交流行列。 
     

  •   1924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将广州地区实行近代高等教育模式的多所学校整合创立国立广东大学,并亲笔题写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今日的中山大学,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是一所包括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医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在内的综合性大学。鲁迅、郭沫若、冯友兰、傅斯年、赵元任、顾颉刚、周谷城、俞平伯、陈寅恪、戴镏龄、商承祚、容庚、梁方仲、姜立夫、高由禧、蒲蛰龙、高兆兰等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都曾在中山大学任教。柯麟、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等著名医学专家曾在中山医科大学任教。学校名家大师荟萃,他们优秀的品格和精湛的学术造诣熏陶着一代代莘莘学子,形成了良好的学术风气,许多才华横溢的毕业生成为了社会各界的杰出人才。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中山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

      中山大学具有人文社科和理医工多学科厚实基础,不断追求学术创新,以国际视野开放办学,现已形成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特色。学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基本导向;树立了“三校区五校园”错位发展、合力支撑的发展思路。学校正在努力推进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由常规发展向主动发展转变,由文理医优势向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转变。现在,中山大学正站在新的起点上,为稳居国内高校第一方阵,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努力奋斗!

  •       黑龙江大学是教育部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有特色、高水平、现代化地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黑龙江省共建高校,坐落于北国冰城哈尔滨,其前身是1941年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办学81年以来,学校推进与服务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强化俄语学科专业的优势地位和引领作用,形成全国高校独树一帜的对俄办学特色。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优势明显,拥有涵盖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管、艺11个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86个,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2个。化学学科、材料学科、工程学科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为A类,哲学学科评为B+类,法学、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4个学科评为B类,化学学科评为B-类,学科发展速度和整体实力居于省属高校前列。在《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跨入重点大学行列。学校于2018年入选黑龙江省“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大学A类高校,1个学科获批国际一流建设学科,5个学科获批国内一流建设学科。2013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2016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2021年被评为黑龙江省首批大学生就业工作示范性高校,2021年被教育部遴选成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黑龙江大学预计2023届本科毕业生6691名、硕士研究生3193名、博士研究生129名。

  •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于1979年创办,是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唯一公办建筑类高职院校。学校认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实施并全面完成“建新校、上规模、强内涵、促和谐”行动计划,新校区全面建成,办学规模达到2.2万人,学校成为广东省省域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和广东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学校知名度和办学实力大幅提升,事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大跨越,基本实现强校梦。

    师资雄厚,成果突出

      目前学校有广州、清远两个校区,占地面积近1000亩,在校生2.2万人,专任教师800多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70余人。学校现有8个二级学院48个专业,对接建筑全产业链,是省内开设建筑类专业门类最全的高等职业院校。近五年,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级、省级教改科研各类项目135项,国家“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项目16个。

    产教融合,行业示范

      学校牵头成立的广东建设职业教育集团是国家级示范职教集团,学校与300多家行业企业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学校是全国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岭南建筑技术职业教育产教创新基地”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三五”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是集人才培养培训、科技研发、服务产业为一体的建筑类产教融合国家级创新示范基地。

    献力“双区”,走向国际

      学校学生第一志愿录取率接近100%,每年发放学生奖助学金近3000万元,毕业生初次就业落实率达到95%以上,处在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建校44年来,学校培养了30多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遍布粤港澳大湾区,为“双区”建设贡献了广东建院力量。学校是教育部职业教育“走出去”首批试点院校,在赞比亚建立海外分院(鲁班学院),在新西兰建立海外创新创业研习基地,职业教育国际化谱写了新篇章。

      学校正以全面建成“国内知名、业内领先、服务区域、走向国际”的建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为奋斗目标勇毅前行!

  • 江西省萍乡信息工程学校是经萍乡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省教育厅备案的综合性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

    学校位于萍乡市丹江街丹江路口,校园占地面积近百亩,建筑面积25000多平方米,办公楼、教学楼、实训楼、图书室、学生公寓、食堂、运动场、篮球场等设施齐全,拥有可容纳400多人的多媒体教室暨学术报告厅和300多台的电脑室,形体室、呼叫中心、3D技术中心、创业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办学以来,学校遵循“铭志笃学、厚德精技”的校训,以“致力培养人才、竭诚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服务社会、人人成才”的教育理念,倡导平民教育,实行人性化管理。在学生管理方面,学校采用准军事化管理;在教学方面,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学校大力推行传统文化教育、德育教育、职业素养教育,铸造学生文明有礼、尊师爱友、诚实守信、感恩孝顺等良好的德行,让学生养成自尊、自爱、自信、自主、自立的良好性格,全方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所必备的综合素养。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国家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试点院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广东省第二批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学校起源于1958年创办的佛山师范学院和华南农学院佛山分院,其后佛山师范学院更名为佛山师范专科学校;1986年2月,在佛山师范专科学校基础上创建佛山大学;华南农学院佛山分院也先后更名为佛山兽医专科学校和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1995年3月,佛山大学和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升格为本科。2005年2月,佛山职工医学院(创办于1924年)和佛山教育学院(创办于1960年)并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截至2021年10月,学校有仙溪、江湾、河滨三个校区,校园总面积达2200余亩,建筑面积65万多平方米;设有15个二级学院,有54个本科专业,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教职工1865人,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894人,在校硕士研究生1734人,联招博士39人。

  • 惠州学院是省属全日制公办本科高校,前身为1946年创办的广东省立惠州师范学校,1978年升格为惠阳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更名为专科层次的惠州大学;2000年升为本科,更名为惠州学院。建校75年来,累计培养逾16万名毕业生,成为东江流域重要的人才“摇篮”。

       学校占地近2500亩,现设17个二级学院、58个本科专业,涵盖十大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人;专任教师1090名,其中正副教授近400名,博士472名(占比43.3%)。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教学立校、科研强校、管理荣校、文化美校”,坚持“学生中心、产教协同、特色发展”,坚持扎根惠州、服务惠州,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广东,辐射全国,目标是建设理工科特色鲜明、教师教育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学校是省首批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是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在“中国校友会版大学排行榜”中,惠州学院全国排名从2016年的509名跃升至2021年的321名,上升188位;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21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六轮总榜单(本科,前300)”中居全国219位、省第11位,在“2017-2021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榜单(前100)”中居全国第18位、省第2位。

       学校充分发挥传统教师教育优势,创新发展理工类学科专业优势,为惠州等地区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水平的人才保障,为社会输送逾16万名毕业生,是东江流域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摇篮。我校2023届毕业生总人数为5406人,共51个专业,其中师范生人数2199人,非师范生3207人。近几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为珠三角地区,其中近5成毕业生在惠州就业,其次为深圳、广州。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好评,用人单位近三年对我校毕业生满意度为99%以上,对我校毕业生总体评价为专业能力扎实、团队意识佳、稳定性高、流失率低。

  •    珠海科技学院(原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成立于2004年5月18日,2011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先后与吉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合作,2021年获批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建校19年来,学校共为社会输送近10万名本科生、160名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已发展成为全国有影响力、办学特色鲜明的民办本科高校,荣获“广东省文明校园”“中国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广东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获工信部首批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立项。转设前连续7年居于国内各大同类院校排行榜榜首,转设后以优异成绩居于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民办高校排行榜第二,连续三年蝉联广东省第一名,连续两年在广东省民办高校年度检查中获评“优秀”。

  • 赣州理工学校是一首经省教育厅备案,市教育局批准成立的具有学历教育办学资格的中等学校,学 校以培养高、中级技能型人才为特色,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学习就业一条龙的办学理念,以勤奋、守纪、积极、进取为校风校纪。近年来,学校引进外 资已实现跨越式发展,现有校园占地130余亩,新校园位于赣州市章贡区沙石镇,园林化设计的新校园,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是你读书求学的理想场所。学校以“明德正行 精技尙美 ”为校训,以人才培养为宗旨,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积极开拓学生潜能,努力培养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形成了一套 科学合理的教学规范体系。为学生铺就畅通的就业之路,专设的推荐就业办公室经过几年的工作,现已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网络,并与沿海发达地区100多家信誉好 和效益好的企业建立了常年的合作关系。同时,我校毕业生就业生已纳入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技工学校统一管理,省厅驻外省劳务管理处常年为在外省务工的技工学 校毕业生提供服务,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
     

  •   湖南工业大学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一所具有鲜明包装教育特色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办学60年来,建立了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教育、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体系,形成了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37000余人。因高校改革,我校于2000年由部属院校下放地方,实行省部共建,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湖南工业大学,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得外国留学生招生资格,2013年获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招生资格,201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18年首届博士生毕业,全国整体本科一批招生,2019年面向港澳台地区招生,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留学生。学校现有2个校区(新校区、河东校区),23个教学院和1个独立学院,校园总占地面积3853亩,图书馆总建筑面积43620平方米,馆藏图书330余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81亿元。

      学校设有77个本科专业,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0个授权领域。学校坚持立足湖南、面向全国,主动服务湖南新型工业化和中国包装现代化的办学导向,形成了以包装设计、包装工程、交设备与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会计学、金融工程、机械制造、土木工程等优势专业集群。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设计学、工商管理5个一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保持优势学科的态势。

      学校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级科研平台、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拥有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教育部“卓越计划”校外实践教育基地,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16个省级优秀实习教学基地,4个省级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4个湖南省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31个省部级研究基地(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创新团队、产学研示范基地),289个各类校外实习基地。

  • 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公办的普通高等院校,是江西省唯一一所以生物科技为特色的高等职业学院。近半个世纪以来,学院先后为社会培养和输出了一万余名优秀的高质量实用型人才,其中有不少人已成为生物科技领域的管理者和技术骨干以及科技致富带头人,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为学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332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85人(教授23人,副高职称62人),具有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同等学历教师37人。学院拥有动物科学、计算机、机电、经济贸易、园林五个系22个专业。
    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拥有普通大专、五年一贯制专科(大专)、三年制普通中专三个层次的在校生5000余人,每年11月份是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启动之际,特向各用人单位汇报我院的毕业生情况。请各用人单位根据当年的招聘计划,加快来人、来函或来电与我院就业办联系。并请提供如下材料:1、贵单位的介绍信,营业执照复印件,资质等级复印件;2、贵单位的简介、岗位要求及专业要求等;3、贵单位的工资福利待遇;4、贵单位的联系方式。我们将会及时向毕业生公布贵单位的招聘要求及信息,并根据贵单位的要求积极组织、推荐学生应聘,为贵单位与毕业生供需见面,举办专场招聘活动,并提供优质、规范的服务。

  •   汕头市潮阳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本着聚焦、紧贴、促进地方经济的理念,发挥学校融合优势,着力打造功能齐全、专业优化、涵盖中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等的办学实体,在探索中成长,在改革中崛起,在发展中跨越,在创新中前行!

      汕头市潮阳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位于潮阳金浦街道,由潮阳区人民政府于2010年8月在投资2亿元兴办建成,2021年1月经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设立。2020年7月经潮阳区委批准,汕头市潮阳区职业技术学校并入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牌子加挂在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汕头市潮阳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汕头市潮阳开放大学,牌子加挂在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区职业技术学校),实行一块牌子、一套人员、一个校区的管理模式。学校校园环境优美,背靠双髻山,南临练江水,草木葱翠,风景宜人,首期征地250亩,预留用地200亩,配套行政综合大楼、教学楼、实训楼、学生宿舍楼、师生食堂、田径运动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教学和实训场室配套设备完善,有专门的校医室和心理辅导室。

      汕头市潮阳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本着聚焦、紧贴、促进地方经济的理念,发挥学校融合优势,着力打造功能齐全、专业优化、涵盖中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等的办学实体,在探索中成长,在改革中崛起,在发展中跨越,在创新中前行!

  • 湖北省随州市是一所年轻的地级市,位于湖北武汉和襄阳之间,是国家历史文华名城,炎帝神龙故里、编钟古乐之乡、中国专用汽车之都。
    湖北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学校占地1400亩。现有教职工500余人,固定资产总值4亿余元。馆藏书总量89万余册。建有校内实习实训中心1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17个,在校学生1万余人。学院先后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平安校园”,“湖北省语言文字先进单位”,“湖北省大学生就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为了打通中职生升学渠道,我院于2014年专门进行中高职一体化办学。中职(技校、三校生)学生可到我院就读统招三年制大专,拿全日制统招大专毕业证书、护士资格证书、学前教育教师资格证书等相关证书。不影响学生享受原中职学校的中职资助政策和中职学籍。学生也可进行生源地助学贷款,购买半价火车票,享受统招生待遇。
     

  •         鹤山市职业技术学校是国家级重点职校,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现开设专业13个,包括会计事务、物流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商务德语、计算机应用、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幼儿保育、工艺美术、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文化艺术等。在校生3145人,专任教师174人,“双师型”教师87人。学校围绕市委市政府“全力打造中欧合作样板区”目标,为鹤山工业城、珠西国际物流中心、中欧新材料创新基地的建设突出培养现代制造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人才,重点建设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数控技术应用和物流服务与管理等3个省双精准示范专业,打造2个重点发展专业群。并积极推进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鹤山市“双元制”教育中心建设,不断提升办学质量。近两年,学生参加高职高考共有30人被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等本科院校录取。近两年,学生参加广东省中职学生技能竞赛,共有60人次获奖。

  • 衡阳师范学院是一所多学科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前身为1904年创办的湖南官立南路师范学堂。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衡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衡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衡阳师范学院。2001年2月,湖南省第三师范学校并入。百余年来培养了近30万莘莘学子,恽代英、张秋人、蒋先云、江华、陶铸、周里、秦光荣、盛荣华是我校校友的杰出代表。
    学校东、西两个校区面积共2166亩,有18个二级教学院、1个独立学院,面向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学生2万多人。已招收首批留学生,先后与美国、英国、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10多所高校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
    学校现有57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另有6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拥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衡阳分中心、1个湖南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6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应用基础研究基地、1个湖南省院士工作站等30多个省级学科专业平台。近三年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主持国家基金科研项目60多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湖南省教学成果奖多项。《衡阳师范学院学报》被评为第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教育部两届“优秀特色科技期刊”。
    学校有专任教师820多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38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58人,在读博士80多人。有2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4个省级教学团队。外聘海内外兼职教授100多人。
    学校着力为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单位。学校积极推进协同培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实施转型发展战略,与地市州教育局、名优特中学及中兴通讯、凤凰卫视集团•凤凰教育等300多家单位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断提升。近三年来,学生在各类竞赛活动中,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580多项。应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办学质量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学校秉承“厚德、博学、砺志、笃行”的校训,不断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办学影响力不断扩大。先后获得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实施单位、全国农村校长助力工程实施单位、全国环境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单位、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校、湖南省高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反腐倡廉建设先进单位、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当前,学校正在积极推进内涵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65年的广西劳动大学,先后历经广西农学院热带作物分院(本科)、广西农垦职工大学、广西农工商职业大学等历史阶段。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广西首批独立改制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同时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学校秉承“以德立人、以技立业”的校训,发扬“弘毅开拓、勤勉善成”的学校精神,坚持“服务、合作、开放”的办学理念,践行“盛德至善、博学致用”的校风,彰显“崇德强技、尚美至臻”的“思茗”文化理念,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职业院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优秀单位(广西唯一),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单位,全国首批百所高职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中国-东盟教育开放合作试验区来桂留学基地培育学校。
      学校坚持以农为特色、一二三产类专业协调发展的办学方向,主动对接区域经济支柱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调整优化专业结构,设有农业工程学院、康养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大数据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传媒学院、物流学院、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等10个教学机构,招生专业47个。其中自治区优质专业17个、广西优势特色专业9个,建成国家重点建设专业8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3门、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农业农村部首届乡村振兴名师名课2门、自治区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6个、自治区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6门、自治区级高等职业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门、自治区精品课程19门;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3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1+X”证书国际推广中心2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自治区示范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10个、广西首批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产业学院2个、自治区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项目6个、自治区涉农专业链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实训基地1个,自治区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自治区示范性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1个,首批动漫人才培养基地1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2个,入选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17个,获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27项(其中特等奖3项)。

  •   吉林农业大学坐落于吉林省省会长春市,是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A类),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合作共建大学,吉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工程院共建的“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吉林研究院”建设依托单位,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首批教育部、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省属高校,全国就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99所国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首批100所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现已成为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理、工、医、文、管、法、教、经、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国家和区域农业、农村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基地。

      学校设有22个学院,1个直属教学部门和1个研究生院。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省属院校中最早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的高校。拥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部委级重点学科,13个省级特色高水平学科和2个吉林省“世界一流学科培育计划”立项建设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和化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3813人,其中,本科生18635人,硕士研究生4513人,博士研究生584人,留学生81人。现有73个本科专业,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15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13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2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首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项目,3个吉林省高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3个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3个省级耕读教育校外实践基地,各类实践教学基地390个。

  • 南宁师范大学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项目学校,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广西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学校,广西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学校现有明秀、长岗、五合、武鸣4个校区,占地面积共3300多亩。学校现有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有普通本科专业70个。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持续保持高位稳定,2004年以来,连续16年获得“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   湛江市交通职业技术学校经湛江市教育局批准始建于2006年,为粤西地区唯一一所交通专业中职学校,学校师资队伍优良,教学设备先进。建有各类现代化实习教学场所:有汽车拆装、汽车故障排除、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汽车钣金美容与整车等实训室。学校以“培养优质交通人才”为办学宗旨,以“扎实的文化基础,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教学目标,各专业均开设汽车驾驶课,培养学生既会做人,又懂专业技能,还会开车。

      六大特色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商务;电子商务;现代汽车站务管理(订单培养);汽车运输服务;汽车驾驶考证班。

      2017年秋季始,为了助中考成绩不理想考生“圆一个大学梦”,让他们顺利进入高等院校深造,我校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开设全日制“3+证书”高职高考班。

     

  • 我院建于1999年,是揭阳市唯一的公办全日制高等院校,位于揭阳市榕城区紫峰山桂竹园风景区,交通便捷。紫峰木铎, 钟灵毓秀,俊采星驰。建校16年来,全体学院人在省教育厅和揭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揭阳市乃至全省各行业培养了高素质技能人才逾20000人,成为特色鲜明、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性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现设有电子商务创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师范教育系、外语系、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生物工程系、化学工程系、艺术与体育系、经济管理系10个院系(部),有全日制在校生7700多人。已培养十三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8%以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我院专业特色鲜明,2015年有招生专业35个,其中师范类专业13个,非师范类专业22个,面向广东等8个省(自治区)招生。有多个专业与国内知名企业联合办学,毕业生可优先到企业就业。现有3个省级实训基地和2门省级精品课程,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2个专业被省教育厅列为省级重点培养专业,英语教育、电气自动化技术2个专业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建设,固体药物制剂GMP仿真车间和电子商务专业培训与创业孵化2个项目获中央财政奖补资金支持。

    学院师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现有在编教职工386人,其中正高职称7人,副高以上职称89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36人。弘文励教,砥砺奋进,教学水平高。学院图书馆藏书78万册,其中电子图书36万册;报纸期刊近1000种。校内有102间实验实训室和3个创业基地,在珠三角及粤东等地都设有校外实训和创业基地。校内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高新技术考证站、普通话培训测试站,提供20多个职业技能鉴定工种的初、中、高等级的鉴定和资格认证服务,为学生培训、考证提供便捷服务。

    学院已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及回访,先后被评为 “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文明单位” 及“2008—2010年度广东省高校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学校”,被授予“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先进示范基地”、“全国教育网络示范单位”和“全国管理资格国际双认证授权培训中心”等。

    近年来,学院凝心聚力、奋发图强、真抓实干、勇抓机遇、加快发展,以办成“粤东职业教育的领头羊、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为办学目标,努力提高“区域化、市场化、开放化、品牌化”办学水平,把协同创新作为发展动力,把合作办学作为有效途径,把大学文化作为深厚土壤,使学院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高地,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 赣州应用技术职业学校,始创于1997年,是一所由赣州市教育局批准成立、江西省教育厅备案的综合性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目前,学校为适应市场产业需求,已开设汽修应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模具制造技术、数控技术应用、学前教育、酒店管理、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室内设计、工程造价等专业。
        学校本着“育人为本,质量为先,突出实用,学有所长”的办学宗旨,先后荣获“赣州市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先进学校”、“赣州市师德先进集体”、 “江西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江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多项殊荣。
        我校与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联合办学,开办艺术幼师等专业;与江西师范大学联合招收自考助学班;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九江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招收“3+2”中高职衔接大专班;是四川农业大学远程教育赣州学习中心,开展大学专科、本科远程学历教育;并与赣南师范大学联合举办成人大专班,为愿深造的在校学生提供大、中专套读,让在读学生同时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的中技、中专和大专文凭。
     

  •   天津大学(Tianjin University),简称天大,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并能引领未来的卓越人才。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推进“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作为全国新工科建设工作组组长单位,提出新工科“天大行动”,在全国率先发布新工科建设“天大方案”并迭代更新,牵头建设“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全国新工科教育创新中心”。获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获奖总数位列全国第一。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9人;国家级教学团队9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一流课程82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6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54个;全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5个;全国“强基计划”专业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0个;全国示范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4个。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入选国家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单位、首批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全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首批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高校、首批“国优计划”试点高校,形成科学研究、产教融合、创新创业的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储能技术、新材料和生物医疗器械三个领域获批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65%以上的毕业生选择到国家重点行业地区、行业领域和单位地区建功立业。

  •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是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株洲市人民政府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共建的一所公办高职院校。2005年建院以来,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立足汽车行业,服务汽车产业,培养汽车人才,打造汽车品牌”为办学定位,秉持“厚德、精技、笃学、致用”校训精神,获评中国特色A档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国家级职教集团(联盟)培育单位、教育部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湖南省文明标兵校园、湖南省首批卓越高职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定向培养直招军士生院校、湖南省免费师范生联合培养院校、湖南省“十大平安”系列创建示范单位等荣誉。2023年,学院升格职教本科大学列入《湖南省“十四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

      学院占地面积1588.52亩,现有专任教师1020人,全日制在校生17320人,设有车辆工程学院、车辆运用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航空工程学院、航海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服饰艺术学院、商务贸易学院、军士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育学院等教学单位,开设全日制专科专业41个。

      学院坚持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携手宝马、沃尔沃、保时捷、上汽大众、上汽通用、长安福特、广汽本田、中车电动、北京汽车、理想汽车、比亚迪、吉利汽车、陕汽重卡、用友新道等企业,建有产业学院6个、校内共建实训基地21个。建有全国高职院校唯一的以汽车智能驾驶技术研究为重点、以中国工程院李德毅院士为专家顾问的汽车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1个,产教融合研究院、科教融汇研究院各1个。近五年,立项国家级科普基地1个、省部级科创平台(团队)17 个、市级科创平台2个。立项国家级课题8 项,省级课题244项,主持开发省级以上教学标准或行业技术标准8个。授权发明专利 103 项、实用新型专利348项。承接横向社会服务与培训300项,社会培训超18.81万人次。

  • 上饶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普通专科层次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公办)。开设了国家统招大专、统招五年一贯制大专、统招普通中专,设有电子系、机械系、信息系、管理系、艺体系、中专部,共有22个大专专业,统招在校生8000余人。
        学院确定了“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理念,实施“四会五能”工程。学院根据“加强基础,注重实践,强化技能,优化素质”的教育原则,对学生实行“三证制”,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学院大力发展订单教育,与许多行业和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定期向其输送专门的技术人才。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是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学院。学校位于全国文明城市——湖南省娄底市,环境优美,底蕴深厚,是求真知做学问的好地方。

      学校先后获得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单位、湖南省绿色学校创建示范单位、湖南省节水型高校、湖南省综治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平安单位、湖南省十大平安学校、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先进单位、湖南省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

      学校建于1978年,2004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2011年获得“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201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7年成为湖南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成为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2019年高质量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学校现有14个二级学院,53个全日制本科专业,1个硕士专业学位点,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0多人,教职工1458人,其中高级职称399人,硕士、博士1090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省级各类人才工程的高层次人才60多人。

      “双一流”建设持续推进。拥有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植物保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5个省级“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有5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门国家一流课程、6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科研水平稳步提升。现有精细陶瓷与粉体材料等省级实验室4个,“农田杂草防控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研究中心(所)2个,曾国藩及湘中文化研究基地等省级基地8个。近五年来,获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立项440项。

  •     深圳市华夏技工学校是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设立的全日制现代化技工学校。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育教学质量良好,实践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良好、深受用人单位及社会好评,荣获广东省教育发展报告暨名校评榜“最具就业满意度名校”殊荣。

      学校设有空调课室50间,机房实训室10间,标准跑道4条羽毛球场2个,篮球场5个,社团40多个,钢琴室1个,舞蹈室1个,汽车维修实操室2间,报告厅1间,学校公寓环绕型四大栋(12小栋),奶茶店1个,校园超市1个,护理实操室1个,食堂2个。全日制在籍学生人数约近2000多人。

    专业:学校开设的专业都是有经过一个市场的调查,对于就业方面的前景,都是很广泛的。因我们是校企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毕业是百分百包就业的,能够去到合作的知名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就业!

      学生教室:每个专业班级一个教室。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风扇、空调、手机存放处,上课期间学生必须上交手机,不影响老师上课和同学们学习。

      学生宿舍:6~8人间,提前报名同专业可以安排同班同宿舍,宿舍配备齐全 空调、洗衣机、热水、风扇、wifi、储物柜、写字桌、独立卫生间、独立小阳台。宿舍楼设有电梯。

      学校食堂是受卫生部门监管,卫生安全达标,价格受物价局监管,价格合理,学校实行包餐制,一天25块钱,早餐5块,中餐和晚餐各10块钱。菜式多样,讲究荤素搭配,也有夜宵。学校也设有奶茶店和小超市,能满足学生生活的日常需求。

      教学:我们学校是订单式培养,我们都是以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入学及入工。.毕业直接跟企业无缝对接顶岗实习就业。授课方式是以培养技术实践实操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模拟企业工作的实际模式,就业时让学生直接与岗位无缝对接。如: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与中慧电商集团合作的学习实操,上课全程使用真实的电商平台账号教学,打造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管理:我校是封闭式军事化管理的。学生周一到周五在校上课,不允许进出校门,有事外出须向班主任请假,并征得父母的同意,得到批准后开具请假条,才能出去。学生周日到周四晚由老师组织晚修,听职业讲座,由学习生活由帮助的电影以及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周末或国家节假日学生可回家,可留校自由参与自己喜欢的选修专业,丰富的业余生活,又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增加就业的法码!

      学费:学校收费都是经过国家核定,上级部门批准的,符合国家减免学费三年的条件(农村户ロ学生、县镇户籍学生、深圳市户籍学生、城市家庭困难学生、深圳市常住居民学生),每人每年减免学费4000元(2000元/学期),减免后一学期学费4500元。住宿费一学期1200元,学杂费一学期1250元(包含了,教材费,军训费,体检费,保险费,预交水电费等等) 总的一学期费用6950元。

      升学:初中毕业生在校读两年,实习一年,毕业获得政府部门颁发的中技毕业证书,也可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初中毕业生报读大专的:第一,可以在校读2年专业课程,第3年的时候参加3+证书高职高考考试,填志愿录取自己喜欢的大学(将近200所广东省内大学可供选择,也有本科院校);第二,学校由三二分段的模式,前三年在我们学校就读,后两年去我们合作的大专院校就读,毕业时可获得全日制大专毕业证书!

      就业:在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我校成立了培训就业办,负责学生就业、并跟踪服务一年,就业率93%。培训就业办与200多家知名企业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建设培育了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并与企业共建“养老健康、护理、生物化学、互联网+、汽车维修、中慧电商、幼儿教育、艾美学院、烹饪”等实训中心。等贯穿于就业指导全过程,促成学生到合格员工的转变。如果学生对学校安排的岗位不满意,可以回到学校重新推荐。直到你遇上合适的工作为止。

      业余生活:学校有开设课后第二课堂,同时开设四十多个社团,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兴趣爱好。社团多样,运动类,乐器类,专业类,娱乐类,文学类等等。并且设有技能培训班给特长生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能力,我们的生活老师还会提供兼职的机会,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机会给自己赚点零花钱,并且能让学生更独立!

  •    江门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江门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80年,是首批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校,学校现占地面积(含理工校区)为136.1亩,校内建筑面积为90724.2平方米。现设专业22个,其中国家示范专业1个(计算机软件),省重专业4个(计算机及应用、电子技术应用、会计事务、工艺美术)。教职工375人,其中高级教师84人。中职在校学生5410人,其中艺术类学生849人,文科类学生2031人,工科类学生2530人。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国家荣誉称号。近年来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获得国家级一等奖4项,省级一等奖15项,教师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0项。其中2020-2021年度广东省中职学生技能大赛获奖总数44项(其中一等奖7项),排名全省第八名。

  •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坐落于英雄城南昌,始建于1984年,2011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确立为首批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2015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确立为江西省首批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
       办学近4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学校拥有110.56万平方米的山水园林化校园,馆藏纸质图书168.67万册,电子图书146.76万册。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719人,教职工1209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省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江西省教学名师、中青年骨干教师、金牌教师等省级优秀教师5人,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3个,专任教师硕博占比83.35%。
       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现设有人工智能学院、软件与区块链学院、智能制造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国际商务学院、财经学院、现代管理学院、光华宝石与艺术设计学院、音乐学院、教育学院、体育学院(公共体育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教学部、创新创业学院共14个教学单位(部)。招生本科专业35个、专科专业2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9项,省级一流课程(含精品课程、线上优质课)13门,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批国家科普教育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3个、南昌市重点实验室1个。

  • 广州市技师学院(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简介
    逾甲子栉风沐雨,越六旬励志图强,广州市技师学院(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行者弦歌、梦想接力60余载,如今,她已发展成为一所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创建学校、黄炎培优秀学校,享有“高技能人才的摇篮”的美誉。历经岁月沉淀,“呵护年轻人的梦想”已演绎为其恪勤匪懈、踔厉风发的情怀。
    学院目前在校生12000多人,教职工600多人,占地面积190多亩,建筑面积13.55万平方米,拥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系、现代服务产业系、汽车产业系,共五个校区。
    学院是“广州技工教育”模式的主要探索者和践行者,紧紧围绕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273”工程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走高端引领、内涵发展道路,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元一体”技工教育理论,创新开展“三段三岗,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三段”即指职业认知阶段、职业培养阶段和职业实践阶段,“三岗”即指与“三段”相对应的校企合作方式:知岗、随岗和顶岗。在此引领下,学校各重点建设专业开拓创新,主动实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创新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有效整合校企资源,实现企校双制共同培养。学院成立了集企业实践专家、行业协会权威人士的校企合作委员会,搭建了“政校企协”合作联盟,牵头组建成立了32家企业、7所院校和7家行业协会的广东宠物行业职教战略联盟;联合广州市模具工业协会和6家模具骨干企业,组建了“人才培养校协企产学联盟”;建立8个大师工作室,集合社会优势资源,以服务理念推进产教融合;与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广州广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创建“校企双制”班,推行校企双导师制,进行教育教学、生产劳动、素质养成、技能历练、经营管理等培养;与广州市攀森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共建南沙校区生产实训基地,与中国丰田公司合作建立丰田T-TEP学校,与雷米高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宠物医院,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共同实施“技能人才优质就业计划”;与广州市基准精密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了自动控制创新研发中心,研发了数控六轴磨刀机,并获得生产许可证;学校被授予广东省知识产权试点学校,累计获得40余项专利。
     

  •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是2006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隶属于广东省教育厅,是省教育厅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合格院校。现有惠州福田校区和广州增城校区,全日制高等教育以福田校区为主,学校承担国家计划省内招生任务,面向全国招生,专业设置涵盖医药卫生、电子信息、财经商贸、装备制造、土木建筑、公共管理与服务、旅游、文化艺术、教育体育等几大类。有医药健康学院、护理康复学院、教育学院、工程学院、智能光电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教学单位。开设学前教育、中药学、药学、中医康复技术、护理、医疗设备应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会计、电子商务、空中乘务、工程造价、工商企业管理等47个专业。在校学生1万余人,专兼职教师520余人,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分别占32%和24%,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3人,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优秀教师5人,广州增城区优秀教师11人,国家和省部级行业协会和专业学会正副会长(理事长)10人。

      学校是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是中国城乡融合发展联盟副主席单位,被德育报社评为艺术教育先进集体。福田校区建设项目被广东省发改委列为广东省2014-2019年重点建设项目,同时列入了惠州市2015-2019年重点建设项目。福田校区地处国家5A级罗浮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政府建设罗浮新城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运动休闲、养生旅游于一体的高等科教集聚区。学校对接罗浮新城打造“世界级康养基地”的资源禀赋优势和紧邻广州增城区的位置优势突显。校内公寓为一体房,阳台、空调、中央热水系统、全自动洗衣机、网络等设施俱全。

      截止2019年6月,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科技、体育和文化竞赛共获得市级以上奖励共169项,其中全国性奖励34项,省级以上奖励134项。学校积极推行“双证书”考核制度,采取政策措施鼓励学生参加多职业、多工种技能鉴定。2015年以来,累计为在校学生进行技能鉴定及组织相关考试8500多人次,培训人数达12000多人次。近年来我校教师申报和获得国家专利11项,主编参编教材72部,其中教育部“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20部,共计立项校级科研项目81项,省厅级以上项目14项,教师发表科研论文380余篇。 2016-2018年荣获广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全国职业院校创业技能大赛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赛项全国总决赛一等奖;2017-2018年度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第十一届“新道杯”广东大学生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三等奖;2017-2018年度征兵工作先进单位;2018年12月荣获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2019年6月取得广东省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高职组一等奖等荣誉。

      学校的办学宗旨是“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国,服务基层”秉承办“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办‘三贴近’的职业教育,建设三个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学生三方面能力,搭建三个社会服务平台”近年来,工程学院及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精心实施“警民共建暖心工程”,促进刑满释放和解教人员顺利回归社会,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充分体现了高等院校服务社会,教书育人的本职所在,为构建和谐、美丽、幸福的新时代发挥着积极作用。目前学校正以福田校区为依托积极创办“百名英才、千亩校园、万人学子、4A景区”的现代化高职院校。

      学校采用普高、专插本、自考本科以及与国内外院校合作办学相结合的模式,分别与泰国西那瓦大学、台湾育达科技大学、日本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群马日本语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南大学等院校进行联合办学,形成了以普高教育为主体,自考、专插本、出国留学、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协调发展的办学模式。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农、工学科为优势,农、工、理、经、管、文、艺、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大学。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广州,有海珠、白云两个校区,校园总规划面积2484亩,现占地面积1765亩。学校是1925年由近代民主革命先驱何香凝先生等提议、为纪念廖仲恺先生爱护农工的意愿而决定创办的仲恺农工学校。1925年8月,廖仲恺先生以身殉国,10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何香凝先生等关于设立农工学校的提案,并成立筹备委员会。1927年3月,学校正式招生,初设蚕丝实习科和本科,何香凝先生亲任校长。1980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重点中等专业学校。1984年,经教育部、农牧渔业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国家副主席王震同志题写校名。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近年来,学校获批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被评为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高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试点单位、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全国无偿献血贡献奖金奖单位等,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

  •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目前,有近2万名学子在这所静雅的校园中学习和成长。在这里,他们能聆听到广东最优秀的专家、教授们的教诲,包括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省部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省级高校教学名师及一大批具有实践和创新创业背景的名师、名家。学校遵“厚德、重能、敬业、善事”的校训,重“承华夏文明、育职业英才”的教育理念,循“诚信、勤奋、感恩”的树人标准,扬“一日华夏学、终生华夏情”的校园文化。学校地处广州市,毗邻京港澳和大广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纵横交错,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学校下设财政经济学院、管理学院、车辆与自动化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艺术传媒学院等6个学院,目前开设有41个专业,几乎涵盖了当今社会上所有热门行业,让学生们学习有目标、实践有追求,能充分发挥学用一致、活学活用的积极性和潜能。此前,华夏学子参与了一系列省级和国家级赛事,并取得了众多荣誉;在华夏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还把“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广东省民办非企业5A级单位”、“中国民办教育百强”、“广东省民办教育‘最具竞争力提升院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等一系列荣誉奖牌捧进了华夏校园。
         学校坚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近几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稳定在98%以上,2018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位居广东省民办高职院校第一名、公民办专科学校第三名。据麦可思研究数据显示,2015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位居广东省民办高校第一、公民办专科学校第二。
         学校还与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等省内名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专升本”合作关系,为学子们深造创造了顺畅的通道;并且还积极开拓了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澳、加、日等国及台湾地区的高校开展了交流生与游学项目,为拓宽学子们的视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茂名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创建于1983年,是茂名市教育局直属的公办省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1998年被认定为茂名旅游局人才培养基地,1999年被确定为茂名市电工、钳工、车工、导游等工种的中级上岗资格证书定点考场。学校位于茂名市区小东江河畔,校园绿树成荫,草木葱郁,环境幽静,是理想求学之所。学校先后被评为“茂名市美丽校园”、“茂名市园林式单位”。校园占地面积约100亩,建筑面积41090平方米,有独立的实训楼,实训面积为17500多平方米,在校生达4000多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0人(其中文化课教师45人,专业课教师85人),大多数教师大学本科毕业于全国重点大学,本科学历的专任教师11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5.4%。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专业教师13人,“双师型”专业教师占67%,中学高级和一级教师比例过半。
    学校开设有中(西)餐烹饪、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旅游(高星级酒店)服务与管理、学前教育、数控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技术应用、平面设计、动漫设计、计算机应用等18个专业。其中学前教育、中(西)餐烹饪、电子商务、机械类专业、计算机应用是学校的品牌专业。
    茂名市二职时刻秉承“一切为了学生、  一切服务学生、力使学生成为高素质技能型蓝领领军人才”的办学理念,以我市职教龙头之势昂首向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迈进!茂名市二职,是您放飞梦想的乐园!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是一所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办、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本科层次独立学院。 

       学校前身是1996年7月创建的广州市南国女子学校,1998年7月更名为广州南国工商学校,2001年4月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成立广州市南国工商专修学院。2006年4月12日,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截止2021年6月,学校占地面积9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图书馆馆藏10万册;学校开设了13个二级学院、41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教育学等5个学科门类。现有在校学生近万人。

  •    广东海洋大学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自然资源部共建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是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海洋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学校在祖国大陆南端两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湛江市和阳江市办学,面向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4万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1.9万人。
       学科专业齐全。学校现有“水产”“海洋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作物学”5个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
       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2520人,其中专任教师1775人、副高以上职称人员667人、博士学位者741人;博士生导师91人、硕士生导师494人;重点学科战略咨询专家15人,其中院士13人,知名教授2人。
       教研平台优良。学校拥有1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平台——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华南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水产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科创成果丰硕。近五年,学校承担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共1956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各1项,实现历史性突破。
       育人效果显著。建校87年来,学校为国家及地方培养了30多万名(含继续教育)各类高素质专门人才。   
       我校2024届毕业生10070人,其中研究生693人,本科生9377人,热烈欢迎广大用人单位招聘我校毕业生。

     

  • 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为优势、以生物技术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是江西省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高校;是农业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家林业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
    学校坚持以充分就业为基础、以提升质量为重点、以基层就业为特色,以精细服务为依托,以协同创新为引领,招生、培养、就业协同联动,构建“实践培养、人本服务、个性指导、意识创新、责任保障”环环相扣的就业工作体系,就业率稳居全省高校前列,连续15年荣获全省就业优秀单位、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建校110多年以来,学校累计培养普通本专科生、研究生35万余人,其中大多数已成为生产、经营、管理和农业技术推广等领域的骨干力量和领导干部。学校传承“厚德博学、抱朴守真”优良传统的同时,坚持 “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工作理念,为广大学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成长环境和就业环境;为用人单位提供优质服务,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营造良好的洽谈氛围;建立就业与招生、培养的联动工作机制,呈现出“进口畅、出口旺,中间培养能力强”的良好局面。
     

  • 韶关市技师学院(韶关市高级技工学校)、韶关市职工大学创办于1964年5月,前身为韶关地区技工学校、韶关市第一技工学校,广东省最早创办的三所技工学校之一,是公办全日制国家重点技工院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韶关市职工大学是广东省教育厅批准的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院校。学院占地总面积34.8万㎡,建筑面积12.6万㎡。现有在校生1.2万人,在职教职员工523人:其中高级职称125人;技师、高级技师215人;研究生学历23人;市级名师15人。 “双师型”专业教师占90%以上。 
    学院拥有各类先进实训设备6556台(套),体育运动场地23个。拥有四轴联动加工中心、模具装配维修实训室、三菱电机FA/CNC实验室、自动化加工实训中心、汽车检测维修实训室、3D打印实训室、电梯一体化实训室、畜牧养殖实训基地等112间。学院以现代制造产业系、机电装备产业系、信息技术产业系、现代交通产业系、现代服务产业系、经济贸易产业系、现代农业产业系等七个系部为支撑,开设有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3D打印技术应用、珠宝首饰设计与制作、室内设计、数控加工技术等25个专业。其中模具制造、数控加工、维修电工、电气自动化、畜牧兽医、汽车维修等6个专业为韶关市名专业,模具制造、汽车维修、电梯运行与维护、畜牧兽医等4个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
        学院秉承“自强自信、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大力推进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技能培养,推动学院内涵发展。同时,学院积极创新校企合作方式和机制,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开展。先后与合作企业开办了“创维液晶班”、“伊戈尔班”、“东方精工”等冠名班和多个“校企双制班”,并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使企业的制度、品牌意识、经营理念尽早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现学生能力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
    学院突出技能育人理念,多次成功承办省、市技能竞赛,师生参加技能竞赛成绩斐然。汽修焊接系毕业生刘仔才2012年在北京举行的有德国、乌克兰、中国等7国100多名选手参加的“嘉克杯”世界焊接大赛中获得“钨极氩弧焊(GTAW)一等奖”,201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17年当选为广东省出席党的十九大的代表, 2018年获“广州好人”荣誉称号。2013年至2017年,学院师生在省市及以上的各级各类竞赛中斩获各类奖项累积68人次,仅2016年就有28人次获奖,其中第一名2人次,一等奖14人次。2017年7月15日,2017年广东省CAD机械设计职业技能大赛上,学院现代制造产业系师生选手以良好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共斩获11个一等奖和1个二等奖,充分展示了韶技师人“自强自信,精益求精,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体现了学院的办学实力。近三年(2015-2017年),学院共获得12项国家专利,88项国家级优秀教研成果奖励,67项省级优秀研究成果奖励。
    学院牢牢把握“质量、内涵、品牌”主线,紧紧围绕“全面成长、技能成才、高质量就业”的学生培养目标,奋进拼搏、砥砺前行,为把学院打造成全国一流和全省高水平技师学院而努力奋斗!

  •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是依托61年办学历史的东华理工大学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经教育部批准,于2002年在东华理工大学南昌校区创办的,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管、文、法、教兼备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本科独立学院。为更好地利用东华理工大学原有优质教学资源,以确保提高教学质量,于2010年调整至东华理工大学抚州校区(校本部)招生和办学,将面向全国30个省市招生,计划招生1815人。
        东华理工大学于1956年由原中国核工业部创办,1999年国家军工院校管理体制改革后,由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是一所具有地学和核科学特色,以理工为主的多学科性综合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目前在校学生7000余人,今年招生本科专业26个,综合排名列全国独立学院百强。学院在江西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会计学、财务管理、汉语国际教育等专业荣获全省13所独立学院排名第一;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等专业排名第二;市场营销排名第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日语专业排名第四的优异成绩。
    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主要教师来源于校本部,任课教师493名,其中教授、副教授120名。现拥有各类实验室92个,工程训练中心1个,校外实习基地39个,配置有完备的专业仪器设备。学院图书馆藏书资料丰富,拥有纸质图书70余万册,电子图书150万册,各类电子文献数据库16个。花园式校园拥有实验大楼、室内体育馆、校园网等各项配套学习设施。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学生在国家与省级各类赛事中屡创佳绩,先后获得全国写作大赛一等奖;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国家级银奖;“博耳杯”创客大赛国家级铜奖;“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家级铜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三等奖;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东南赛区总冠军,并获北京总决赛最佳辨手称号;全国英语竞赛二等奖,三等奖,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近几年连续在全国数学建模比赛中荣获一等奖、二等奖;2015年全国英语竞赛非英语组(江西赛区)特等奖,2014年江西省本科生测绘技能大赛第一名;参加了全国行业协会举办的会计技能大赛、服装设计技能大赛、旅游专业技能大赛、信息技术知识竞赛和测绘技能大赛,共取得了4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13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建立了全院上下联动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全程开展就业创业教育,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分别在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等地区建立实习就业基地68个。学院分别获得省教育厅 2010-2012年度、2013-2015年度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评估优秀单位。

  • 景德镇陶瓷大学是我国惟一一所以陶瓷命名的多科性本科高校,是全国29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之一和首批94所有资格招收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攻读硕士、学士学位留学生的高校之一,获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1958年设置普通本科建制的景德镇陶瓷学院,1984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更名为景德镇陶瓷大学。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1.9万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0人、硕士研究生1035人、留学生近百人,已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设有46个本科专业,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覆盖了工学、艺术学、管理学、文学、理学、历史学等10个学科门类。构建形成了“艺术设计与陶瓷文化、材料工程与机电、经济与管理”三大优势特色学科群,精心培养从材料、机械、产品设计到管理的全产业链高水平专门人才。
    学校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行业需求、特色办学、创新发展”,坚持转型发展和一流学科建设“双轮驱动”,坚持深化改革和依法治校“双轮驱动”,朝着建设世界知名的陶瓷大学的发展目标迈进。
     

  • 湘潭大学是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亲切嘱托一定要办好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教育部与湖南省共同重点支持建设高校,国家国防科工局与湖南省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两期入选高校,全国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优秀”学校,湖南省首批招收留学生和国防生的高校。
    学校现设有21个学院(系、部)、85个本科专业。学校学科覆盖10大门类,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数学等4个学科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现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9个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4个国防特色学科;8个一级博士学位授予点,30个一级硕士学位授予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8个专业排名全国前10%,33个专业排名全国前20%。
    学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31317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6429人。近年来,获得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1个(其中国家二类特色专业1个),国家精品课程9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国家精品教材、国家规划教材14种;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湖南省工程中心2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14个、湖南省国防重点实验室3个。学校2002、2008年连续两次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2012年获湖南省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评估“优秀”等级。学校是2012年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高校”之一。
     

  •  学院创办于1956年,是江西省教育厅直属管理的公办高校,江西省示范院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江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优秀单位”、“江西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100多项。
    学院座落在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江西萍乡。学院占地面积1091亩(含新校区),建筑面积22.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614.4万元,建有校内实训室7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有156个,其中与海尔集团、上汽大众、格力集团、三一集团、比亚迪汽车等30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2000人。学院设有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能源工程学院等10个院部。开设高职专业42个。学院现有教师455人,其中教授42人、副教授99人、高级工程师52人、高级技师30人,“双师”素质教师182人。

  •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是一所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省教育厅主管、省财政厅协管的全日制财经类本科院校,现有2个校区,主校区地处长沙市岳麓区,与长沙西湖文化公园、梅溪湖国际新城毗邻而居,雷锋校区位于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雷锋街道。学校是国家“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高校、湖南省“双一流”建设项目应用特色学科建设高校,是“大数据国家标准优秀试点单位”、教育部“教育电子政务试点工程单位”(全国四所试点高校之一)、“湖南省文明高等学校”、“湖南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先进单位”和“湖南省综治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源于1933年创办的“厚生会计讲习所”;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20年7月,学校调入湖南省本科一批录取;2021年8月,获评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设有15个二级院所、46个本科专业,其中6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学科入选湖南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项目应用特色学科。与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培养研究生。      

           学校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较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全面加强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强化通识教育,夯实专业基础教育,优化专业教育,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推进劳动教育,突出财经特色。近五年,在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湖南省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等,获国家级、省级各类奖项6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学科专业竞赛奖励393项,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57项、省级137项,孵化创业项目45个,在国内外刊物公开发表论文651篇。

            学校始终秉承“正德厚生,经世济用”之校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培养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市场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累计为社会培养了近10万名毕业生,他们活跃在各行各业,尤其是湖南的财政、会计、金融等领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对外交流日益广泛,已与美国、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41所知名院校和教育机构签订友好合作协议。

  •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1267人(数据截至2022年12月);中外籍专兼职教师700余人,其中具有海外经历教师300余人,双师双能型教师100余人,行企专家100余人。
       学校设有英语系、俄语系、东语系、西语系、中文系、艺术系、经济管理系、信息工程系、国际商学院和软件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外语教研部、体育教研部、创新创业学院共14个院系(部),开设包括11个外语语种在内的32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文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和教育学6个学科门类。其中,英语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日语、视觉传达设计、翻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高级英语为省级一流课程和省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综合商务英语》为省级线下一流课程,《基础英语》等8门课程为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理解当代中国》等3门课程为首批省本科高校外语专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三进”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点。
       学校近200间教室配备了交互纳米智慧黑板,建有2.6万平方米的实践教学中心,内设外语虚拟仿真教学实训中心、同声传译实训室、模拟联合国大厅、外语虚拟情景环幕教学大厅、外语沙龙、微格教室、三笔字实训室、直播实验舱等90余个校内实训基地;设有校外实训实践基地200余个。校园内铺设了东北首家校园全光网络,为师生在教学区、公共区和运动区提供免费网络服务保障。
       学校现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校及教育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每年选派数百名学生赴国(境)外进行长、短期的交换学习、留学进修、实习与就业,并招收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交流。学校引进多项国外优质课程资源,开展在线实习实训项目,组织学生团队参加多项国际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学校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与海地基斯奎亚大学、泰国暖武里河王中学合作共建孔子课堂,定期选派教师和学生志愿者赴海外孔子课堂开展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推广工作。

  •   广州理工学院创建于2000年。2006年成为独立学院、开展本科教育。2020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更名为广州理工学院。学校是广东省民办高校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和招收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广东省教育厅民办高校年检优秀单位、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民办教育四十年“突出贡献机构”。现有广州市白云区帽峰山麓、惠州市博罗县罗浮山麓、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3个校区。

      转设以来,学校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连续二年被评为广东省民办高校年检“优秀”,省委教育工委党委书记述职考核连续两年被评为“好”,连续两年被市公安局评为“广州市内保工作先进单位”,2023年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情况被广东省委教育工委评为“好”。接受广东省教育厅法治工作测评,广州地区第五批广东省“绿色学校”建设通过验收,省级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民办教育发展方向)连续二年获一等评价等次,2023年2月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作《依法治校规范办学 内涵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发言。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工科特色鲜明,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立足广东,面向华南,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致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设有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新能源汽车工程学院、信息与光电工程学院、现代航空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6个二级学院,本科专业45个(其中工科专业23个),产业学院3个,全日制在校学生30000多人。专任教师1400多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博士近500人。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从严治校,实施大部制管理,积极实施“三全育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声誉良好。近五年,毕业生最终去向落实率连续保持在97%以上,稳居全省高位。累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5万人,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创业工作先进单位。

  • 广东水电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公办全日制大专院校,隶属广东省水利厅,业务上接受广东省教育厅指导。2004年被教育部、建设部确认为国家建设类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试点高校。2013年被广东省确认为“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5年,学院被中央文明委评为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2年的广州土木水利工程学校,后经历珠江水利学校、武汉水利学校、广州水利学校、广东省水利电力厅干部学校、广东省水利电力学校,1999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三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B档)。 
    截至2020年6月,学院下设有15个二级教学部门,开设有46个高职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5万余人。省级(含)以上重点(品牌)专业14个,其中国家级重点专业4个;与广东嘉应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合作开设2个本科专业,与东莞理工学院开展“4+0”协同育人试点。

  •   广东白云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广东省属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09年通过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授权点评审。2011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0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整改验收。学校面向广东、湖南、湖北、广西、四川、浙江、江西、福建、海南、江苏、贵州、安徽、新疆等13个省(自治区)招生。

     学校有西、北两个校区,目前全日制在校生27000余人,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52个本科专业;建立了以工学、管理学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现有3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省级一流专业,1门省级一流课程;有1个广东省示范产业学院,有1个IEET工程教育认证专业;有13个省(校)级科学研究平台,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协同育人平台。

     学校践行“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和“敦品励学、求是笃行”的校训,发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白云精神,以国际化战略为引领、以信息化战略为支撑,深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工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职业性应用型人才,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应用学科优势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学校连续12年蝉联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评定的“广东省民办高校竞争力十强”第一名。2013年成为全国首批“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院校”,并成为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发起和理事单位。2014年成为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2015年成为广东省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2016年列入首批“广东省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2017年成为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院校。2018年,学校的校企协同育人“3+1”人才培养模式荣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9年,董事长谢可滔荣膺“广东民办教育四十年突出贡献人物”;广东白云学院荣获“广东民办教育四十年突出贡献机构”。2020年,学校获评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在校友会中国各城市群最好大学排名中,广东白云学院位列粤港澳大湾区最好大学(民办)排行榜第一名。

    原全国人大委员长、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赞誉学校是“广东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全国政协主席、原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称赞学校为“广东民办高等教育的排头兵”。

  •       上犹中等专业学校创办于1984年,前身为上犹、南康、大余、崇义四县联办的县财会班;2004年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2015年被省教育厅评达标中职学校;2018年被省教育厅批准设置为普通中专,是全国县级职教中心联盟第一批成员单位。

          上犹中等专业学校教学条件和办学条件

          建立完善了数控模具、汽修、会计、学前教育、油画、电子商务实训基地,装备了报告厅、智慧教室、计算机房、电钢琴房、钢琴室、音乐教室、数控仿真室、理实一体化教室、发动机拆装室、反邪教与禁毒基地等功能室。

          上犹县委、县政府近年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2012年由广东宏图设计院按国家中职示范校标准设计,在黄埠镇新建了上犹职业中专,学校于2015年9月实现整体搬迁,新校园总投资1.23亿元,占地面积180亩,校舍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目前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均已建成使用,校门、围墙、道路、路灯、排水排污、广场、花圃、绿化等基础设施与办学条件已基本完善,教学设备及专业实训装备总值已达1238万元。

  • 黄鹤江城,百湖灵秀;沙湖黉门,弦歌铿锵。
    湖北大学地处国家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湖北省省会——武汉市。学校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也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现任党委书记尚钢、校长谢红星。
    一、历史沿革
    1931年,学校前身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在武昌宝积庵诞生,此后迭经国立湖北师范学院、湖北省教育学院、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湖北师范专科学校、武汉师范专科学校和武汉师范学院等时期。1984年8月,更名改制为湖北大学。2013年7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签署文件,共建湖北大学。
    二、办学条件
    现有武昌主校区、汉口校区、阳逻校区等3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1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3.76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24亿元。图书馆总面积4.73万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241.51万册,电子图书总量297.58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11个。
    三、人才培养
    现有在校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1.8万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6000余人。有3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基地、2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3个省级大学生实习实训(示范)基地、11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与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1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曾荣获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获批2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93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拔尖创新人才试验计划项目。有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0个省级品牌专业、6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1个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10个省级“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有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3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0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2门在线开放课程上线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全国地方高校优课联盟等社会公众平台。学校是国家级创新创业示范高校,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近550项。
    新世纪以来,湖北大学较早提出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目标,较早开办了包括国家文科和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在内的各级各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班近20个,率先实施了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楚才计划”,成立了湖北高校首家通识教育学院。此外,还积极组织实施了相近学科联合培养、文史哲打通培养,以及按一级学科大类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04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评“优秀”,201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特别是近年来,学校通过大力实施“一流本科教育工程”、“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以及本硕博贯通培养的“十年树人计划”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确保了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2016年,成功获批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多次在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重大赛事中获一等奖。校五人制足球队自2003年组建以来,获得全国冠军15次,5次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并取得中国在该项目历史上的最好成绩第7名。校龙狮团自2006年组建以来,获第五届世界龙狮锦标赛北狮项目2个世界冠军。
    四、学科专业
    学科专业涵盖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12个学科门类。其中,材料科学、化学2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材料科学学科入选US News世界最佳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纳米科学与技术入选ARWU(软科)世界一流学科,跻身世界高水平学科行列。材料科学与化学、中国语言文学与哲学文化、生物学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水平评估中,学校有15个学科在湖北省属高校中排名第一,8个学科在湖北地区高校中排名前三。现设有18个学科性学院,本科专业80个。有9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拥有16个“十二五”湖北省重点一级学科,2个“十三五”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39个“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
    五、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17人,其中正、副教授893人,博士生导师155人、硕士生导师735人。学校有双聘院士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2人、“千人计划”5人、“万人计划”5人、国家“杰青”2人、国家“优青”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中科院“百人计划”2人。有湖北省“百人计划”21人、“楚天学者计划”145人,36人享受国务院和湖北省、武汉市政府特殊津贴,28人获批国家和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六、科研与服务
    2012年以来,学校年度科研经费总量连续7年过亿元,2018年近2亿元。现建有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药物高通量筛选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6个、工程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2个,是3个湖北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和1个国家级、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参与单位。学校牵头与有关单位(企业)联合组建了天沭新能源材料工业研究设计院、湖北大学——贵州地税电子税务研究中心、湖北省精细磷化工技术研究院、湖北区域发展研究院和湖北县域治理研究院等多个科研机构,整合校内人文学科组建了高等人文研究院。
    学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门史、哲学与文化、文学与语言、理论经济学、新型材料、生物技术、基础数学、生态环境、化学化工、信息与电子、教师教育等领域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优势和特色,曾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现建有30余个校企研发中心,与省内各市(州)均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具有旅游规划和土地规划甲级资质,主持完成全省40%以上的旅游规划。积极参与“智库”建设,相关专家学者为各级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提供了一大批高水平的思想理论成果和决策咨询方案,湖北县域治理研究院入选湖北改革智库、湖北文化建设研究院入选湖北省委决定重点建设的全省十大新型智库。近年来,学校多次被评为全省“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单位”,进入“在鄂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排行榜”前十名。
    七、国际交流
    学校已与3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50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关系,并先后与美国孟菲斯大学、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大学合作建立孔子学院,与波兰雅盖隆学院合作建立孔子课堂。其中,美国孟菲斯大学孔子学院和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孔子学院多次荣获“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学校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招收国际学生,具有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学历生资格,具备免试招收香港学生和招收澳门保送生资格,现有本、硕、博等各类国际学生300余人。“湖北大学巴西研究中心”和“湖北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双双获得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能源捕获和环境传感绿色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经教育部批准设立教育部出国留学行前培训与研究中心,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接收湖北省教育自费留学服务中心,外事工作与留学管理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八、桃李芬芳
    建校以来,学校已累计培养输送各类高级专门人才近20万人,用人单位一致赞誉湖北大学毕业生“留得住、用得上”,学生普遍具备为人诚实、专业扎实、做事踏实的“三实”精神。一大批毕业生已成长为湖北乃至全国党政管理、教育科技、新闻出版、企业经营等领域的精英和骨干力量,拥有院士、专家学者、党政领导、知名企业家等众多杰出校友。学校被誉为“培养优秀干部、优秀教师、优秀新闻工作者的摇篮”。
    九、发展目标
    面向未来,学校将立足湖北、服务地方、辐射全国、走向世界,在“十三五”末期,力争实现若干核心指标进入全国高校前100名、综合办学实力和水平向全国高校100强迈进的目标;在建校100周年之际,努力建成有较高国际影响和重要国内贡献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校训:日思日睿笃志笃行
    校园精神:“习坎”精神:自强不息克难奋进

  •      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学校始建于 1946 年,1960 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大学,1984 年成为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 22 所大学之一,1995 年首批通过国家教委“211 工程”审批,2001 年被列入“985 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 2017 年入选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2000 年,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 合并组建新吉林大学。2004 年,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转隶并入。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下设 52个教学单位,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 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 13 大学科门类;有本科专业 140 个, 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 61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48 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2 个,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33 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4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44 个;有一级学 科国家重点学科 4 个(覆盖 17 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15 个,国家重点(培育) 学科 4 个。18 个学科(领域)的 ESI 排名进入全球前 1%,其中 2 个学科排名进入全球前 1‰。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任教师 6506 人,其中教授 2357 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 院士 11 人,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7 人,外聘杰出教授 50 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 组成员 20 人,“万人计划”入选者 63 人,国家级教学名师 6 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入选专家 30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38 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49 人,吉林省“长白山学者”入选专家 152 人。

           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 5 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1 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6 个,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 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4 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 地 6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1 个(其中包含 2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 心 5 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1 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4 个,教育部野外 科学观测研究站 1 个,其他行业部委重点实验室 23 个。学校承担了大量国家级和省部级科 研项目,产出了一批产业化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高新技术成果。

  • 南昌师范学院始建于1952年,其前身为江西教育学院,是江西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师范院校,为我省最早的本科院校之一,我省第一任省长邵式平为我院校名题词。学院现设有学前教育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音乐舞蹈学院、美术系、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教学单位。我校现有31个本、专科专业,2018年共有2345名毕业生,其中本科884人,专科1461人(师范类共计毕业生1366名)。

    学校秉承“厚德修身、博学育人”的校训,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办学任务,始终坚持“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办学方向,始终坚持“学得好、下得去、用得上”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

    学校立足江西,面向基层,发挥学校教师教育的传统优势,坚持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贯通,着力打造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及其他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全省基础教育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师范性培训基地,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研究基地,把学校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的应用型普通本科师范院校,为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        邵阳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经教育部批准的位于省管、校地共建的具有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留学生招生资格的多科性本科院校。学校有20个教学学院,53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员工4324人,其中高级职称963人,博士475人;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科生共27000余人。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省级“双一流”应用特色建设学科、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省级教学科研平台78个,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省级以上育人平台49个。学校2018年被确定为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

           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致力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多次报道了学校人才培养的显著成效。学校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示范校、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等。2022年,学校被湖南省教育厅评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区域性行业性常设市场”。

           邵阳学院作为邵阳地区唯一一所本科院校,近年来深入推进产学研开放融合,立足邵阳,服务社会,深入实施“双百工程”,组织100名专家、教授、博士,对接服务邵阳100家企业、行业或组织。组建了6大产业学院,2022年开展产学研合作157项目、创专利201件、经济效益达2790多万元。豆制品研究成果被央视科教频道专题报道,“邵阳红”创新团队获“湖南青年五四奖章”。

           面向未来,学校将坚持“立足湖南、面向周边、辐射全国,以工学为主体、以师范和医学为两翼、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创新实践能力较强、潜心服务基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力争到2035年,形成博士-硕士-本科的办学层次,基本建成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   陆河县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2005年4月,是汕尾市省级重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学校位于陆河县教育园区,占地300多亩,在校生2600多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教学设施完备。学校秉承“厚德强技,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践行“博学笃行,立志成才”的校风,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校现开设有幼儿保育、建筑装饰技术、会计事务、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计算机平面设计、电梯安装与维修保养、工艺美术、汽车运用与维修和音乐表演等10个专业。其中,建筑装饰和计算机应用专业为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双精准”示范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为汕尾市重点专业,建筑装饰和电子商务专业为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电梯安装与维修保养专业为汕尾市重点建设专业。

  •    赣东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由江西省教育厅主管、抚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办学规模暂定10000人。前身是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2002年创建,2021年经独立学院顺利转设,定名为赣东学院。
       学校坐落在素有“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美誉的江西抚州,现有羊城路、东临新区2个校区,正在建设中的东临新区新校区占地面积1028亩。开设25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5700余人;现有教职工315人,其中,专任教师202人,管理岗60人,辅导员43人,其他专技10人;高级职称44人,中级职称58人,初级职称56人;博士研究生13人,硕士研究生246人。
       2021年9月正式招生以来,学校获测绘工程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省级一流课程8门,机电系统控制技术、程序设计语言系列2个省级教学团队,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省级教改课题12项,省级科研项目48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5项。学生在国家与省级各类赛事中屡创佳绩,获得国家级各类比赛金奖6项,银奖9项,铜奖7项;获国家各行业协会技能大赛一等奖18项,二等奖35项,三等奖82项。
       未来,学校将继续以建设“区域一流、特色鲜明”应用型本科院校为目标,聚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已先后与北京大学共建“临川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与北京易华录共建“数字技术产业学院”,与江西联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抚州电信共建“赣东数字经济研究院”,强力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

  • 广西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专业涵盖工、管、理、医、经、文、法、艺术、教育等9大学科门类,直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管理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研究生、留学生共25000余人;设20个二级学院,19个研究所(中心),4个附属医院,77个本专科专业;有专任教师1400多人。2018届毕业生共6514人,其中硕士193人,本科3865人,专科2456人。优势专业包括有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软件工程、金融学、临床医学、护理、助产、药学等。
    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现有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建设一级学科,3个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建设一级学科;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自治区优质专业10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9个,自治区精品课程21门。

  •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是2002年4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的一所旅游商贸类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其前身是江西省商业学校(1964年创建)、江西省旅游学校(1987年成立)、江西省核工业技校(1964年成立)。学校是江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省人民政府和国家部委确定的省部共建优秀院校、江西省首批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院校、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示范性院校、首届中国网民最尊敬的(江西)十大高校、国家优质高职立项建设院校。
    学校位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丁香路1号,校园占地面积1068亩,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图书120多万册、电子图书30多万册,各种数字资源6.5T。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在校生18000多人,专兼职教师1000余人。学校拥有文、理、工、艺术、体育等多种学科,设有旅游、经济管理、会计金融、国际商务、机电与建筑工程、艺术传媒与计算机、体育等7个学院,开设有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金融与证券、国际商务、商务英语、汽车维修、建筑工程、广告设计与制作、动漫设计与制作、社会体育等50多个专业。 学校紧跟社会与市场需求,面向现代旅游商贸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狠抓教学质量,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连续多年被省教育厅评定为“江西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单位”。学校在2004、2008年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初评、复评中均被评为优秀,并顺利通过2011年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创建以来,学校先后获评为绿化先进单位、园林化校园、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创新发展年先进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招生计划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安全文明校园、师资培训工作先进单位、优秀助学单位、 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等25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声誉。
    自2002年组建以来,学校经历了规模发展求生存、改革创新促发展、内涵特色树品牌三个阶段之后,2017年开始,进入“优品牌、强特色、提质量”的新的发展阶段。学校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依法治校、文化铸校”的创新发展之路,按照“改革提速、特色发展、内涵建设、校企合作、实干兴校”的20字方针,以特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规范化、精细化、市场化”的办学要求,充分发挥学校实践实训和职教集团优势,整合校内办学资源,努力创建江西教育旅游示范区(国家AAA级景区校园),加快中职、高职、应用技术型本科的贯通融合,积极参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切实增强市场办学适应能力,强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扎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构建“理念先进、管理精细、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和高水平专业,全面推进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建设,为旅游强省和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努力写好新时代旅商职业教育奋进之笔。

  • 赣西科技职业学院位于国家新能源科技城、国家卫生城的新余市城区,创办于1986年,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学科门类齐全的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面向全国招生。
    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采用“订单”式培养方式,加强校企合作,按照“学校+企业+学校”的模式,组建了“职业教育集团”。全面推广“企业冠名班”、“定向培养班”,积极探索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与企业全方位对接,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学院创办以来,始终以质量求生存,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办学的永恒主题;以诚信求发展,把“恪守诚信”作为办学的座右铭;以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取信于学生,全力打造高就业率这一“民生工程”。办学迄今,学院为国家培养了8万多名技能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茂名市第一所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是由广东省住房和城市建设厅、茂名市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学院现有占地面积1003.79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6000余人。

        学校现设有土木工程系、化学工程系、机电信息系、经济管理系、计算机工程系、人文与传媒系、人文与传媒系、成人教育部、中专部等9个教学系(部),开设有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石油化工技术、应用化工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旅游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通讯、社会工作等41个专业(共59个专业方向)。专业结构和布局与广东省和茂名市经济增长点的需求相匹配,形成了“以工学为主,文、理、经济、管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

        学校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紧密依托行业企业,开展多形式、多途径的校企合作,形成了“对接、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先后与深圳地铁、宝钢钢铁、中兴通讯、蒂森克虏伯电梯有限公司、中石化、中科炼化、巴斯夫化工、富士康C次集团、中广核集团、万豪国际等多家知名企业或世界500强企业下属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协议,设立订单班、冠名班、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等88个,与企业合办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7个。

         学校秉持“修德 强技 求实 创新”校训,确立“价值观+知识+技能+创新”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大力推进工学结合、精准育人、精准校企合作,以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先后为社会输送了约4.5万名毕业生。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据中国首家高等教育管理数据与咨询的专业公司麦可思研究院对毕业生的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进行的第三方数据调查及分析结果表明,我校毕业生整体就业率、毕业半年后收入、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职业吻合度、总体就业现状满意度等指标均高于本省高职院校平均值。

         学校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发展机遇,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要求,以“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为统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扛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责任;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及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创新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走特色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道路,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以工科为主,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粤东西北一流高职院校。

  • 荆楚理工学院是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和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有30余年办高等教育的历史。  
    学校位于湖北省荆门市中心城区白龙山下,依山傍水,风景秀美,文化历史底蕴深厚,是一座山水园林式大学。学校占地面2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30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451万元,校园网覆盖全校教学、科研、办公区域及学生宿舍。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24万册,采用了自动化管理系统(ILASⅢ),拥有各类电子资源数据库13个。  
    学校设有14个教学学院(部),以及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开设本科专业37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理、工、农、医、文、教、管、艺等8大学科门类。学校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11个,有附属医院1家,教学医院2家。全日制普通在校生13000余人,其中本科生9600余人。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1167人,其中专任教师723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278人,博士、硕士472人。享受国务院及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人,荆门市把关人才17人。
    学校现有省“十三五”优势特色学科群—绿色化工与制药工程、省“十二五”重点(特色)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省“十二五”重点(培育)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印刷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5项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植物科学与技术等5项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物联网工程、小学教育等2项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项。有“荆楚理工学院-中兴通讯信息学院”湖北省高校试点学院改革项目。有“荆楚理工学院-中印南方印刷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基地,湖北高校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个,中印南方印刷实习实训基地、湖北省金龙泉集团有限公司食品科学与工程实习实训基地、荆门市东宝区教育局教师教育实践基地等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湖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1门。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国家级26项、省级154项。省级优秀学位论文141篇。承担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课题42项、校级课题200余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
    学校建有一批省市科研平台。其中,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工业技术研究院1个、省校企共建技术研发中心3个、省新农村发展研究院1个,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知识产权培训中心1个,市产业孵化基地4个。学校拥有抗肿瘤药物的新品开发及合成新工艺研究等4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稻Mi-2类染色体变构因子CHR729在表观遗传调控中的作用分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唐代文人文学传播意识研究、征地补偿中村庄内部冲突的发生机制与化解策略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的我国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等国家、省市科研课题43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4项。获省市科技、社科成果奖55项。拥有各类专利179件。学校科技成果“流化床催化氧化危废处理技术”被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该技术在2017年省科技厅组织的高校科技人员创业大赛中获二等奖,并以技术作价的形式入股企业,成功将我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学校教师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82篇,被SCI、EI、ISTP权威检索性期刊收录252篇。《荆楚理工学院学报》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全国质量进步社科学报,其“传记文学研究”栏目先后被湖北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和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评为“特色栏目”;《荆楚学刊》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湖北省优秀期刊。
    学校先后与武汉工程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省内高校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与爱尔兰高威梅奥理工学院、泰国乌汶大学、菲律宾德拉萨大学、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澳大利亚西澳理工学院、美国荷晶大学、芬兰瓦萨应用科技大学、美国约翰杰刑事司法学院、法国卡昂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开设有口腔医学、市场营销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全英文授课本科专业,并针对留学生汉语言水平,开设有国际汉语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 
    学校坚持立足荆门,面向湖北,辐射全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及相关行业产业的服务定位,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围绕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养、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这一目标,探索构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二大协同育人体系,打造通识教育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个性发展课程三大课程平台,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结合、应用性与学术性的结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四个融合,形成了“1234”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先后被授予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规范管理先进单位、湖北省平安校园、湖北省文明单位(校园)等荣誉称号。2014年,学校成为湖北省首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2015年,学校成为首批“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2016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     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座落在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市。分院地处市区繁荣地带,前倚潮州风景名胜西湖山,后连韩江两岸交通枢纽金山大桥,环境宜人,生活便利。分院前身为“潮州市师范学校”,是广东省一所历史悠久的中等师范学校,2001年经省政府批准,并入韩山师范学院作为二级学院,成为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办全日制师范专科院校。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勤劳、朴实、严谨、奋进”的优良校风,为南粤地区输送大批优质人才。

       在多年的师范教育中,我院两代师风一起抓,拥有一支师风师德好,教学能力强的师队伍。在150多名教职员工中,中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人数的75%,学院长期聘请本科院校的授、副教授和具有基础教育丰富实践经验的名师充实师资力量,担任主干课程和实训课程的教学工作。目前共设学前教育系、小学教育系等2个教学系,开设学前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小学语文教育、小学英语教育、小学数学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等师范类专业及商务英语、国际商务、动漫设计等非师范类专业,面向全省招生。招生类型有普通高考和3+技能证书等形式。除全日制教育外,我院还承担着潮州市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任务,是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培训基地。目前潮州市多所省市一级小学、幼儿园成为我院教育实践基地。我院还被授予广东省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孵化基地、阿里巴巴跨境电商人才培育基地。我院的潮汕文化教育中心被认定为广东省人文社科普及“标准基地”,定期开展潮文化教科研活动。学前教育是我院办学规模最大的品牌专业,开办了“卓师班”“技能特训班”,不断强化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

       我院地处潮州西湖山麓,沐浴着湖山灵气,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文化氛围,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规划合理,设施齐全,是理想的育人场所。我院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严格教学管理,注重办学质量。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课内有系统性的实践课程,课外有完整的基本功训练方案。此外,我院定期邀请校内外名师、潮文化知名学者、“非遗”传承人开设讲座,还通过学生社团组织,经常性地开展学前教育技能大赛、普通话大赛、演讲辩论、话剧表演、英语晚会、书画展览、课件制作、到乡村义教等活动。我院学生参加广东省各专业技能大赛、大学生数学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各类比赛多次获奖;培养的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社会美誉度越来越高。

  • 办学特色
    华东交通大学是一所以交通为特色、轨道为核心、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面向全国招生。学校创建于1971年,原隶属铁道部,2000年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江西省重点加强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硕士学位研究生“推免”工作单位。
    办学条件
    学校坐落在“军旗升起的地方”江西南昌。校园临江怀湖、依山傍水,校内百鸟齐鸣、百花争艳、百树竞发,是宜教、宜学、宜居的山水学园。占地面积2816亩,各类建筑面积72.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85亿元。图书馆收藏纸质图书213万册,电子文献233万册,为中国学术期刊文献检索一级咨询站。
     
    师资力量
    学校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具有工商管理、工程(含12个领域)等9个专业学位类别授权点。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3700余人,教职工17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530余人。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井冈学者”特聘教授等高端人才80余位。
     
    教学科研
    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大学生科技创业孵化园,是全国首批创新创业50强高校。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平台30个。获得了以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和教育部人文社科一等奖为代表的一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三年来,获得了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5项,承担各级科研项目1300余项,其中,“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以上项目5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100余篇,其中,1170余篇被SCI、EI、ISTP检索;获发明专利65项、实用新型专利176项;出版论著教材268部。
     

  •        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年,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原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学校现有7个校区,占地2700余亩,建筑面积119余万平方米。主校区西偎麓山,东濒湘江,风光秀丽,是全国绿化“400佳”单位之一。
          学校设有24个学院,开设92个本科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学校拥有伦理学、英语语言文学、中国近现代史、发育生物学、理论物理、基础数学等6个国家重点学科,湖湘文化研究、课程与教学改革及其哲学与比较研究、现代合成与分离分析化学、蛋白质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9个“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目前,化学、临床医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基本科学指标)前1%;拥有1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8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以及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8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含双聘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含双聘院士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8人,中组部“千人计划”人选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79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
         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输送毕业生40余万人,培养了一大批国际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校友遍布海内外。目前在校学生3.6万人,其中研究生近9000人,长短期国际学生近1600人,已形成多规格、多层次的办学格局。
    面向未来,我校将始终秉承“仁、爱、精、勤”的校训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湖南,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坚定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和谐发展,努力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水平综合型大学。
     

  •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6-2019年,连续四年荣获“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院校”;2018年获“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院校”;2021年入选全国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100强;2022年入选“广东省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培育单位等。
       学院目前有四个校区,占地面积1300余亩,全日制在校生2.8万余人,现有56个专业,涵盖土木工程、汽车制造大类、船舶驾驶、轨道交通、智能交通、运输管理、机电设备、电子信息、商贸等领域,形成了“公路水路轨道三路引领,机电信息经济管理人文设计等多面发展”的专业整体布局。学院在专业建设方面,获国家级重点专业23个,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专业群3个、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7个,在产教融合方面,建有产业学院7个,其中省高职教育示范性产业学院3个,国家发改委产教融合基地项目——现代交通综合实训基地1个,共6个产教融合实训中心,设备值5000余万元,协同约克广州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成功立项广东省产教融合型企业9个,共建产教融合型企业66个。优质的教育资源、优良的教学质量以及深厚的行业产业背景吸引了广大考生,成为众多考生首选报考的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就业通道顺畅,近三年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98%以上,入选“2022全国高职院校就业竞争力案例”。

  •        广东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结合的、多科性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国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人设部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学校坐落在中国南方名城广州,地理位置优越,校园占地总面积3348亩,拥有大学城校园及东风路、龙洞等多个校区。
           目前全日制在校生44000余人,本科生39000余人,研究生近5000人,并招有不同层次的成人学历教育学生、港澳台生和外国留学生,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共设有19个学院,4个公共课教学部(中心),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MBA),3个省攀峰重点学科一级学科,7个省优势重点学科一级学科,5个省特色重点学科二级学科,有工程硕士(17个领域)、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硕士、翻译硕士5种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同时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现有84个本科专业,所有本科专业均在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第一批本科录取批次招生。机械、信息、材料、化工四个学科为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2012年以来,工程学科、材料科学位居ESI世界排名前1%行列。
          学校每年招生及毕业的全日制学生有1万多名,90%以上的学生毕业后留在广东。学校一直保持较高就业率,一直排名全省前列。近三年,我校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分别为96.63%、97.27%、97.11%。近三年来的问卷调查显示:我校近85%的毕业生在企业就业,其中在民营企业就业的毕业生近70%;90%以上的用人单位对我校的毕业生的评价表示“很好”、“好”或“较好”,普遍反映我校毕业生能“专心、用心、安心”工作,广工大学子以“好用、实用、耐用”而备受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赞誉。
     

  • 湖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覆盖工、文、理、艺、经、管、法、教、医等九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创建于1952年,1984年由原湖北轻工业学院和原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湖北工学院,2004年更名为湖北工业大学。学校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被省委省政府定位为“在湖北省高教体系中起龙头示范作用的、水平较高的骨干大学”;拥有丰富的办学层次,具有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和博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2014年,学校整体进入一本高校行列;2012年、2016年连续两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2016年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入选教育部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学校占地面积15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文体和后勤服务设施,以及门类齐全的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学生公寓均配有空调和开水、热水供应设施。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4.58万平方米,是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级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86万余册,电子图书163万余册,电子期刊145万余册。学校建有安全通畅的校园网络、智慧快捷的校务平台。

    学校现设有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计算机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体育学院、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国际学院、底特律绿色工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17个教学学院,有湖北省机电研究设计院股份公司、湖北省农机工程研究设计院和湖北省农机鉴定站等省级科研院所,办有1个独立学院。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2万余人,其中在读研究生共7100余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700余人,专职博士、硕士生导师8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58%以上。现有国家级人才26人、省级专家人才179人。学校还先后从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及大型企事业单位聘请了包括9名国内院士和8名国外院士在内的兼职教授390人,形成了以国家级人才为领军、省部级人才为中坚、中青年博士教师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56个本科专业对外招生。其中,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专业3个、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84项,湖北省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9个,湖北省品牌专业8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等专业27个;湖北省优秀教学团队10个,湖北高校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8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12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住建部专业认证。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湖北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含重点2个)、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5个(含示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个,湖北省各类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5门。

    近年来,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和地方绿色工业发展和传统工业绿色化的战略需求,大力实施以绿色工业为主导的“135+”学科发展战略。现有1个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湖北省优势学科、5个湖北省特色学科、4个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2个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37个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工程学、农业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前1%。

    学校建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研究生创新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3个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2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5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16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湖北省国际合作基地、2个湖北省工程实验室、6个湖北省人文社科研究平台、28个省级校企研发中心等各类科研平台。2012年以来,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0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450多部;发表SCI论文1100余篇、EI论文1700多篇;获授权专利20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44项,其中国家奖1项、省级一等奖26项。学校紧紧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科研,与400多家大中型企业有长期合作,科技服务湖北位居省属高校前列,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受到央视《新闻联播》等重要媒体的关注和专题报道。

    学校主办、承办有《中国机械工程》《湖北农机化》《湖北工业大学学报》等科技期刊。其中,《中国机械工程》入选EI源刊目录,连续12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多次被评为“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全国百强科技期刊”。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积淀了“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形成了“学生为本,教师至上,自由发展,国际视野”的治学思想,凝练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开放活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健全了“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人才培养质量和国际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近五年,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成绩优异、实现历史性突破。其中,学科竞赛获国家级、省部级奖2100余项,在“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结构设计竞赛等国家级重大竞赛中均获有最高奖项。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中位列全国第73名。体育赛事获得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全国十六强、全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超级组男子单打冠军和女子单打冠军。多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建有大学生创业园、创意集市、省级众创空间,并入选首批“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先后涌现出“全国创业英雄十强人物”“全国创业英雄百强人物”等成功创业典型。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确立国际化发展战略,大力实施“教师国际能力提升工程”及“学生国际视野拓展工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蓬勃发展,教育国际化水平居全省高校前列,是湖北省扩大开放先进单位。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13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学校举办的“底特律绿色工业学院”(中美4+0双学位模式)是全国唯一专注于培养国际化绿色工业人才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校另举办有10余个本、硕、博不同层次的中外联合办学项目,合作办学机构及项目在校学生1300余人。学校通过了全国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在校国际学生900余名,现有常任外籍专家、教师50余名。学校获教育部、国家外专局批准的“细胞调控与分子药物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为湖北省首个获批国家级“111”基地的省属高校。学校同时获批有湖北省“微电子与集成电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及“生态环境岩土与河湖生态修复学科引智创新示范基地”。学校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获批全省首个省级国际化发展示范学院,成立有“中英联合超快激光加工研究中心”、“中法岩土力学与混凝土材料联合研究中心”、“中德生物医药中心”等20余个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国家科技部授权学校举办有“TEFL in China”外籍教师执业资格培训项目武汉中心。学校还成功申报湖北省地方高校首个“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也是具有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等公派出国留学项目合作资格的高校,师生年均出国交流研修人数居省属高校前列。

    学校多次获得各类表彰,被授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美誉高校”“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湖北省外事(侨务)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湖北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省委先进党委中心组”“省属高校‘五好’领导班子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十佳书香校园”等荣誉称号。

    当前,学校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始终坚持党委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足湖北、服务工业”的办学定位,坚持“以本为本”和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进“四个回归”,深度对接湖北高质量发展战略布局,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文化创新和社会服务上形成特色,奋力建成绿色工业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工业大学。

  •         学院始建于1963年,是全省最早创办的公办技工学校之一。现有潮连、荷塘、北街三个校区,设有先进制造系、汽车工程系、传媒设计系、现代服务系、机电工程系等教学系,开设30多个专业,在校生1万余人,分预备技师部、高级部、中级部、培训部四个教学层次。办学六十年来,学院已成为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评价鉴定、就业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职业教育培训基地。

            学院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重点技校、技师学院、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一体化教改示范单位、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师培训基地、全国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先后两次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学院是广东省“校企双制”示范院校、广东省战略性产业新技能学院(通讯和5G)、全国职业院校首家获得“德国莱茵TÜV”授权的焊接培训考试中心、华南地区首家获得“德国莱茵TÜV”授权的工业机器人培训考试中心,是江门地区首家引进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的职业院校,是江门市中欧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学院、江门市创业创新学院。学院被誉为江门侨乡工业战线的“黄埔军校”“广东技工教育的一面旗帜”。

  • 湖南商学院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南朝岳麓,东顾湘江。她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涵盖经、管、法、文、理、工、艺等学科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十三五”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全国首批百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学校始建于1949年,校园占地1340.61亩,建筑面积48万余平方米。现有总值1亿余元的教学仪器设备,200余万册的图书馆藏书。现设有14个教学院(部)、60个科研机构以及教育部首批批准成立的独立学院——北津学院。有普通全日制在校学生2.1万余人。有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5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8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级教育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个省级高校创新团队,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有49个本科专业,其中,2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资助建设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有1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0门省级精品课程,8个省级优秀教学实习基地,4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湖南省普通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
    学校有教职工1252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者136人,具有副高职称者25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95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委员1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1人,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首席教授1人,“长江学者创新团队”首席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首届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1人,“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人,“芙蓉学者计划”首届特聘教授1人并荣获“芙蓉学者”贡献奖,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14人,湖南省教学名师3人,获湖南省“徐特立教育奖”1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含培养对象)10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含培养对象)72人。
    学校近五年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105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项、其他项目87项,国家软科学重大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44项,国际招标项目1项,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数量在湖南省省属一般院校中名列前茅。目前是湖南省唯一一所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一、二、三等奖的高校。
    学校遵循“至诚至信,为实为新”的校训,坚持立德树人,以育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坚持培养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市场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陶汝琴同学入选中国教育新闻网“2016年度十大教育人物”和湖南省“2016年度十大教育人物”之首。面向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近年来年度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学校对外交流日益广泛,已与美国、荷兰、英国、爱尔兰等国家的1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办学和校际交流关系。    
    我校2018届有毕业生5594人,44个本、专科专业和专业方向,其中本科二批毕业生3775人、本科三批毕业生1600人,专科毕业生219人。

  •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国有公办普通高校,是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学校的前身原贵港市师范学校始建于1904年、原广西轻工业学校始建于1956年、原广西南宁化工学校始建于1958年,学校曾三度举办全日制本科教育,办学底蕴丰厚。现有校园总占地面积2000亩,固定资产总值4.8亿元,全日制在校学生24000多人,教职工900多人,其中教授(正高)职称43人,副教授及副高职称166人,“双师型”素质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76.1%,是广西办学历史悠久和目前办学规模最大的高等职业学校。

    学校设有11个二级教学单位(二级学院)和1个附属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石油化工、制糖食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建筑工程、电力系统、经济与管理等专业类别的高职专业53个,其中,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食品加工技术(制糖技术)被批准立项建设广西高水平专业群。学校重点服务广西工业和信息化建设,主体专业紧密对接广西传统优势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多年来,学校与众多知名企业长期保持良好的人才供需合作关系,采用合作办学、订单式培养模式向名优企业输送人才,每年举办各种招聘会约150场,推荐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比例大于3:1,平均初次就业率达93%以上,连续14年高于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连年荣获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称号。学校高度重视校企合作,与广西区内外众多知名企业建立长期紧密的就业合作关系,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64年,前身为江西省粮食学校,1998年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江西省工业贸易学校,2003年经省政府批准升格为现名,是一所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隶属于江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粮食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是江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江西省首批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学院设有粮食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建筑与艺术系、经济贸易系、旅游商务系、公共教学部、思政部六系二部,开设粮食工程、机电一体化、电子商务、建筑工程技术、物流管理、酒店管理等52个专业。现有在校生近万人学院办学50多年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努力实践“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面向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得到了社会及相关部门的肯定,先后获得“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西省首批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单位”、“全国粮食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单位”、“国家职业教育粮油加工类专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单位”、“示范性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等称号。

  •   黑龙江科技大学经过76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一所理、工、管、文、经、法等学科协调发展,以工为主、以矿业为学科专业特色的多科性大学,为区域经济社会和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煤炭工业的脊梁”。学校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应急管理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是国家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是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建设示范高校。

      学校坚持“以生为本、为生尽责”理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与人才成长规律,着力培养“思想道德素质高,应用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现有15个学院,全日制在校生24492人,其中本科生2291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582人,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连续20年处于省内高校前列,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青年就业创业教育先进集体”。

      学校建有“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与影响控制”博士特需人才培养项目,可授予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拥有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权,有11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拥有9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建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其中,省部共建实验室1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重点培育智库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具有国内一流的工程训练与基础实验中心等一批高端科技服务平台。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1个,其中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已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专业6个。2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6门省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6支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范区、1个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才培训中心、1个国家煤矿安全培训基地。

  •    南昌职业大学创办于 1993 年,是 2018 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一所全日制国家统招本科高校,是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也是江西唯一一所综合性职业本科高校和经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授牌的产教融合职业本科课程改革实验学校。专业建设特色鲜明一一学校秉持“工商结合”的办学传统,依据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新态势,瞄准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互联网+”等新业态,组建了工商管理、机械制造、信息技术与艺术文化等专业群;人才培养特色显著一一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实行“课堂与实训室、课程与岗位、能力与证书”的“三对接”;坚持由“双师型”教师担任核心课程教学任务,运用案例式、任务引导式、项目驱动式等一系列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法,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创新创业特色多元一一学校不断优化校园创新创业环境,建有“创客学园”开展不同形式的“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技能。 
       学校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属性,以校企合作为抓手,寻求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新模式,在探索产教融合办学模式的新路上,打造“云就业”平台,拓展就业“新空间”,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同时,每年为在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 1 万余个,达到了毕业生就业率逾九成,成为经江西省教育厅评估的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等级学校。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职扩招计划的实施,学校已进入国家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改革与发展的快车道。面向未来,南昌职业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的要求继续秉持“开放办学.职业引领、德技并修、学做合一”的办学模式,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   广东省电子商务技师学院(广东省电子商务高级技工学校)隶属于广东省供销合作联社,建校于1976年,是全国首家以“电子商务”命名的公办全日制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系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首批“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试点单位”、全国总工会“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广东省电子商务协会副会长单位、广东省电子商务协会战略合作伙伴、广东省电子商务人才孵化基地、广东省电子商务师训练基地。

      学院占地面积150多亩,现有在校学生7500人,教职员工350人,拥有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技术能手、广东省技术能手、全国电商大赛冠军、金牌粤菜厨师、广州市黄埔区电子商务大师工作室带头人、省级督导、高级职业指导师、省级名班主任等一批德技双馨的教学名师,中高级职称占比68%,一体化教师占71%,建有设施一流、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实训室90个,教学设备总值1.22亿元。设电子商务系、经济管理系、计算机系和机械电子系四个系部,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战略,开设紧贴人才市场需求的热门专业27个。

      学院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之路,深入推进校企共创培养模式,突出学生工匠精神和核心素养的培育,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有效衔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5%以上,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和青睐。

     

  • 重庆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学校地处国家西南工商业重镇、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重庆市,坐落在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区——沙坪坝区。
    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成为拥有文、理、工、商、法、医6个学院的国立综合性大学。马寅初、李四光、何鲁、冯简、柯召、吴宓、吴冠中等大批著名学者曾在学校执教。经过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学校成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的、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大力发展人文、经管、艺术、教育等学科专业,促进了多学科协调发展。2000年5月,原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成新的重庆大学,使得一直以机电、能源、材料、信息、生物、经管等学科优势而著称的重庆大学,在建筑、土木、环保等学科方面也处于全国较高水平。
    重庆大学现设有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理学部、工程学部、建筑学部、信息学部,共35个学院,以及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和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设有本科专业97个,覆盖理、工、经、管、法、文、史、哲、教育、艺术10个学科门类。在校学生47000余人,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20000余人,本科生25000余人,外国留学生1800余人。在职教职工53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入选者9人,国家“千人计划”各类入选者(含外专项目、青年项目)30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0人,“973”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0余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2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5人,国家“四个一批”人才2人,部、市重点人才工程人选240余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2100余人,博士生导师(含兼职)700余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7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国防创新团队1个,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22个。
    重庆大学现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覆盖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0个),另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3个(覆盖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1个),另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学位授权19种。一级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9个(含培育2个),重庆市“十三五”重点学科38个。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1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3个,国家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及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共4个;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7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其他省部级及各类研究基地180余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11计划”)4个。

  •        长春光华学院,原长春大学光华学院,2000年建校。2004年被教育部首批确认为本科层次独立学院,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院校,2015年评为吉林省向应用型本科院校整体转型试点高校、2017年被吉林省教育厅确定为专业硕士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被评为吉林省转型发展示范高校、吉林省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示范高校。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居同类高校前列,在2022“校友会中国民办大学排名(Ⅱ类)”中位列第12位,稳居“中国顶尖应用型大学”行列。

           学校坐落在风景秀美的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现设有商学院、管理学院、电气信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院、电影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现代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基础教研部、公共外语教研部、公共体育教研部14个院(部),现有本科专业44个、专科专业8个,分属经、管、工、文、艺、理、教育7个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1.2万余人。

           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特 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9 门,省级“金课”建设项目3个,省级精品课、优秀课30门,省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学科育人示范课程”2门,获批省级课程思政课程建设项目2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建设项目1个。现有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高校创新团队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高等教育研究基地2个,省级高校新型智库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等,共计16个省级科研平台。

  •   南昌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与江西省部省合建高校、江西省一流大学整体建设高校。

      学校地处“英雄城”南昌市,拥有前湖、青山湖、东湖3个校区,其中前湖主校区占地面积4264.54亩,校舍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

      学校前身江西医学院、江西大学和江西工业大学分别溯源于1921年创建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和1958年创建的江西工学院。1993年江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将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南昌大学,1997年南昌大学被教育部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4年成为教育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大学,2005年南昌大学与原江西医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南昌大学。党和国家领导人、教育部和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2008年10月,习近平同志视察学校时深情寄语“南昌大学前景无限”。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学校视察,就高校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发表重要讲话,并勉励学校走创新发展之路,希望当代大学生珍惜韶华,用青春铺路,让理想延伸。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 “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2018年学校成为教育部与江西省部省合建高校。2021 年2月,《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 出“举全省之力办好南昌大学,争取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

  •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为省属公办高职院校,由原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与原广东青年职业学院整合而成。现有花都、白云两个校区,花都校区位于广州市花都区迎宾大道西28号,白云校区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高教园区。校园总面积5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校园环境清新优美,教学条件完善,教学管理规范,生活设施齐全,是青年学子求学成才的理想选择。

      新学校传承原两校优良传统,实现强强联合,办学条件、专业建设、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学校现设有公共管理学院、财经商贸学院、电子信息学院、计算机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化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公共课教学部等9个教学部门。学校办学特色鲜明,拥有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4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1个。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过硬、朝气蓬勃的师资队伍,有专兼任教师400余人,其中“南粤优秀教师”7名,省级高水平技能型教师6名,高级职称教师75名,“双师型”教师114名,“三金运动员”1人。学校实习实训条件优越,与华为、百度、阿里巴巴、碧桂园、广东新华出版集团等70多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拥有校内实训室105间,校外实践基地70多个,为学生提升职业技能提供良好条件。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学校人才培养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办学成绩突出,品牌效应凸显。学校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模式及支持政策研究”课题重点实验校、全国高职院校首批“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教育部委托的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简介”编制院校、全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2016版研发单位。学校是教育部与德国联邦教育科研部合作建设的中德职业教育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广东省“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理事单位、全省高职院校首家“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首批“广东省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等。

  •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是江西省政府主办、省自然资源厅主管的全日制公办高职学院。地处江西省赣州市。1958年5月建校,原为地质矿产部直属院校,历经江西地质学院、江西省地质学校、赣州地质学校、南方工业学校、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五个发展阶段。
       学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A档)建设单位、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江西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江西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首批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试点院校,先后荣获“中国职业教育50强”“中国职业教育就业百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全国校企合作先进单位”“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等荣誉称号。
       现有教学机构11个,全日制在校生2.1万人,构建了结构优化、重点突出、内涵先进、资源共享的“1+2+3”专业群结构(即1个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专业群”、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群”、3个校级重点专业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群”“电子商务专业群”)。与江西理工大学合作开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应用化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等5个专业专升本联合培养,与东华理工大学合作开展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2个专业专升本联合培养。现有专科专业50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6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
       学校建有校属企业江西应职院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建立“江西省国土资源职业教育集团”(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与业内标杆企业、龙头骨干企业共建讯方技术学院、吉利汽车产业学院、华测检测产业学院、砺剑天眼产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等5个产业学院。成功申报自然资源部“离子型稀土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成为江西省首个牵头建设部级重点实验室的高职院校。校企共建ICT科创中心、工业机器人应用创新中心、人工智能研发中心等15个产教融合技术技能创新平台和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   汕头市濠江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成立于2009年,是濠江区教育局直属管理的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与汕头市礐光职业技术学校(1984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合署办公。2019年8月搬入广澳新校区,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可容纳1500个学生。新校区位于汕头市教育综合园区地带,距离汕头南站14公里、汕头站15公里,是一所以培养中职教育、大专(本科)学历教育为主的的综合性公立学校,是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汕头分教处、广东省中小学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广东省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汕头市德育先进单位、粤东学前教育联盟成员单位、汕头市濠江区就业见习基地、濠江区文明校园。

      学校采取“就业教育与升学教育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主动面向社会、企业、学生设置专业,开设司警类专业3个(法律事务、安全保卫服务和应急救援技术)、服务类专业5个(航空服务、计算机网络技术(安检方向)、直播电商服务、幼儿保育和中餐烹饪)、应用类专业4个(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造价、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应用);与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广东肇庆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合作设立中高职贯通三二分段人才培养试点班(即全日制中职三年和大专二年连读),开设司法警务、安全防范技术、空中乘务、民航安全技术管理、跨境电子商务、学前教育等对接大专专业,形成了“直升高职院校,对接产业”的专业发展格局。

  • 湖南科技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41年,前身为湖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2002年由原零陵师专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零陵学院,2004年更名为湖南科技学院。经过7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一所综合性应用型本科院校。
    学校建有15个教学学院,46个普通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7个省(市、区)招生。现有普通本科在校学生14800余人,成人教育在校学生5000余人。现有教职员工近1100人,其中专任教师750余人,具有正高、副高职称33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823人,有省“121”人才工程人选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人,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5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47人,涌现出了被誉为“湖湘师表”的张京华教授等一批知名学者。学校占地面积76.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4亿元,图书资料107万册,固定资产总值7.3亿元。
    学校现有2个“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6个省级研究基地、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4个校级科研机构、3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近5年,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获奖千余项,其中省级及以上一等奖96项,“盘王大歌”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声乐类一等奖,“过山”等三部自创瑶族舞蹈节目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学生创新创业就业能力持续增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在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奖100余人次,其中省级及以上一等奖4项、二等奖15项。2017年学校被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和“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70余年来,学校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跨越。学校层次不断提升,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先后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湖南省文明高等学校、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校、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督查优秀示范校等称号。
     

  • 湖南工程学院始建于1951年,坐落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湘潭市。学校实行中央与湖南省共建,以湖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学校升本以来,始终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200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0年获批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实施高校。2011年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2013年,学校牵头组建的“风电装备与电能变换协同创新中心”被遴选为湖南省首批“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
    学校校园总面积108万㎡,是湖南省“园林式单位”和“文明高等学校”。学校现设有16个教学院(部、中心)、51个本科专业,2个硕士点,全日制在校学生2.02万人。
    学校教学涵盖工、管、文、理、经、艺等六个学科门类,拥有电气、机械、纺织、化工、管理等优势专业群,形成了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格局。
    学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坚持开放办学,是湖南省最早开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高校之一。
    建校60多年来,为社会输送了10万多名高素质人才。
    学校以“锲而不舍,敢为人先”为校训,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的特色鲜明高水平工程应用型大学。

  • 广州市机电高级技工学校创办于1958年,是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属下公办全日制职业学校。学校拥有优美的育人环境、雄厚的师资力量、严格的教学管理、合理的专业设置、先进的教学设备。
    学校坐落于美丽的珠江畔,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目前,学校占地面积约190亩,在校生10531(其中本校7327人,分教点3204人)人,教职员工476人,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1.3亿元。学校设置智能装备、机电装备、先进制造、交通运输、信息技术和公共基础等6个系,坚持高端引领,以教育教学、社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为办学定位,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办学特色。
    凸显“机”、“电”特色的专业发展布局。学校专业定位准确,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对接先进制造业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各环节,构建了以制造自动化技术与装备为龙头,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为核心,生产性服务技术为支撑的专业布局。学校围绕“机”、“电”特色,做强机电一体化等重点专业,做实数控技术等品牌专业,做大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优势专业、做优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等特色专业,开展包括预备技师、高中级技工的学历教育及短期培训。 
    健康、自信的快乐校园文化。学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体系建设,探索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子, 营造“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快乐文化,塑造既有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又有百折不挠的龙马精神的机电人,形成具有独特性格和气质的机电文化品牌。
    近年来,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水平显著提升,是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国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管理创新学校、广东省首批“校企双制”示范创建学校、广东省技工学校竞争力20强单位、广东省加工中心操作工职业应用研发基地。同时,学校大力营造“技达四海,能行天下”的技能文化,师生在各级技能竞赛中屡创佳绩,先后在数控车、加工中心、机电一体化等项目的全国大赛中获得金牌,有四名师生代表国家分别参加了第41、42届世界技能大赛并获得优胜奖。在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我校学生梁灶容获得移动机器人项目铜牌
     

  •   我校是汕头市科技应用职业技术学校,汕头市教育局直属中专学校。成立于2022年6月28日,学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秉承“励学、创新 、尚德、诚信”的校训,以学校特有的专注、敬业、创新、高效等优势,办好一所家长放心、学生专心、企业称心的高质量、高升学率的具有社会地位和声望的中专学校。

      学校开设的专业主要有:工业设计类:服装设计与工艺、艺术设计与制作;信息工程类:计算机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现代商贸类 : 电子商务、会计事务;教育服务类 : 幼儿保育、中西面点。

  •        长春工业大学(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长春工大”或“长工大”,坐落于吉林省长春市,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文、理、经、法、艺术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实施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高校,吉林省“两所五校”成果转化基金试点单位。

           长春工业大学始建于1952年,建校初期是国家为筹建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而创办的长春汽车工业学校,先后经历了长春汽车制造学校、吉林理工学院、吉林工学院等发展阶段。1970年6月吉林工学院与吉林工业大学合并,1978年10月复校。2000年9月,长春煤炭工业学校、长春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吉林省轻工业设计学校并入。2002年3月,更名为长春工业大学。

          截至2021年10月,学校设有南湖、北湖两个校区(其中北湖校区分为西区和东区),占地面积125.2万平方米;设有15个学院,59个本科专业,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教职工1675人,在籍学生22966人,其中本科生16416人,专科生2999人,硕士研究生3356人,博士研究生170人,留学生25人。

  • 学校创建于一九七八年七月,属公办国家重点学校、中德职教合作试点学校,拥有普通中专、高级技工、成人高等教育等办学层次主要面向社会和企业生产一线培养输送中、高级技术人才。
        学校由南昌校区和进贤校区组成,南昌校区位于京山南路23号,进贤校区地处南昌市郊浙赣铁路线、320国道旁的进贤县城中心,占地100余亩,总资产近1.13亿,办学规模3000余人。学校依托国土资源部行业雄厚的经济实力,拥有一流的教学设施和一流的师资力量,现有教职工202人,其中高级职称32人,中级职称83人,既懂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习的“双师型”老师51人。学校设有图书馆、俱乐部、图书阅览室、体育运动场等活动场所。校园里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管理严谨有序,教风学风优良,多次被评为省级、市级文明先进单位。

    学校秉乘“以德树人,以技立业”的办学宗旨,倡导“学会做人,学好技能”的校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依托行业,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思路。在注重品德教育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以能力为基础,技能训练为灵魂的教学,做到教学为能力服务,能力为就业服务,专业设置与市场相适应,教学内容和岗位需求相结合,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复合型、实用型的才,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是我校办学的基本特色。特别是那种治学严谨、爱生如子、充满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模式受到学生及家长的普遍赞誉。学校历来十分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与几十家大中型中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完善了毕业生就业网络。真正做到办学和市场对接,教育与岗位工作过程零接轨,实现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良好互动和共同发展。

  •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云南省公办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是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冶金人才培养基地、云南省省级示范高职院校、云南省特色高职院校、云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64年成立昆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工学校, 2002年,组建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474.82亩,建筑面积38.1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5.96亿元,馆藏图书78.1万册;学校下设6个二级学院和2个教学部,开设58个专科专业;有职工779人,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10723人。 2019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四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      吉首大学创办于1958年,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张家界市两地办学,是湖南省属综合性大学,也是武陵山片区唯一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是国家民委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湖南省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评估优秀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普通高校。2018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在湖南等省市按一本批次录取招生。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现有教学学院21个,一级学科41个,本科专业78个,覆盖了12大学科门类。有省重点学科5个(其中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1个、省国内一流培育学科1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2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1个;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专业硕士点13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2个。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共30余个。

        学校现有各类在籍学生3万余人,其中在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留学生共2万人。办学60余年来,共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毕业生30万余名。

  •   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2017年3月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应急管理部共建,由自治区应急管理厅举办、建设和管理,自治区教育厅业务指导,是全国第三所安全类高职院校。从2016年4月开工建设到2017年9月开门办学,学校仅用一年半时间完成征地、机构设立和一期工程建设,创造了南宁教育园区第一个入园、第一个签订协议、第一个开工建设等“五个第一”,创造了广西高校建设的最快速度,成为南宁教育园区乃至全区高职院校学习的榜样和追赶的目标。

      学校地处南宁教育园区,交通便利,风景优美。校园占地面积106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28.77万平方米,已基本建成9栋学生宿舍、7栋教学实训综合楼、1栋实训厂房、3栋教师单身公寓、1栋学生食堂、1栋体育馆、1栋图书馆、1栋大学生创业大楼、运动场等共计24个单体,主体功能建筑约27万㎡,基本建成教学、运动、实训、住宿、行政等五个功能区,具备18000名在校生规模的办学能力。

      学校明确“立足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的办学定位,以“服务应急管理,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秉承“惜时笃学,厚德重行”的校训,致力于建设成为国内同类院校中先进的、具有显著区位优势和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坚持立德树人,以培养适应应急管理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突出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培训,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

      学校共有28个内设机构,分别为党政管理机构8个、按章程和有关规定设置的机构3个、教学教辅机构13个、相对独立部门4个。其中,教学机构分别为安全工程系、电子与信息安全系、建筑与测绘安全系、机械与电气工程系、交通运输系、公共基础部、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学校现有教师550人,其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67人,“双师型”教师21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43人,具有境外留学经历19人。同时聘请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华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广西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广西财经学院等在专业领域享有较高声望的区内外大学24名专家、教授担任学校客座教授和学科带头人。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培训、职教发达地区骨干教师培训、德国创新项目教学法专题培训、信息化教学媒体制作专项培训、消防设施操作员培训等提升能力活动。

  •   西安交通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和“985”工程建设学校。2017 年入选国家一流大学建设名单 A 类建设高校,2022 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讯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8 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是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哲、艺、教育、交叉等11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下设有32个学院(部、中心)、9个本科书院和3所直属附属医院。师资队伍中入选院士、杰青等国家级各类重大人才工程545人次,获评国家级各类创新团队51个,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50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1名。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2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其他省部级及以上重点科研基地195个。

      学校建立了思政引领、品行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创新“五位一体”育人模式,建立“通识教育+宽口径专业教育”、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百千万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计划,打破学科壁垒,积极探索高端人才培养新路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现有本科招生专业7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9个、博士后流动站30个,每年约有5300名本科、5700名硕士、1400名博士毕业。

      学校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需要,以“国家使命担当、全球科教高地、服务陕西引擎、创新驱动平台、智慧学镇示范”为目标定位,创建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围绕理、工、医、文4大领域建立了8大平台、30个研究院和400多个科研基地、智库,深入推进教研一体、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联合攻关,主动探索21世纪现代大学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新模式。

  • 江西理工大学是江西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共建高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单位、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单位;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和钢铁工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被誉为“有色冶金人才摇篮”。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是隶属于江西理工大学的一所多学科的独立学院。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8000余人,共设工、经、理、法、文、管、教、艺术八个学科领域,43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2018年本科毕业生1933人。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具有鲜明的国际化特色,是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外国语言文学、全球经济治理、涉外法治研究及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基地。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037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748人, 外国留学生435人,各类成人本专科生、进修及培训生10000多人。
       学校形成了外语学科与非外语学科“双轮驱动”、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学科格局,下辖26个教学单位,1个独立学院(南国商学院)。现有71个本科专业,分属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8大学科门类。其中有3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有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含11个专业),2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含27个专业),6个省级重点专业。共有31个外语语种,是华南地区外语语种最多的学校。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8个省级重点学科。学校现设有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和中新知识城博士后工作站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黄埔研究院分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2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5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7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的几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21年学校入选广东省“冲补强”提升计划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5个学科入选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社会科学总论、工程学学科位居ESI全球前1%。

  •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是一所全日制省属普通本科院校,于2006年面向全国招收普通高等教育国家任务生,经广东省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学院现有28个本科专业,形成以经、管为主体,经、管、文、工、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在校生约22000多人。学院占地近千亩,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广州市增城区,交通便利。校园规划井然有序,绿树成荫,建筑面积达50多万平方米,教学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学院近年来投入逾千万元高标准建成校内经管学科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云计算、云桌面等平台,着力构建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学习环境。 
    学院坚持依法办学、规范办学、注重质量、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质量提升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本科民办独立学院的发展道路。学院注重内涵特色建设,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体制建设。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领军作用和中青年骨干的后盾作用,逐步建立起一支以教授、副教授为龙头,讲师、会计师、经济师、工程师为骨干,博士、硕士为主力,各学科教师梯队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适应了教学改革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学院坚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已毕业学生27634人,连续6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8%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学院先后荣获“广东省十佳独立学院”、“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广东省最具就业竞争力独立学院”和“广东省最具综合实力学院”等称号。 
     

  •   揭西县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是由揭阳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位于县城北环一路教育局隔壁。校园环境优美,教室、宿舍、实训室均安装了空调,设备齐全,交通便利,是莘莘学子成长成才的理想之地。
      学校现有幼儿保育、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会计事务、电子信息技术等专业。已建成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训室、计算机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婴幼儿保育活动室、音乐室、舞蹈室;还与县中心幼儿园、雄姿汽车维修中心等单位,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学校坚持“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教育理论和价值追求,坚持职业技能培养和文化素质教育并重,让学生升学有机会,就业有本领。一方面狠抓升学和中高职贯通培养,一方面突出产教融合、校企共育,学生就业率高。

  •    广东培正学院创办于1993年,原名私立培正商学院,是经国家批准设立的非营利性全日制民办本科普通高等学校。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广东培正学院。2009年获得本科学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学校由首任董事长梁尚立先生作为发起人创建。梁尚立、林秀棠、陈湖昌、刘荣驹、何厚煌、陈国强、何子栋、谢仕荣、何妙儿、杨永德、潘政等海内外培正校友、社会贤达以及何善衡慈善基金会、史带基金会、越秀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等组织捐赠办学资金累计人民币8000多万元,作为学校创建之际的主要办学经费,奠定了学校的基业。
       学校座落于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山清水秀的集益湖畔,校园占地近千亩,近湖吐烟、远山含黛、塔影相映,林木葱茏中以主要捐赠人名字命名的建筑群别具匠心、错落有致,构成学校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致,为莘莘学子营造了一个自然、宁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培智·正德·尚行·立新”校训,践行“公益办学、规范办学、诚信办学、特色办学、以生为本、质量至上”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坚持财经类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立足广东面向全国,以服务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为主。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300余人,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会计学院、法学院、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艺术学院、人文学院、体育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设置本科专业46个,在校生1.8万余人,新生录取分数线在省内同类高校中位居前列,毕业生7万余人,历年最终就业率达96%以上。
       学校现拥有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课程6门,省级综合改革试点、省级特色专业及各类省级教学团队、平台近30个,省级示范产业学院1个,获批为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建站单位。学校突出外语运用能力培养,形成“固基、应用、拓展”外语特色教学模式。学校“漆艺研究中心”为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学校获得社会广泛赞誉,先后被授予“全国民办高校先进单位”“全国民办百强学校”“广东省先进民办学校”“广东民办学校竞争力十强单位”“广东省‘两新’百强党组织”“广东当代民办学校突出贡献奖”“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广东民办教育四十周年突出贡献机构”等荣誉称号。立足新发展阶段,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努力建成国内一流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为建设教育强国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     南方医科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创建于1951年,1979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8月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校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中唯一的医学院校,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一所“部委省”共建高校,全国首批开设八年制本硕博连读临床医学专业的8所高校之一,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办学规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地区招生。现有21个教学机构,开设本科招生专业30个,其中7个国家特色专业,16个广东省特色专业,6个广东省名牌专业,20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全日制本科生14100人,研究生7692人,留学生1012人。

       人才培养:学校是国家13所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也是唯一一所开设八年制医学教育的独立医科院校,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试点高校。“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与世界21个国家和地区的63所知名高校、医疗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1项。近年来,本科毕业生中先后涌现出侯凡凡、夏照帆等多名两院院士。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临床医学通过率最高排名全国第4,中医学3次排名全国第1。2017年本科生获全国临床技能大赛一等奖,在“挑战杯”系列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28项,其中连续五届获创业计划大赛(“小挑”)国赛金奖7项;获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挑”)国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挑战杯”系列竞赛成绩多年来稳居全国医药类高校前两位。2015年以来,先后有2人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6人获评“广东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或提名。

  •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入选广东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培育单位。学校是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职业技能鉴定试点单位,中央电教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是广东省先进集体、广东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广东省高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单位、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高职院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东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高校、广东省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试点院校、广东省深化高校办学自主权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示范单位、广东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节能型示范高校、广东省绿色校园、广东民办教育40周年突出贡献机构,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

      学校总占地面积1300多亩,现有广州从化和清远佛冈两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67.76万平方米,纸质图书资源总计159.28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3亿元。现有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省级实训基地(公共实训中心)1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0个,学校的现代建筑技术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是世界技能大赛混凝土建筑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全国首批数智化标杆实训基地。学校目前设有11个二级学院,开设61个招生专业,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万余人,有教职工1300余人。教师队伍中有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教师9人、省级荣誉称号教师20人;省级教学团队7个、科研创新团队6个。

      学校坚持将党的建设与学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高质量发展。获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样板支部2个,广东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个、样板支部5个。

      学校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主持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二等奖1项;入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5部。现有国家骨干专业3个,省品牌(重点)专业6个,立项建设省级高水平专业群4个。

     

  •   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江西省唯一公办信息类专科层次普通高校,已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学院位于南昌市迎宾中大道西侧,毗邻明珠般的象湖公园和闻名遐迩的八大山人梅湖风景区,总占地面积800余亩。省政府特聘中国工程院李泽椿院士为学院名誉院长。
    学院办学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理念先进,管理严谨;设备完善,师资雄厚;成果突出。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都保持在90%以上。
     

  •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创办于1995年,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位于风景秀丽的“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新能源科技示范城”江西省新余市,校园占地面积8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28.19万平方米,馆藏图书94.33万册,电子图书50万册。

      学校现有10个二级学院(部):新能源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建筑设计学院、人文教育学院、健康护理学院、公共教学部、思政教学部、实训教学部。现有在校生11000余人。

      学校现有专业40个,构建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光伏工程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大数据与经济管理、建筑设计、学前教育和健康护理等七个专业群,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光伏产业各门类专业为特色优势,以大数据与会计、电子商务、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筑室内设计、储能材料技术、护理、学前教育等一系列专业并重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格局。其中以光伏材料工程、光伏工程技术为主导的专业10个,以新能源汽车技术、工业机器人、3D打印技术等智能制造技术为主导的专业5个,以建筑工程与工业设计为主导的专业3个,以经济管理为主导的专业9个,以护理学院为主导的专业1个。  “光伏工程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被江西省教育厅评定为为省级骨干专业。光伏工程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技术两个专业群被遴选为江西省高水平建设专业群。

  • 江华瑶族自治县职业中专学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湖南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湖南省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牵头学校、国家中职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十二五规划项目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159.5亩,建筑面积51202平方米,教职员工260人,全日制在校学生4689人,每年短期培训学员1500人以上。开设有服装设计与工艺、服装制作与营销、旅游酒店管理、电子技术、汽车技术、模具及机加工、计算机图形设计、电子商务、硬件组装与网络工程、医卫、文秘等专业,已经发展成为湘南边陲富有民族特色,专业结构合理,师资队伍精良,社会效益显著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
    学校是永州市示范性加工制造类实训基地,拥有实训室38间,设备总价值1562万元;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是湖南省精品专业,计算机及应用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永州市精品专业, 服装缝制工艺课及计算机平面美术设计为湖南省和永州市精品课程;学生两次参加全国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教学成果展示,分获国家银奖和铜奖。

  •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祖国西南工业重镇广西柳州市,是全国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是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院校。

           学校现有社湾校区和官塘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1110亩,固定资产总值约10亿元。现有全日制高职生1.6万余人;教职工约1000人。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环境与食品工程学院、财经与物流管理学院、贸易与旅游管理学院、艺术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学校开设有59个专业。现有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1个,国家示范重点建设专业6个,“创新行动计划”国家骨干专业6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

            学校每年开展技术技能培训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超过3万人次。主动为企业提供“订单式”人才培养、举办多届“柳工班”、“柳钢班”、“宝钢班”、“福达班”等订单班。

            学校深化国际化办学,与英国、德国、美国等18个国家与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合作。与沙特卡坦尼集团、柳工集团共建沙特卡坦尼学院,以“中国标准”培养国际工匠,成为全国工程机械专业领域首个实现标准及资源国际有偿输出的高职院校。

           学校积极开展双主体办学。与企业共建中兴通讯信息学院、华育中航学院、恒企管理会计学院、百捷互联网学院和尚云客软件工程学院,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

           学校坚持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先后成立“柳州螺蛳粉产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等7个产业学院,建成“柳工—柳职院全球客户体验中心”、“柳职院—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汽车发展服务中心”。

            学校率先引进美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率先制定职教版的卓越绩效质量评价标准,获评2019年度第六届柳州市市长质量奖。

            学校连续22年被评为“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突出)单位”,毕业半年就业率均在95%以上,培养出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丘柳滨,中国五四青年奖章、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获得者袁茵,全国优秀教师甘达淅等一大批典型的优秀毕业生,他们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贡献着柳职学子的智慧,为企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校诚邀社会各界与我校在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师资培训、课程开发、技术研发、实训基地共建、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入的合作!

  • 东北师范大学(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简称东北师大,位于北国春城-长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由教育部与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国培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高校、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承办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入选高校。  

    东北师范大学于1946年建校,原名东北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50年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易名东北师范大学,隶属教育部。1953年,学校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1958年划归吉林省管理,更名为吉林师范大学。1980年重新划归教育部,复名为东北师范大学。

    2020年10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东北师范大学有自由校区和净月校区,占地面积约5512.16亩;全日制在校学生59800余人;专任教师1558人;设有研究生院和29个学院(部),98个本科专业,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国家重点学科,6个“双一流”建设学科。

  •      百色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普通本科高校,是全国中华经典诵读试点单位。

         百色学院前身是建于1938年的广西省立田西师范学校;1950年,合并组建成百色师范。1958年,广西成立百色专科学校;1983年5月10日,在百色地区师范的基础上建立广西右江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2月,获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百色学院。

         截至2021年4月,学校占地面积1833.22亩,分东合、澄碧两个校区,占地2745亩的百东校区即将兴建。有建筑面积47.2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08亿元;馆藏图书约130.58万册,电子图书近198.8万册;有21个二级学院,55个本科专业、25个专科(高职)专业;学校有教职工1688人,各类学生24214人,其中全日制学生23550人。

  •    广州南方学院(原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为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综合性应用型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一直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的应用型大学,成为广东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旗帜。

      目前学校已获批成为广东省博士工作站设站单位,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依托单位、广东省高等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广东省首批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

       学校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构建管理学、经济学、医学、文学、艺术与工学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重点发展与人工智能及大数据交叉的工科、商科和社会短缺的医科(医技类);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公民素养和健全人格且专业基础扎实、创新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通过“强基础、聚特色和显品牌”,努力将学校建成管理体制完善、文化特色鲜明、位居国内一流的应用型大学。

  •   哈尔滨石油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03年创办于大庆,名为东北石油大学华瑞学院,2012年获教育部批准转设为哈尔滨石油学院。2020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坐落于国家级哈尔滨新区,占地总面积8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在校生万余人。设有石油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自动控制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与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数理教研部、体育教研部、工程训练部等13个教学部门。开设有34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体,经、文、管、艺、教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其中“机械电子工程”学科被评为黑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石油工程及物联网工程专业为黑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湖北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为主要学科门类,以教师教育为特色,以服务基础教育为主体的省属重点本科高等师范院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建设高校、湖北省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位于黄石市中心城区,规划占地2002亩,校舍总面积60余万平方米。学校襟江带湖,含山蓄水,绿茵广场、曲径小道、花坛公园、楼台亭榭、形象雕塑、书画走廊等自然人文景观错落有致,相映成辉,风光宜人,环境优美,曾被评为“湖北省绿化先进单位”“湖北省卫生先进单位”“湖北省安全文明单位”“湖北省园林式单位”“湖北省文明校园”和“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是读书治学和陶冶情操的理想场所。
    设有20个教学院,1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个专业学位硕士点,68个本科专业。建有1个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6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品牌专业,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6门国家级、省级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省级精品课程,8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省级以上教学实验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4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8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工作站)。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884人,教授128人,副教授29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42人,硕士学位的510人。教师中有“楚天学者”“彩虹学者”“磁湖学者”等特聘教授47人,湖北名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1人,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16人,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11人;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7人,省跨世纪学术骨干8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黄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2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5人。
    图书馆藏书217.8万余册,电子图书253万册,图书馆实现了管理自动化、资源数字化、服务网络化,是“湖北省高校优秀图书馆”。开通了校园网,是中国教育科研网城市节点单位、省级“校园网信息建设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校十佳优秀网站”。
    建有大学生活动中心、大学生影视中心(湖师大礼堂)、标准塑胶运动场、综合体育训练馆和网球、篮球、排球等运动场、馆,现代化游泳馆等项目已列入建设规划。大学生创业基地是湖北省首批示范基地和孵化示范基地。学校音乐学院教学大楼和实践基地──“湖师大剧院”位于校内青山湖风景区,是黄石市现代化标志性建筑,被誉为“水上莲花”,是中国第八届艺术节黄石地区的主场馆,其教学设施和功能在全国高校处于一流水平。
    近五年,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横向课题近1000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0余项。教师公开出版学术专著、教材300余部,发表科研论文5000余篇,其中被SCI等三大检索收录1000余篇。学校被授予“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和“科技进步先进单位”。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波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日本等国家40多所高校及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学校长期坚持聘请外籍教师、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接受海外留学生来校进修和攻读学位,派遣教师到国外进修、教学和进行合作研究,派遣学生到国外大学学习深造。目前学校已与英国奥斯特大学在北爱尔兰建立了1所孔子学院、8所孔子课堂和1个武术中心。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不断拓展,国际合作办学格局良好。
    学校有学生社团61个,建有国内外各类实习基地近350个,其中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和省级示范基地7个。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十分活跃,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提供了广阔天地。学校关心学生成长,关注学生就业,为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等课程,指导学生就业创业。近几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3%以上。学校被评为“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和“湖北省‘三支一扶’先进单位”。
    建校45年来,共培养各类毕业生10余万人,毕业生中绝大多数扎根在湖北省基础教育第一线。学校已成为湖北省高等师范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培养湖北省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基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快内涵建设,大力推进转型发展,努力创建特色鲜明、省属一流、高水平的地方应用型师范大学,为我国师范教育事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创建于1996年,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本科院校,也是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201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十五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之一。学校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腹地、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肇庆市。学校占地面积1283亩,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000多人。学校拥有星湖和大旺两个校区,星湖校区坐落在肇庆七星岩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大旺校区坐落在肇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校校园建筑中西合璧、优美典雅、错落有致、气势恢宏,被誉为全国最美民办大学之一。

    办学25年来,学校秉承“重知识、更重能力、尤重品德”校训,坚持“海纳百川、坚韧执着”的办学精神,不断强化学校内涵建设,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学校先后被中央教科所、广东省教育厅等单位评为“人民满意的民办大学” “广东省十佳民办高校” “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等多项殊荣。

    学科专业建设特色鲜明。形成了以工、管双轮驱动,工、管、经、文、艺、教育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建有计算机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财经政法学院、健康与家政管理学院等14个教学单位。开设17个本科专业、53个专科专业。建有计算机信息、建筑工程等6个专业群和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建筑、财经商贸、艺术创意等五大实验实训中心,拥有各类实验实训室180多个,现有省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财政资助专业7个、省级大学生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3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决策咨询基地1个,国家级孵化器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

    目前,学校正全力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改革、大旺校区“领航计划”、创新强校工程,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建设,打造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争当新时代职业本科教育的排头兵,朝着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奋斗目标不断迈进。

  •    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 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在建校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学校发来贺信。贺信指出,厦门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大学。100年来,学校秉持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立校志向,形成了“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优良校风,打造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建有思明校区、漳州校区、翔安校区和马来西亚分校,设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以及34个学院(直属系、直属中心)和17个研究院,形成了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12个学科门类的学科体系。设有32个博士后流动站。2022年,学校入选国家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化学、生物学、海洋科学、生态学、统计学、教育学共6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近30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比75.1%。共有两院院士33人(含双聘19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2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4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8人、特岗学者2人、青年学者2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2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39人、青年拔尖人才2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7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1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2项、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45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1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9000余人、博士研究生5000余人。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优秀原则和创新实践研究典型案例”,学校是中国也是东亚地区唯一入选高校。学校获第六、第七、第八届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5项。8个学科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1个专业(13个项目)入选教育部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6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4门课程入选国家首批一流本科课程。学校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2门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现有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6名教师入选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学校设有30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全国)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5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高端智库(培育)1个,教育部集成攻关大平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1个。
       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深入开展,已与境外263所高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与53所世界知名高校开展实质性交流合作。学校积极参与国际中文教育工作,已在五大洲13个国家建设15所孔子学院、1所中国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和42所附属孔子课堂,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中承建数量最多、孔子学院分布最广的中方合作院校之一。在对台交流方面,已成为台湾研究的重镇和两岸学术、文化交流的前沿。2014年7月,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奠基,成为中国首个在海外建设独立校园的大学,被中央媒体誉为镶嵌在“一带一路”上的一颗明珠;已开设22个本科专业、9个硕士专业、5个博士专业,在校生6800余人、教职员工500余人,生源主要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38个国家和地区。
       面向新百年,厦门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领航,在全面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基础上,全力奋进第二个百年目标,建成具有厦大风格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到2035年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到本世纪中叶,即到新中国成立百年之际,跃居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是2009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教育部备案的省属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综合社区试点单位。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依法治校,规范办学;坚持“创百年名校,育华夏英才”办学理念,秉承“厚德、励志、博学、创新”校训精神,踔厉奋发、开拓进取。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主旨,以职业综合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产教融合为路径,全面提高治理能力,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形成“德育引领、能力为重、素质为要、商智为赋”的学校职业综合素质教育特色,不断强化内涵建设,持续提升办学水平,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努力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的办学之路。

      学校现有广州校区和江门校区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近1200亩,建筑面积约40多万平方米。学校设有财会金融、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酒店管理、信息工程、智能工程、教育艺术、健康医学、国际教育、继续教育10个二级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中心2个教学部。学校紧紧围绕国家高职教育方针,坚持“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凸显特色”的专业建设思想,不断加强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聚焦区域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了财经商贸类为主体,以信息工程、智能工程、教育艺术、医药健康为四翼的“一体四翼”专业发展格局,现共有62个招生专业。学校全日制专科在校生22000多人,学校拥有2个省级大师工作室,现有南粤优秀教师10人,已基本建成一支以“双师素质”教师为主体的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业务精干、师德高尚、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能够确保学校实现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学校以先进的办学理念、雄厚的办学实力、科学的培养方案、良好的培养质量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经过十五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办学水平显著提高,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示范性职业院校、全国民办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创新奖、全国最具影响力民办高等院校、全国特色民办先进集体、中国职业教育就业百强、广东省最受高中生关注高职院校、广东省最具社会影响力高职院校、广东省红十字系统先进单位、广东省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广东当代优秀民办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平安校园、广州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广州市院校就业创业e站等荣誉。

  •      常年获誉“中国最美校园”,坐落于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故里,拥有高科技设施的现代化大学——郑州西亚斯学院(前身为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始建于1998年,是河南省首家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可以实施境外学士学位教育合作项目的全日制本科院校,也是首批被中国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合格的高校。2018 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代码为 4141014654。

    学科建设——优化布局促进高质量发展

      在学科与专业建设上,学校坚持专业发展与特色发展的办学路径,加快高水平民办应用型大学建设进程。学校现有在校生33000 余人,教职员工 2000 余人,外教与学生数量之比居全国前列。现设有 18 个学院、46 个本科专业、30 个专升本专业、20 个专科专业,1 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堪萨斯国际学院),7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形成了以管理学、工学、文学为主干,管、工、文、经、艺、教、法、理、医等九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其中,学校与美国堪萨斯州富特海斯州立大学合作举办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英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护理学6 个专业的本科双学位项目,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合办音乐表演专业 1 个本科双学位项目。

      学校拥有省级重点学科5 个,省民办高校品牌专业 9 个,省民办高校学科专业建设资助项目 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4 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3 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5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 个,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2 门,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1 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7 门,省级一流课程 5 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立项建设项目 1 个,河南省本科教育线上教学优秀课程 6 门。

  • 普宁市科技职业技术学校是经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广东省学前教育专业备案点,招生名额和开设专业纳入国家招生计划,学生享受国家免学费及助学金资助。学校自1996年创办以来一直以校风好、管理严、就业率高而受到家长、社会及用人单位的好评,是广东省直机关老年协会“国学传承基地”和“学雷锋示范基地”。同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积极开拓高等教育,现与嘉应学院、江西理工大学等大学联合办学,开设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通过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现已形成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
    学校环境优美,设备齐全,配有液晶电脑室、电子电工室、电子自动控制室、数控与模具加工中心、通信技术实验室、财会实训室、汽车维修实习工厂、电教厅、琴艺室、舞蹈室、钢琴房等训练场所;有图书阅览室、演艺厅、综合运动体育场等场地;食堂、校园服务部、医疗保健等服务配套齐全;学生宿舍均有电视机、电话、阳台、洗手间等,生活设施完善。
    学校以严谨治学、全面育人、注重实操、学以致用为宗旨,坚持职业教育为就业服务的原则,专业以市场为导向,课程设置以实用为依据,针对学生的基础、爱好进行改革,提倡灵活、生动、艺术化的课堂作风,以培养适应制造、加工、管理、营销、服务等行业急需的技能人才为目标。
    学生管理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坚持执行“严管理、严要求”的军事化管理制度,注重对学生思想及行为的细节管理和督导,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品质规范教育,把对学生的人格教育贯穿始终。健康的社团组织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可锻炼学生口才、交际、组织等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入学签订保障就业协议书,多家知名企业与我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采取逐人过关对口安排,就业率达98%以上,每年由就业科列表公布就业去向,并长期跟踪服务,家长、学生无后顾之忧。

  • 赣南师范大学创办于1958年,200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16年3月更名为赣南师范大学,是江西省“十三五”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2017年11月,学校荣获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校党委书记孙弘安同志作为受奖代表在京接受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会见。2017年12月,学校顺利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评价学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以评促建、以评促强的典型,甚至典范”,是一所“特色鲜明、前景良好的区域性优秀师范大学”。学校现有黄金校区、章贡校区、白塔校区3个校区,占地2200余亩,有全日制在校生19000余人,其中研究生近1200人。学校形成了以教师教育和文理学科为特色、文理管工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设有19个教学学院,有涵盖10个学科门类的71个本科专业、4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1个省高校高水平学科)、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6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了近16万名毕业生,涌现了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等一批优秀人才,赢得了“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美誉。
     

  •     南昌交通学院(原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校。目前,学校以本科学历教育为主,兼顾专科教育,并与华东交通大学在建筑与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会计、翻译五个专业联合开展硕士研究生培养。2020年年底,教育部正式公布,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转设更名为南昌交通学院,是江西省首批成功转设的高校之一。

      学科专业:学校设有南昌黄家湖校区和靖安墨轩湖校区,占地2800余亩。现有交通运输学院、土木建筑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商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文法学院、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基础学科部等十院一部。开设了42个本科专业、23个高职专业,涉及工、管、经、法、文、艺、教育学等七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管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并且在交通类、智能制造类、电子信息类专业群形成一定优势。

      升学就业:学校依托铁路系统单位、校企合作单位和江西省浙江总商会的丰富企业资源(在赣企业6万多家,上规模企业1万多家, 亿元企业1千多家),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均位于江西省同类高校前列。毕业生考研(含出国留学)、参军入伍、录取公务员、事业单位、央企国企、上市大型企业等 人数逐年增加。

  •     韶关市育威中等职业学校创办于2006年,是直属韶关市教育局管理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实用型的中等职业学校。目前在校学生2800人,教职工162人。办学18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教育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学校位于韶关市莞韶高新产业园区,距高铁站、京珠高速、广乐高速各约10分钟路程。学校周边企事业单位林立,职园同域,校企共生,为产教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校内环境优雅,设施一流,布局合理,人文氛围浓郁,建筑气势恢弘。配备了先进的数控加工、3D打印技术、美发与形象设计、电子商务、汽车运用与维修、中餐烹饪等专业实训室,为文化艺术类专业专设了舞蹈室、钢琴室、美术室。图书室、室内体育馆和运动场一应倶全,校园网、多媒体教学系统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齐全。

  • 江西洪州职业学院是2014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位于南昌大都市圈城市副中心──丰城市,距南昌西站仅有半小时车程,在南昌市红谷滩、南昌西站可乘坐168路公交车直达。学院占地面积1500亩,拟投资总额10亿元人民币,第一期工程已经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学校硬件设施全省一流。
    学院自2014年办学以来,发展迅速,现有在校生规模4600余人,已经毕业学生2000余人,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好评。设有教育系、经管系、工程系、护理系、体育系和基础部等五系一部,开设专业有学前教育、护理、室内设计、电子商务、会计、酒店管理、高铁乘务、市场营销、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工程造价和建筑工程技术等26个专业。
    学院十分注重校企合作,欢迎广大企业来校开展校企共建、专业共建,也欢迎广大企业来校挑选毕业生,共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 湖南大学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校区位于湘江之滨、岳麓山下,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誉。学校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现任党委书记蒋昌忠教授,校长段献忠教授。
    学校办学起源于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 创建的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变迁,始终保持着文化教育的连续性。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湖南大学,1937年成为国民政府教育部十余所国立大学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李达为新中国第一任湖南大学校长,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学校曾先后更名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和湖南工学院,1959年恢复湖南大学原称。1963年起隶属国家机械工业部,1978年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98年调整为教育部直属高校。2000年,湖南大学与湖南财经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南大学。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继承和发扬"传道济民、爱国务实、经世致用、兼容并蓄"的优良传统,积淀了以校训"实事求是、敢为人先"、校风"博学、睿思、勤勉、致知"为核心的湖大精神,形成了"基础扎实、思维活跃、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培养特色。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级专门人才,许多毕业生成长为著名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优秀的党政管理人才,师生中先后有34人当选为学部委员和"两院"院士。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6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0000余人,研究生15000余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居在湘高校第一,并稳居部属高校第一方阵。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3个学院,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拥有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专业学位授权,建有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 2 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5个。7个学科进入ESI前1%,7个学科入选国防特色学科,化学、机械工程学科入选教育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学校现有教职工近4000人,其中专任教师1950余人,教授、副教授1400余人,院士7人,"千人计划"38人,"万人计划"学者20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青年学者1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3人、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34人,湖南省"百人计划"学者53人,湖南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8人,国家教学名师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4个,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8个,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1个。
    学校设有国家工科(化学)基础课教学基地、国家理科(化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教学基地、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拥有7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卓越计划"国家级试点专业、4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近五年,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1门。
    学校设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国防科工局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0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2个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湖南省工程实验室、4个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17个湖南省省级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湖南省国防科工局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全国性学会科普基地、1个湖南省科普基地。学校参与组建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牵头建设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
    学校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在长沙高新区麓谷建立了产学研基地,建立了56个高水平校地企产学研平台,与32 个省(市,自治区)和上千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学校运营管理的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是国家设立的第三家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已为高校、科研机构、政府和企事业等近数百家用户单位提供高性能计算、云计算及大数据处理服务。
    目前,学校已与世界上16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合作与交流关系,每年聘请的长短期外国专家达300多人次,全年招收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留学生,以及港澳台学生1000余人,建立学生海外实习基地。近年来,近2000名学生赴国(境)外合作院校交流学习或联合培养。学校与韩国湖南大学、加拿大里贾纳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合作成立了孔子学院,成为湖南省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数量最多的高校。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53.19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4.593万平方米。拥有藏书690余万册,其中中外文数据库128个。全网支持下一代互联网IPV6,万兆骨干地面有线和无线网已覆盖所有的教学楼、办公楼和学生公寓,校园网联网终端达4万多台,互联网出口带宽7.2G,结合移动技术实现多渠道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及服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充分肯定,刘少奇、华国锋、胡耀邦、江泽民、胡锦涛、朱镕基、温家宝、李克强等领导同志来到学校视察,留下了"湘楚人才的摇篮""惟楚有才,今斯更盛""千年学府,百年名校"等赞誉。
    麓山巍巍,湘水泱泱,宏开学府,济济沧沧;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历经千年沧桑的湖南大学,将继承和发扬岳麓书院优秀的教育和文化传统,遵循现代大学办学规律,重点突破,整体提升,改革创新,强化特色,为创建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奋勇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湘南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湖南“南大门”、“天下第十八福地”的郴州市。郴州交通便利,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厦蓉高速、107国道等纵横交错,北湖机场开通北京、上海、南京、重庆、海口等多条航线。郴州风光秀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森林覆盖率达70%,雾漫东江、莽山云海、飞天丹霞等生动诠释了山水之神韵。郴州历史悠久,自古为“文人毓秀之所”,交汇融合了湖湘文化与岭南文化,是农耕文化发祥地、“湘南起义”策源地、“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女排精神”发源地、“两弹一星”功勋铀矿产出地。
       学校源于1912年创建的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郴州师专、郴州医专、郴州教育学院、郴州师范合并组建为本科院校,2013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8年被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占地面积1713亩,分王仙、北湖两个校区办学,主校区王仙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王仙岭生态公园东麓。
       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1484人。设20个教学单位,有7所附属医院,其中3所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学校办学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门类,已形成以医学、教育学、艺术学、工学为主,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临床医学、药学为湖南省“十四五”应用特色学科。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本部现有专任教师1277人,直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师1820人,共有教授等正高职称人员541人,副教授等副高职称人员1091人、博士学位教师501人、双师双能型人才439人。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评估专家、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省优青、省荷尖人才、省级优秀学科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100余人,有兼职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近200人。
       学校现有52个本科办学专业,拥有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临床医学、医学影像技术、社会工作、应用化学等国家级“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6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高等教育特色专业3个,通过教育部认证专业2个;省级“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2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省级应用特色学科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6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2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中心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
       学校现有高通量分子诊断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湖南)、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半条被子故事”专题陈列馆实践教学基地等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3个,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2个,博士后工作站协作研发中心1个,有医学影像人工智能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先进嵌入式计算技术与智能医疗系统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湘南稀贵金属化合物及其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肿瘤精准医学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生物医药微生物组学研究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生物医药产业化中试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省级重点实验室(中心)6个,有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终身教育研究基地、南岭走廊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等省社科研究基地18个,有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省级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省健康教育科普基地、省级优秀实习教学基地等省级实践教学平台38个。
       近5年,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9项,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39项,获横向项目920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900余篇,出版专著85部,获批专利525项。主持省级以上教研项目177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获国家级、省级教学竞赛奖73项,主编教材96部,发表教研论文1100余篇。《湘南学院学报》是“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产教融合。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法国、匈牙利、俄罗斯、马来西亚、泰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合作办学、学分互认、科研合作、教师培养和学生交流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为培养具有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先后与郴州两区多县地方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海内外300多家名优企业、知名科研院所、创新研发平台以及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开展产教合作、协同育人。
       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注重传承红色基因,实施“红色铸魂工程”,精心凝练“红烛”“红医”“红匠”“红艺”等“四红”精神;注重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近5年,学生参加“挑战杯”系列竞赛、创新创业竞赛、各类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1312项,其中国家级34项。毕业生每年就业去向落实率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用人单位每年对我校毕业生的综合评价满意度均在96%以上。学校是湖南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类优秀毕业生20余万人,其中一大批成长为知名专家学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行业领域的骨干管理人才。 
       “人生的路从这里延伸,青春的理想从这里腾飞,绚丽的蓝图我们描绘……”面向未来,湘南学院秉承“明德、博学、创新、笃行”的校训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牢记教育使命,扎根中国大地,解放思想,锐意改革,争创一流,努力朝着“建成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奋力迈进!

  •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成立于2009年,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不断深化办学特色和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以开拓创新精神,探索开创出多元化特色教育发展之路。2017年通过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20年学校荣获“广东民办教育四十周年突出贡献机构”奖。

    学校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腹地江门市,校园环境优美、设施良好,南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484亩,校舍建筑面积55.6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34.17万平方米,建有50多个设施完备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校内设立智能系统与大数据研究中心、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广东省学生协同创新孵化中心、广东省机器人应用技术创新基地、众创空间等实践基地,教学设施齐备,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超1.6亿元。

      学校设有智能制造学院、建设工程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财经学院、医学院、交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开设了50个招生专业,组建了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等6个专业群,大数据与会计、软件技术专业入选广东省品牌专业,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专业群、大数据专业群立项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形成了工、经、管、文、医、艺术传媒、大交通等全面发展的学科布局。

    学校积极引入科研机构和科技创新企业、博士后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以产、学、研、孵为目标,探索建设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机器人、智能数控、电子芯片产业为核心,融人才培养、研发、产业孵化、市场营销、培训服务于一体的新型科技创新园区。2020年被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大学科技园。

  •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隶属江西省国资委,现有东西两个校区,建筑面积44.2万平方米。下设信息工程、商务、机械、建筑工程、设计、环境与能源(材料)、旅游与航空七个二级分院和一个中专部,有从中专到本科各级各类在校生18000余人。专任教师近千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74人,并涌现出了全国、全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全省劳动模范等先进典型。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3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财政部组织的专家验收。
     学院建有150个校内实训基地,各类实训室两百余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5亿元。在省内高校率先建成宿舍空调和空气源热水系统,并建设了覆盖校园各重点部位的“天网”监控系统;建成教学、学工、图书、办公四大信息化平台,校园基本实现“数字化”和“一卡通”。学院有央财重点支持专业5个,省级特色和省级示范专业1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建成国家精品(共享)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51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院毕业生双证书率、年底就业率均在90%以上,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十年来唯一获此荣誉的高职院校)。

  •   1983年5月,学校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校名为广东财经学院;1985年6月,更名为广东商学院;2013年6月,更名为广东财经大学。经过30多年的发展,学校已建设成为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生24000多人的省属重点建设院校,是广东和华南地区重要的经、管、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基地。
      学校有广州和佛山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275亩,广州校区毗邻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佛山校区位于佛山市三水区云东海旅游经济区。现有校舍约71.9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718万元,图书447.35万册(其中纸质图书251.8万册);自主建成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1200多项。
      师资队伍  学校师资数量比较充足、素质较高、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现有专任教师1153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213人,副高职称教师35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41人。有珠江学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省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省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21人次入选广东高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9人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有广东省、广州市“十大中青年法学家”3人。2013年首次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人才培养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并不断完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实体课堂与虚拟课堂相结合、校内外教育资源相融合”的开放、协同、实用、有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科学精神、人文素养、专业知识和国际视野,勇于开拓创新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是全国首批两个经管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一,入选首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各1个,有市场营销、法学、金融学、会计学、财政学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市场营销是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经管类跨专业综合试验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企业仿真综合运作”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物流”2门课程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入选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获批为教育部首批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单位,是广东省经管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示范院校,国际化应用型会计人才协同育人平台获批为首批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稳居全省高校前列,其中本科生就业率连续13年保持在99%以上,研究生就业率连续3年在99%以上。
      学科建设  学校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体,坚持商法融合,促进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同发展,已形成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学科体系。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法学3个一级学科是省级优势重点学科。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统计学等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覆盖33 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和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拥有工商管理(MBA)、法律(MJ)、金融(MF)、保险(MI)、会计(MPAcc)、税务(MT)、公共管理(MPA)等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科学研究  学校坚持“求真、致用”的科学研究理念,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拥有2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财经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广东财经大学法治与经济发展研究所;1个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州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发展研究基地;珠三角科技金融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中心获批为首批广东省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广东财经大学开放型经济创新研究中心获批为广东省社科联首批建设“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近5年,教师承担国家级项目74项,省部级项目362项;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法学研究》等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268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274篇;出版各类著作201部,其中学术专著146部。2009年起,连续5年进入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发布的全国高校CSSCI来源期刊发文统计百强榜,稳居全国财经类院校前10名、广东高校前6名。《广东财经大学学报》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和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社会服务  学校坚持需求导向和“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社会服务理念,紧密结合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咨询服务。一批专家教授被聘为省政府参与决策咨询顾问、应急管理顾问和省市人大立法顾问、财经顾问等。学校先后与政府和社会各界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与广州市社科联共建“广州市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协同创新中心”,与广东省国税局、地税局共建校政协同创新平台“广东纳税服务研究中心”,与香港上市企业上海证大公司签约成立我国第一家关注微金融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广东财经大学证大微金融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与广州市地税局共建全国首个校政合作的税务干部进修学院;与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共建广东旅游产业集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与广东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共建广东福利彩票社会责任研究与实践基地。
      对外交流与合作  学校高度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坚持国际化办学思维,以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为目标,建设能够胜任国际化办学的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国(境)外交流与合作,稳步提升国际化水平。已与国(境)外70多家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化教育项目36个,包括:中外合作学历教育项目16个、国(境)外短期访学项目10个、假期学习项目6个、带薪实习项目4个。此外,还有各类中外合作国际预科项目等。获批“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本科国际商务专业实验班和广东财经大学—西澳大学本科金融学专业实验班两个中外合作教育项目。创建了“广东财经大学国际化师资海外研修基地•美国佩斯大学站”。
      在新的发展时期,学校将继续坚守“正心诚意,求真向善”的精神,践行“厚德、励学、笃行、拓新”的校训,秉持“习礼乐文,精于术业”的办学理念和“法治、科学、民主、阳光”的治校方略,彰显“商法融合、实践创业、多元协同”的办学特色,立足广东,面向社会,服务发展,努力建设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
     
     
     

  •     汕头中医药技工学校是2007年1月经原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的广东省一类技工学校(批准文号:粤劳社函[2007]14号),也是广东省内唯一一所中医药技校。学校设置中药、药物制剂、中药营养保健、医药物流、药品营销、康复保健、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健康服务与管理、茶艺九个专业,办学22年来培养中医药中、高级人才1万5千多名。

        学校拥有教师71人,其中“一体化”教师49人,研究生学历9人,医药相关中级以上职称34人。2018年完成国家级课题一项、省级课题一项、副主编国家级教材3本;多名教师论文获国家、省、市奖励,多人次获国家级、省级、市级荣誉称号。

         学校自2003年开展职业培训以来,率先在汕头市开设公共营养师、保健按摩师、养老护理员、家政护理员、育婴员、保育师等家政服务相关工种培训,13年至20年共培训持证人员14933名,2013年获省残联“国家级残疾职业人培训基地”,2015年底荣获“广东省家庭服务职业培训示范基地”荣誉,为汕头家政服务行业职业技能等级化、规范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2020年获“汕头市科普教育基地”。

        学校面向全国招收应往届初中毕业生。根据学校招生办近三年的招生数据显示,学生生源地主要分布汕头、揭阳、潮州等地区,占在校生人数的73%,这其中与潮汕地区老百姓对中医中药的喜好有很大关系。剩余27%主要来源于福建、江西、河南、四川等省份。

        学校力求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拟与企业开展顶岗实习生招聘、冠名办班、订单培养、院校教师实践、企业员工培训、短期工或寒暑假工、企业新型学徒制等的合作。

  •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7月正式挂牌成立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位于江门西江之滨,占地面积1100多亩,现有教职工780多人,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是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2022年度全国品牌影响力高职院校”(全省仅7所高职入选)。学校以“厚德、尚能、笃学、致用”为校训,秉承“技术立校、文化育人、开放办学、服务侨乡”办学理念,2018年成为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2020年跻身中国高职高专排行榜150强,2022年入选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建设单位,2023年7个专业上榜GDI智库高职专科A档专业(列全国第199位、全省第13位)。

         学校精准对接区域产业和社会发展需求,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智能制造与装备学院、材料与食品学院、人文教育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共45个专业,其中6个专业与本科院校开展专本贯通培养。现有国家级骨干专业、省级重点(品牌)专业9个,在建省级高水平专业群6个;获全国首届教材建设奖1项。建有省级以上实训基地19个,其中国家级6个。

          学校教学团队专兼结合,师资力量雄厚。现有高级职称教师近200人,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14人,“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占比78.5%,拥有省级教学创新团队7个、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建有省级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博士工作站,等等。

          学校极力构建“政校会园企+侨”协同联动长效机制。与台山市共建新宁学院,与市政协共建江门市政协委员学院。牵头组建的江门市职业教育联合会(江门市职业教育集团),是广东省第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教育社会团体。与江门国家高新区、江门市火炬创业园、新会智能制造产业园凤山湖园区等产业园区深度合作;与澳门旅游学院合作成立大湾区旅游职业教育联盟。与中石化、华为、联通、海目星等龙头企业合作共建一批产业学院;建成广东省首个华为 5G 移动通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与中车、海信、德昌电机等头部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订单班人才培养。学校入选“教育部信息化支撑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专业共建项目”首批共同体成员,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被认定为工信部产教融合型试点专业。已形成具有鲜明“侨”特色的“二引入三服务”(引入侨乡优秀文化,引入华侨资源办学;服务地方政府、侨资企业、华侨华人)体系。

           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1122NM”计划,积极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有省市级以上科研平台21个;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学校与市侨务部门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侨情咨询研究院,助力“侨都赋能”工程,为地方提供强有力的侨务智力支撑。

            学校致力匠心育人,学生德技兼修。构建别具江职特色的“12209”三全育人思政大格局,入选“全国职业院校传统技艺传承与示范基地”。近年来,江职学子囊括国家级、省级各类比赛奖项430多项,是全省近十三年来唯一一所连续七届捧得“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的高职院校。学校已累计培养各类毕业生10余万人,被广誉为“江门市招商引资的一张名片”,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创业率等指标均列全省高职院校前茅,是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 广西师范学院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项目学校,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试点学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组委托的学校,部属重点院校西南大学对口支援学校,广西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学校现有明秀、长岗、五合、武鸣4个校区,占地面积3514.53亩,学校图书馆藏书194.49万册,生均纸质图书103.37册,另有电子图书155.67万种,合作举办1所独立学院。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4693人,硕士研究生1362人。学校近年来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军训工作优秀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志愿助残示范基地等荣誉。
    2019年,我校预计共4624名学生即将走出校园,实现人生理想,服务社会。在此,恳请贵单位一如既往地给予我校大力支持,选用我校毕业生,给学子一个施展才华、回报社会的机会。
    我们诚挚邀请贵单位来校举办专场招聘会或参加我组织的大中型综合招聘会,选拔录用优秀毕业生。我们将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周到的服务为您提供一切便利的条件! 
    我们真诚地期待您的来访!预祝我们合作愉快!
     

  •   青海大学坐落于高原古城——夏都西宁。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了一所以工、农、医、管、经、理、法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占地3000余亩,面向全球和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目前全日制在校生25871人,其中研究生5003人、本专科生20868人;学校现有教职工5429人(其中教学科研单位2244人,附属医院3185人);专任教师1400余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700人;目前,有正高305人(其中二级教授20人),副高67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0人。

      2004年学校成为青海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同建设的“省部共建”学校;2008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2年入选全国14所“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高校行列;2016年成为国家首批百所创新创业示范校;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成为教育部与青海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2019年澜湄青创赛系列活动进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 2021年获批水利工程、草学等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获批数量名列全国高校第三;2022年成功入选全国147所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生态学学科再次入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现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2个、省内一流建设学科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涉及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8个;有交叉学科1个;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5个涉及96个专业领域;有本科专业69个,全国黄大年式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一流(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名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综合改革项目、名师工作室等57个;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字头实验室7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部级实验室20个,省级实验室51个;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有部省合建盐湖化工、生态农牧大型系列研究设施。2016年以来,学校获批科研项目3248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1项,科研经费总计达21亿元,鉴定科研成果100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全国争先创优奖3项,省部级及以上奖119项、青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3人次。

      学校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三江源生态保护、高原农牧业、高原医学、藏医药学、盐湖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人才,为青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以“创百年学府,育产业精英”为愿景与使命,遵循“育人立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特色荣校,制度治校”的办学理念,立足广州、面向珠三角、服务广东,深入推进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技能突出,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进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先后被民政部授予“全国民办非企业单位优秀服务品牌”称号;被省教育厅评为“广东省就业工作督查优秀等级”,并荣获“最具竞争力提升院校”称号。学校还先后荣获“广东最具就业竞争力民办学院”殊荣。
    学校设有六院一部,专业设置以工科类专业为主,经、管、文、艺类专业协调发展,现有招生专业38个,其中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财政重点支持专业5个。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近五年来学校先后有100多项科研课题获立项,科研经费位居全省民办高职院校第二。
     

  •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原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工科为主,经济、管理、文学、理学、艺术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应用型学校。2006年由广州云峰企业、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创办,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系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瞄准区域产业发展和新工科建设,积极推进学科链、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学校现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省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质量工程特色专业11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省级立项科研平台3个。

      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立校之本,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区、社团组织等特色鲜明的教育实践平台得到充分锻炼,并在各类学术科技竞赛及创新创业竞赛中屡创佳绩。2018年至今,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共获得国际性赛事奖项105项、国家级424项、省级941项。

      18年来,学校累计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5.2万人,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学校先后获得“中国最具就业竞争力院校”“全国学生最信赖的十佳独立学院”“全国最具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等殊荣。在校友会网发布的2022年中国大学排名中,学校位居中国民办大学理工类第七位,是六星级中国顶尖民办大学。

  •   哈尔滨师范大学坐落于素有“冰城夏都”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哈尔滨,是黑龙江省教育、艺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学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是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2022年12月,学校入选黑龙江省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项目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哈尔滨师范大学创建于1951年。其前身是肇始于1929年创办的东省特别区美术专门学校,1947年更名为松江省立行知师范学校。后经历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1951—1956年)、哈尔滨师范学院(1956—1980年)等重要发展时期,1980年定名为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以“行知精神”为代表的大学文化,恪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师准则,践行“敦品励学,弘毅致远”的校训精神,凸显思政引领和教师教育办学特色。学校先后获批1个“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4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全国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学校先后荣获“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学校在哈尔滨市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54.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1.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近29.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亿余元。建有以校史馆、文博馆为核心的四馆一体的展览中心。图书馆馆藏文献总量1200余万册,是“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

     

    学校设有25个学院,80个本科招生专业,建有一批省级重点一级学科(群)和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学校具有完备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体系,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是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材料科学、化学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学科排名前1%,并跻身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行”500强。在黑龙江省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项目遴选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美术学、外国语言文学、地理学等6个学科入选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省优势特色学科);世界史、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等4个学科入选培育学科(基础学科),教育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入选培育学科(急需空白学科)。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由哈工大与深圳市政府合作共建,是哈工大的一个校区,是广东省、深圳市的一所大学。哈工大(深圳)以全日制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为主、非全日制教育为辅,是首所进驻深圳招收本科生的中国九校联盟(C9)成员、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哈工大(深圳)的前身是始建于2002年的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始建于1920年,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一所以理工为主,理、工、管、文、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重点大学,是中国九校联盟(C9)成员,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哈工大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使命,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形成了“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培育了精神引领、典型引路、品牌带动的思想政治工作传统,涌现出一大批全国先进典型。

    哈工大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形成了由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和支撑学科构成的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涵盖了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学校现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10个一级学科排名位居全国前五位,其中力学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哈工大共有17个学科位列A类,学科优秀率(A类学科占授权学科的比例)位列全国第六位,A类学科数量位列全国第八位,工科A类数量位列全国第二位。

  •        九江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有公办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院校,办学历史可上溯至1901 年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创办的但福德医院护士学校,现办学体制为“省市共建、以市为主”。
           学校坐落在长江中下游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九江市,地处赣、鄂、湘、皖四省交界区域,位于庐山之麓、长江之滨、鄱阳湖之畔。名城、名山、名江、名湖造就了九江学院的灵气,尤其是具有千年历史、享有“天下书院之首”美誉的白鹿洞书院,更为九江学院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学校占地2850多亩,现有主校区、浔东校区、庐峰校区、南湖校区、八里湖校区五个校区。2018年,在九江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在主校区东侧新建占地约1380 亩的新校区和占地200亩的高端人才公寓。现有校舍面积105万平方米。下设22个二级学院,1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1 所附属口腔医院。2018年招生的本科专业80个,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3.4万余人。现有国际贸易、凝聚态物理、植物学、材料加工工程、旅游管理、化学工程与工艺、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中国古代文学、思想政治教育、会计学等省级重点学科,国际经济与贸易、生物科学等国家级特色专业。
          学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创新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35个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以及223个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十二五”以来,共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12 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全员育人,积极探索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开展以创新创业、好习惯、国学素养等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教育”。建立了“五三二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抱团创业、集群创业、无缝创业、多样创业、新式创业等特色,得到江西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并荣获“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示范单位”称号。
     

  • 广东省技师学院是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直属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副厅级公办的国家重点技工学院校。学院现有占地面积335亩,拥有博罗校本部和广州校区两个教学区,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全日制在册学生14526人,现有11个教学系,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汽车维修、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网络应用4个国家级品牌示范专业;共开设65个专业,其中高级工以上专业40个,职业技能鉴定工种44个,年培训量4.7万人次,年鉴定量达2.1万多人次。建有院内专业实训教室148间,技能大师工作室16间。
    学院有高级职称教139人,双师型教师428人(占教师比例94.9%),其中有1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位国务院特殊津贴、5位全国技术能手、3位全国优秀(模范)教师、1位获全国高技能人才培训突出贡献奖、2位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9位广东省技术能手。近几年,学院获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奖39项,专利20项,获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奖39项,正式出版教材139本,公开发表论文652篇,教研成果获奖343个,获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电子技术项目全国唯一参赛资格。
    学院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是人社部授予的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国家级示范性职业培训教师培训基地、人社部“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试点单位,是团中央授予的全国青年创业培训基地,是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电子技术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广东省“校企双制”办学试点单位。已培养输出7万余名技能人才。为促进就业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和转型做出了较大贡献。

  •   宜春学院地处赣西中心城市——江西省宜春市。宜春自古就有“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的美誉,是国家第一批生态试点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

      宜春学院的前身是1958年创办的宜春大学。2000年1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宜春师范专科学校、宜春医学专科学校、宜春农业专科学校、宜春市职工业余大学合并升格为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现有本部校区、北校区和新校区三个校区,占地近2000亩,有全日制在校生19000余人。其中2024届本科毕业生5028人。

      现有19个教学院,10大学科门类、64个本科专业。有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省级一流学科1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个,省级一流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教育部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9个。教育部“新农科”项目2项、“新工科”项目1项。省级重点产业学院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

  •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之滨、英雄桥畔,是省教育厅直属公办普通高等学校,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省“双高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58年的江西省机械工业学校,1984年与江西省机械技工学校合署办学,2000年南昌矿山机械研究所成建制并入学校,2002年升格举办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现有下罗、赣江新区、青云谱、梅岭四个校区,设有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车辆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锂电科技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和基础课部、马克思主义学院2个教学部以及1个矿山机械研究所。开设专业52个,其中,专升本联合培养专业3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2个、国家级骨干专业5个、省优势特色专业3个,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建设与区域重点产业高度契合的智能控制、信息技术、汽车制造等6大专业群,支撑构建智能制造专业集群。学校现有校内外专兼职教师、行业导师860余人,专任教师中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2023-2025年)培养对象、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人选、省教学名师、省技术能手、省赣鄱工匠等各类人才80余人。建有“王伟雄模具钳工大师工作室”“董理工业机器人技能大师工作室”“胡丹丹移动机器人技能大师工作室”“柳荣华数控车工大师工作室”等国家级、省市级大师工作室9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个,荣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3部教材入选“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学校“智能制造技术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被认定为省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 江西工程职业学院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79年创办的江西省森林工业技工学校和江西广播电视大学1983年开始举办的全日制普通专科。2003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江西省森林工业技工学校成建制并入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在此基础上,2004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江西工程职业学院。
    地理位置优越。学院位于南昌市西湖区安石路69号,是南昌市中心城区唯一一所高职学院。学院东沿抚河公园,南临象湖公园,西靠洪城大市场,北望名楼滕王阁,是一所环境优美的景观园林式文明院校。学习之余,一出校门,从东、北、西三方向就可步入都市生活区,是莘莘学子学习、生活的理想场所。
    办学理念先进。学院致力于“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开放融合为手段,培养‘工、商融通’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开放融合”就是充分发挥“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实现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专业与市场有机相融、证书与行业紧密对接、教学与生产有效结合。“工、商融通”就是充分发掘学院教育资源,以辅修专业、开通识课等形式培养“就业领域广、发展空间大、可持续性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院的办学理念得到中国科学院院士潘际銮、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全国著名高等教育评估专家胡显章等专家的充分肯定,并为学院题名题词。
    办学条件优越。学院是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高校,教学手段现代化,建有全省最先进的现代化远程开放教学系统,拥有教育部、财政部计算机应用实训中心1个,教育厅、财政厅计算机技术实训中心1个,教育部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重点建设专业(建筑工程技术)1个,省职业教育技能实训基地4个(电子商务、数控技术、建筑工程和物联网应用技术)。学院依托远程开放教育网络,建有20多个仿真实训室和集学生实训、技能鉴定、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实训体验中心。让学生不出校园,即能体验职场氛围,熟悉职场过程、学习职场技能,适应职场岗位需要。
    师资力量雄厚。学院拥有一支以全国优秀教师、江西省教学名师、江西省学科带头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师傅)为骨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69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11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聘请企业兼职教师70多人。
    专业门类齐全。学院设有信息工程分院、环境与建筑工程分院、机电工程分院、会计分院、人文艺术体育分院、电子商务分院六个专业学院。专业门类以工科类为主,兼有财经、旅游、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类共35个专业。几年来,学院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已建成教育部专业服务产业重点建设专业1个,江西省省级特色专业1个,江西省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9门。就业渠道畅通。学院与全国60多家企业成立“校企合作联盟理事会”,为学生提供优质、便利的实习实训和顶岗就业。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稳居全省中上水平,就业质量名列全省前列。学院秉承“厚德敏行、博雅精工”的校训,弘扬“自强、求知、有为”的校风,以有效满足学生成长、成才、成功需要为原则,搭建多条“通本”通道。
    学院正以优质的办学资源,优秀的教学质量,优良的毕业生安置,为建设“综合性、特色化、高水平、开放融合式”现代高等职业学院而不断努力。

  • 江门市工贸职业技术学校前身是江门市工业中等专业学校和江门市财贸中等专业学校合并后的江门市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于2011年经江门市政府批准重组建立,由江门市教育局领导,江门开放大学(原江门电大)直接管理的市属公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办学的主要任务是:全日制高中阶段职业技术学历教育、相关专业的技术技能培训等。

    学校校训:自强不息、奋发图强,以人为本,服务社会。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体现了学校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以“自强不息、奋发图强,以人为本、服务社会”为校训,既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历史精神再现,又是现代人孜孜以求的适合于竞争、发展的时代精神体现。

    学校办学理念:“以知识育人、以技能养人,以教育强人、以制度立人”作为学校办学理念。以知识育人、以技能养人反映的是中职教育的职责和特点,以培养实践型、应用型蓝领人才为己任;以教育强人、以制度立人反映的学校坚持育人先育德,树人先立志的思想观念。

    为了能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发展,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启动并完成内部机构改革,设置了党政办公室、招生合作部、教务教学部、学生管理部和资源保障部五个职能部门,理工专业部、文经专业部和综合专业部三个业务部门。

    学校与企业合作项目意向有:顶岗实习、跟岗实习、认识实习、共同开发课程共享师资、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实践基地、冠名班、订单培养班等。

  •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是经过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江西省唯一一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学校创办于1960年,前身为九江船舶工业学校,先后隶属第一、第三、第六机械工业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1999年3月,学校由国防科工委划转至江西省人民政府管理,是江西省教育厅直属高职院校,全国首批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10所学校之一。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秉承“德行大道,技承天工”的校训,弘扬“船舶军工特色”的校园文化,先后被评为“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50强”“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
    学校建有濂溪、十里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400余亩,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设有8个二级学院、4个教学部门,共开设66个专业,形成了以先进制造、电子信息、船舶工程为主要特色,兼有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等多门类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拥有5个国家示范专业、2个教育部提升服务能力专业、2个全国机械行业创新专业、2个全国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点、8个国防军工特有专业、3个省级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7个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8个省级高职高专示范专业以及3个全国机械行业特色专业。

  • 南昌工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民族教育特点突出的全日制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坐落于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占地面积1183.5亩,校舍建筑总面积56.2万平方米,校园山水相依,设施齐全、功能完备。
    学校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院、传媒设计学院和民族教育学院、体育学院、基础教育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开设有40个本科专业和33个专科专业,涵盖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和教育学等7个学科。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513人,其中专任教师113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368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82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6人,教育部民族预科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3人,二级教授4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2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3人,省高校教学名师6人。
    学校现有在校生共22118人,其中本科生14424人,专科生6955人,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生739人;少数民族学生共有10029人,其中新疆籍学生1371人,西藏籍学生2087人。
    学校现有江西省汽车零部件数字化制造工程实验室、江西省智能楼宇网络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省级众创空间、南昌市DME光电工程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等13个平台。拥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升本以来,完成省部级纵向项目(课题)203项,发表论文(出版专著)2105篇(部),获得127项实用新型专利。
    学校毕业生以爱岗敬业、基础扎实和技能突出获得社会和用人单位肯定。升本以来,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386项,已毕业三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呈现稳定上升态势。2016年被江西省教育厅评为“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现为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和江西省教育厅“以增强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少数民族本专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和“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综合改革”的“两项改革”试点单位、江西省人民政府“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院校”。

  •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是一所有78年办学历史的国家公办高职院校。学院坐落在柳州职教园区的中心区域,校园占地面积1003亩。学院集学历教育、成人教育、远程教育、国际留学生教育和技能培训于一体,致力于培养城市化进程中的现代服务业高端技能型人才,设有师范教育系、经济管理系、机电与汽车工程系、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系、信息工程系、五年制工作部、公共教学部等七个教学系部;开设有39个三年制高职专业及方向,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4000多人。
    学院坚持国际化发展道路,招收来自印尼、英国、美国、俄罗斯、匈牙利等国家的留学生,目前在校留学生近440人,是广西高职院校中招收留学生最多的院校,也是广西唯一一所荣获“全国高职高专国际影响力50强”称号的高职院校。
    学院坚持项目引领,深化产教融合,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汽车集团、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广西众诚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武汉厚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中海国际物流集团、小红帽幼教集团等80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实行订单培养、合作办学;与泰国、印度尼西亚的高校和企业合作,将学生升学和就业的渠道扩张到了海外。毕业生就业率每年均达93%以上,超过全区高校平均水平,多次获得“自治区优秀就业单位”奖。

  • 阳江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83年,1996年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3年4月被国家教育部、人社部和财政部批准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第三批立项建设学校, 2016年通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验收。学校占地面积80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教学设备先进、配套设施完善,建有各类实训场室60多个,设备总值超过1亿元,校外实训基地60多个。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200多人,现有学生3000多人。

      学校以就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开设有学前教育、汽车维修、电子商务、机电技术、平面设计等10多个专业,现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1个、省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省中职课改实验专业2个。经过多年建设发展,学校已发展成为立足阳江、面向全省,集学历教育、职业技能鉴定及就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教育基地,是粤西地区职业教育的龙头单位。已为珠三角和阳江地区输送了大批高技能人才,毕业生职业道德好,业务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连续三年98.5%以上。

  •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创办于1964年,是江西省唯一一所以培养外语和外经贸应用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现有在校生15000余人。学院是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商务部共建院校,全国首批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基地。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办学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先后被确定为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优质省级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全国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示范校、江西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江西省首批应用型本科人才试点院校、江西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立项单位,获得“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省、市“文明单位”,“全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全省高校平安校园示范学校”等荣誉。连续两年荣获全国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

      教师团队素质优秀。学院现有教职工700余人,副高以上149人,博士30人,外籍专任教师16人,留学归国教师50余人,硕士学历(学位)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5%。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级模范教师、百千万工程人选、青年井冈学者各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骨干教师13人。

      办学特色鲜明突出。学院突出“外”字办学特色,设有英、日、德、韩、法、阿、西、葡、俄、意、波斯等11个语种,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官方语言7种,涵盖90%以上国家,是全国开设外语语种最多的公办高职院校。现有专业47个,在校生达15000多人,其中涉外专业26个,占全院学生总数近70%。建立了“外语+”专业特色教学体系,形成了“外语+电子商务”、“外语+工程管理”、“外语+旅游”、“外语+会计”等特色专业群。

  • 江西工程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应用型本科院校,坐落在新型工业城市——江西省新余市。江西工程学院始创于1993,1992年经江西省教育委员会批准成立全日制综合性高等院校,1997年列为江西省首批高等教育国家学历文凭考试试点院校,2001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晋升为具有独立颁发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资格,并纳入国家普通高等招生计划的普通高校。2014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学院校园占地面积2060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校产达9亿元。学院目前设置20个本科专业,56个专科专业,教职工1000多人,现在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5000多人,2018届应届毕业生5000多人,2019届本专科毕业生3500多人。学院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名列全省高校前茅,培养的毕业生享誉全国,创造了教育领域的“新余现象,江工效应”。江西工程学院建校以来,始终秉承应用技术型的教育理念,紧随时代脉搏,强化内涵发展,深度探索“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国际交流” 等开放式办学模式,热诚欢迎有意愿、有实力的企业来校洽谈校企合作事宜。

  •   江西财经大学是一所财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法、工、文、理、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财经学府。办学以来,学校秉承“信敏廉毅”的校训和“敬业乐群、臻于至善”的大学精神,形成了培养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办学特色,锚定“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标杆大学两个目标,努力建设高水平学术研究型大学,朝着“百年名校”江财梦奋力迈进。

      学校设有工商管理学院(MBA教育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国际经贸学院、经济学院、金融学院、统计学院、信息管理学院、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软件与物联网工程学院(用友软件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法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国防教育部)、马克思主义学院、虚拟现实(VR)现代产业学院共17个教学学院,国际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创业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共4个管理型学院,以及1个独立学院。现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文学、理学、艺术等学科门类;拥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统计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共7个博士后流动站;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统计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共7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42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74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54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产业经济学);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应用经济学、统计学获评A-等级(全国前10%),工商管理获评B+等级(全国前20%),理论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法学获评B等级(全国前30%),公共管理获评B-等级(全国前40%);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入选“江西省一流建设学科”。

      通过多年发展,学校形成了以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为补充的办学格局。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长期以来投档线和录取平均分位于江西高校前列。全日制本科生2.5万人,各类研究生6千余人。办学以来,已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30余万,多数校友现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甚至成为商界、政界、学界的精英。近三年,《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江西日报》、江西卫视等众多中央和地方媒体对学校进行了近千次的报道。

  •       江西理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江西冶金学院,1988年更名为南方冶金学院,2004年更名为江西理工大学。学校曾先后隶属于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2013年成为江西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理工结合,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博、硕士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并举,面向全国招生和就业并有权接收华侨及港澳台学生和留学生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宝钢教育奖评审高校;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和钢铁工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被誉为“有色冶金人才摇篮”。
          学校在赣州、南昌两地有4个校区,校本部位于享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客家摇篮”、“红色故都”之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赣州市。学校1958年开办本科教育,1980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2013年开始博士研究生教育。现有13个学院,18个科研院所,全日制在校生近2万5千人。毕业生以其专业适应性广和“为人诚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的特点而广受社会欢迎,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江西高校前列,并于2011年荣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五十强”。据中国“世界500强”企业CEO毕业院校排名榜显示,我校在2012年中国“世界500强”企业CEO毕业院校并列第5位。据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显示,我校在2014 年“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中名列第94 位。

  • 广西大学坐落于风景如画的广西首府南宁,是广西办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是广西唯一的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部区合建”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2.13万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70多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25.32亿元,馆藏文献总量870万册(含学院资料室)。学科门类齐全,哲、经、法、教、文、理、工、农、医、管、艺等11大门类,2020年招生本科专业67个,其中37个专业按15个大类招生。下设25个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7704人、全日制研究生11049人、留学生及港澳台生2267人。现有1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2个“部区合建”一流学科群,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8个广西一流学科,2个广西一流(培育)学科,13个广西特色优势重点学科,20个广西重点学科,19个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1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和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和一批广西重大科技创新基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良种培育中心、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

    面向未来,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的目标任务,按照建校“百年目标、三步实施、五个一流、六条方略”的规划思路,努力培养新时代有社会责任、有法治意识、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力、有国际视野的“五有”领军型人才,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内涵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广东理工学院创办于1995年,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地处珠三角核心区、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城市肇庆市,校园总占地面积1520.62亩,近年来,学校多次获得国家、省级的表彰和授予荣誉,主要有: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民间组织”,连续十年被授予“广东高等教育院校(民办)竞争力10强单位”称号,先后获得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科研单位,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试点单位,广东省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孵化基地等称号。

      学校面向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探索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以工科为特色,工、经、管、文、艺术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和教学——就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重点部署并加强工科学科专业建设,重视与地方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关联的应用技术研究,在机器视觉与智能检测、智能制造等方向上已取得实质性成果。建立了肇庆(高要)智能制造研究院与机器视觉与智能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7年研究院被评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肇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被评为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肇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校坚定不移地加大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投入,2014年以来,投入实验室、实训室建设经费达到17000万元。建成了一批成系统、装备先进、与工程实际接轨的实验实训室,为探索应用科研、教研和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良好条件。

      学校将继续秉承“修德、求是、笃行、创新”的校训,坚持崇尚科学,打造品牌,注重内涵,服务创新的办学理念,不断进取,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能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应用型、创新型、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大学。

     

  •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华侨学府,是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广东省共建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中央统战部管理。学校在广州、深圳、珠海三地设有五个校区,学校学科齐全,文理工医兼备,设有37个学院,58个系,27个直属研究院(所);有本科专业10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1种;有博士后流动站19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结构优化,有专任教师2743人,其中两院院士(含双聘)7人,长江学者(含特聘教授、青年长江)16人,杰青、优青获得者41人,“珠江学者”51人,教授887人,副教授1063人,博士生导师1015人,硕士生导师1944人。学校目前有全日制学生42228人,其中本科生28257人,研究生13971人,来自110个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校华侨、港澳台和外国留学生12808人。

    学校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4个、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1个、广东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14个。学校的工程学、化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 植物学与动物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总论、神经科学与行为学12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30个一级学科上榜,数量位列全省高校第三,其中新闻传播学获评A-,应用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工商管理获评B+。

    新时代全体暨南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及暨南大学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弘扬“忠信笃敬、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的暨南精神,坚持“质量是生命、创新是灵魂”的办学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实施“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为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位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美誉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南昌市,地处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黄家湖畔,是经国家教育部确认的全国首批全日制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学校下设土木建筑分院、机电工程分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分院、经济管理分院、人文法学分院、艺术与体育分院六个分院和基础学科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实验实训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等,开设有38个本科专业,在校生近13000人。
    优良的办学条件、秀美的校园坏境。学校占地面积2200余亩,总建筑面积42余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施总值达6600余万元,拥有各类图书107余万册、电子图书2130G。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702人,副高以上职称占教师总数的32.22%。建有现代建筑风格行政大楼、教学大楼、实验实训大楼、图书馆、专家楼、室内体育馆、学生公寓等。配备有大型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计算机中心和物理、机械设计、汽车、检测技术、力学、建筑材料、电工、电子、数字逻辑、通信、单片机、网络工程等实验室。建立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就业实习基地190个。

  • 株洲市生物工程中等专业学校创建于1985年,其前身为湖南农学院湘潭分院,初始校名为攸县第一职业中学。1995年更名为攸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1998年晋升普通中专,更名为株洲市生物工程中等专业学校。2000年-2005年先后合并(接管)攸县成人中专、攸县教师进修学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攸县工作站。2008年牵头成立攸县职教中心(2013年通过湖南省示范性职教中心验收),2012年挂牌成立攸县社区学院。发展至今,学校已成为一所集中专学历教育、成人专本科教育、教师培养和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
       学校总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固定总资产2亿6千万元(均含正在建设中的新校区)。教室全部装备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施,各类实验实训室48间,校内实习实训生产线1条,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6处,校企合作单位32家。
    现有在岗教职工164人(含兼职教师),专任教师117人,研究生学历6人,本科以上学历100%,双师型教师49人,市级学科带头人5人,省级专业带头人2人,中高级职称比例达到80%。
    对接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形成现代农业机电和现代农业服务两个专业群,开设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模具制造技术、电子技术应用、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商务英语、旅游服务与管理、音乐(幼师方向)、工艺美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等10个专业,在籍学生近两千人,年短期职业技能培训超过一万人次,电大学员一千一百多人。
        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1.形式灵活多样。一是全日制中专学历教育;二是专、本科成人学历教育,隶属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免试入学,开放教育;三是教师培养,是攸县教师培养培训中心;四是职业技能培训,是攸县职教中心牵头学校,与煤炭、安监、劳动、财政、电力、民政、水利、工业园等10多个部门建立了培训合作关系,覆盖率达到90%以上。2.就业高考并举。与华为科技、深圳富士康、东芝(南海)家电、湖南益力盛、美的-华菱、北京翔宇通用航空公司、阿里巴巴、湖南车先生等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企业专家亲自授课,就业有保障,就业率100%;开设对口高考班,瞄准升学目标,核心团队执教,二本上线率和绝对人数连年居于市内同类学校之首,大批学生考入湖南师大、农大、工大、科大、南华等高等学府深造。
        办学至今,学校获得了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湖南省重点职业学校、湖南省示范性职业学校、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株洲市卓越职业学校、株洲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株洲市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株洲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攸县教育工作红旗单位、攸县地方产业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等40多项荣誉。湖南日报、湖南电视台、三湘都市报、株洲晚报、攸县电视台、红网等知名媒体都对学校的办学特色与成就进行了专门的报道。
        攸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积极谋划职业中专新校区扩容建设。主校区定址县教师进修学校,投入近2亿元,瞄准5000人目标,按照国家示范校标准进行建设。着力打造全市乃至全省一流职业学校。目前,主体建设工程已基本结束,后续工程正在积极启动之中。届时,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所市内一流、省内先进的现代化的职业学校。

  •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湖南省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学校主要依托湖南国际经贸职业教育集团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依托中非经贸合作职业教育产教联盟大力开展国际合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和湖南“走出去”战略提供智力和人力支撑。一、学校基本情况1.历史沿革学校前身是1954年创建的由湖南省粮食局主管的湖南省粮食学校和1978年创建的由国家外经贸委主管的湖南省对外经济贸易学校,2003年两校合并升格组建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由省商务厅主管,2010年经省政府同意更名为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办学近70年以来,累计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近10万人。2.办学规模学校于2012年整体搬迁至长沙市望城区丁字湾街道,占地面积706亩,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学术交流中心、文体中心、食堂、学生公寓等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0,500人;现有教职员工512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20人,硕士及以上学位222人。

      学校对接湖南商务和外向型经济产业,构建了国际商务、电子商务、国际旅游、国际财经4个特色专业群,设立了国际商务学院、商务外语学院、会计学院、电子商务学院、旅游学院、艺术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开办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酒店管理、空中乘务、电子商务、软件与信息服务、室内艺术设计等30多个专业。4.办学成绩学校是首批湖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全国外经贸行业外向型人才培养基地、湖南省高职“双一流”项目建设高校。先后立项国家级、省级重点职教建设项目50余个;2018年,学校国际商务、电子商务、国际旅游等3个专业群立项为湖南省高职院校“双一流”特色建设专业群。2020年,学校牵头组建的湖南国际经贸职教集团获评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同年11月,依托中非经贸博览会,学校牵头组建了中非经贸合作职业教育产教联盟。

  • 南昌航空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由原化学工程系(1978年4月创建)更名创建。自1978年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人才7000余人,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300余人、研究生450余人。现有环境工程、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四个本科专业,下设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应用化学系、材料化学系、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系、基础化学教学部(实验中心)。

     学院现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环境科学与工程(07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08工学)、化学和市政工程四个学术学位硕士点,以及资源与环境、材料与化工两个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点。其中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江西省“双一流”高峰优势学科,学科评估为优秀,同时也是江西省高校示范性硕士点,在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中排名32名,已是连续第二年位列百分段位20%。

     学院拥有重金属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持久性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循环利用高水平及重点实验室,获批“环鄱阳湖流域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拥有“江西省重金属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工程实验室”和“江西省造纸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省级重点科研平台、省创新驱动“5511”工程科技创新平台。

    学院共有125人,其中专职教师109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61人)比例达56%,博士学位教师(82人)比例达75%,硕导83人,博导7人。学院目前共拥有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得者1人、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国家级百千万工程人才3人、国家万人计划1人、全球高被引和中国高被引学者4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井冈学者2人、省“555”赣鄱英才人选5人、省双千计划入选者9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4人、省百千万工程人才人选12人、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人、省创新驱动“5511”工程项目资助人选2人、省高校学科带头人4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7人、江西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3人,以及其他国家和省部级人才50余人次。

     近十年来,学院承担各类科研、开发、技术服务项目200余项,科技到款经费2亿余元,获批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课题10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

     近十年来,获江西省首个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等国家科技奖5项和省部级奖40余项;发表SCI论文6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55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授权发明专利600余项,成果转化20余项,为企业创造利税40亿以上。

      近十年来,本科生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和表彰200余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0余项。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并实现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零”的突破,多次荣获全国挑战杯大赛二、三等奖,以及全国高校环保科技创意设计大赛银奖和全国环境友好大赛三等奖等国家级学科竞赛奖项。

  • 我校是一所隶属于江西省财政厅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60年的江西省财务会计学校,1988年升格为江西财经学院九江分院(普通专科),2002年更名为江西财经职业学院。2009年被列为首批“江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2年学院被教育部评选为50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3年荣获教育部“全国大学生满意度50强高校”;2013年被教育部、财政部评为全国首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优秀单位。

    学校设有会计学院、数字经济学院、财税金融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旅游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本科部、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中心)及思政部、基础部等14个教学部门。开设会计、审计、财务管理、金融、证劵、保险、建筑工程、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物业管理、报关、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计算机技术、动漫、商务英语等40多个专业。毕业生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每年共有5000多学生毕业。

    学院地址:江西省九江市青年路96号     邮编:332000

    邮箱:zjb8139733@163.com              联系人:符老师

  • 广西民族大学创办于1952年,原为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广西分院,1953年更名为广西省民族学院,1958年更名为广西民族学院,2006年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建设高校。现任校党委书记卞成林教授,校长谢尚果教授。

    党和国家历届领导集体始终关心和重视广西民族大学的建设和发展。1958年,毛泽东主席在南宁人民公园接见我校师生代表;1990年11月,江泽民总书记来学校视察时,称赞说:“这里的环境很美,是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2006年11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越南时,亲切接见了我校在越南讲学、留学的师生代表;2010年5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到学校考察工作,勉励师生要倍加敏于求学、学有所成、锻炼成才,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13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来我校视察调研。朱德、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帕巴拉•格列郎杰、陈毅、阿沛•阿旺晋美、赛福鼎、司马义•艾买提、尉健行、周铁农、李铁映、李兆焯、陈至立、罗豪才、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学校视察。

    学校现有相思湖校区、思源湖校区和武鸣校区三个校区,占地面积约3600亩,校园建筑面积887298平方米,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2312.33万元,图书馆藏书187.8739万册,中文、外文电子期刊3063138种,中文、外文现刊820种,电子图书723.7631万册。现有24个学院(含1个独立学院),学科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我校现有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共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13个类别的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82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建成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2个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基地。

  •        广州市增城区职业技术学校是全国公办重点中职学校、广东省示范性中职学校、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1984年由普通高中改办为职业类学校,三十多年办学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为增城当地及周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校国面积367亩,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

           学校现开设有国控专业学前教育,广东省重点专业电机电器制造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广州市重点专业会计事务,优势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美容与装潢、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锁具制造技术、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护、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平面设计、电子商务,特色专业服装设计与工艺、幼儿保育、婴幼儿托育、园林技术等19个专业。有实验实训室110多间,在校学生4000多人,教职工300多人。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激场生命,发展技能,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打造全日制中职教育、短期培训和技能鉴定多元办学的中职名校。学校是广州教育8时代应用实验学校、广州市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教育厅中职生本教育实验学校、广东省中职教育校长挂职培训基地、国家环境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特色教育示范基地。

           学校积极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坚持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紧紧依托新塘商会增江商会、中新商会、广州市经济开发区、增城区经济开发区,先后与北汽集团、广汽集团、LG(中国)、LG(广州)公司、广州数控、广汽菲克汽车有限公司、广州明毅电子机械有限公司、广州金邦液态模银技术有限公司、松下电子材料(广州)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协议,这些企业己成为我校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同时学校与广州数控、广州金邦、广州明毅等企业签订了单式培养协议,创新了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大力推进中高职融通,为学生搭建升学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参加高职类“3+技能证书”考试、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和中高职三二分段招生等方式进入全日制大学学习深造。近年来,学生的升学意愿越来越高,我校的升学人数逐年上升。目前,学校与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广东水利电力职业学院、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合作办学。

            学校大力发展学生技能,高度重视技能竞赛工作,每年的5-6月举行全校性的“技能月”活动。2019年,经市赛选拔,我校有18个项目参加广东省技能竞赛,5个项目代表广东省参加了全国技能大赛,国赛获奖数位列广东省第一,全国第十。

            乘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春风,学校正迈开改革创新的步伐,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求真务实,奋发进取,阔步向前!

  •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

           由于近些年医疗设备人才贮备较少,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创办:智能医疗装备技术、医疗器械经营与服务专业,打造现代化医疗设备相关人才(方向包括:医院设备科、放射科、信息科等),涵盖了医疗设备的生产与研发技术、使用操作技术、维护保养技术、医疗设备销售与售后等工作岗位专业知识。

  •       华南农业大学(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始建立于1909年,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校园坐落广州市,土地总面积8261亩,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了“五湖四海一片林的紫荆校园”环境。

           学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着力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设有25个学院(部),现有在校生5.1万余人(含留学生),其中本科生3.9万余人,研究生1.2万余人。2023届毕业生12387人,其中本科毕业生9170人,毕业研究生3217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8个。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秉承“修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弘扬“笃学明德、躬行践履”的丁颖精神,坚持“以农为本不能忘,农业特色要弘扬,走向综合有选择”,守正创新、奋勇争先,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朝着建成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勇毅前行。

  • 新会技师学院(江门新会高级技工学校)创办于1987年, 是国家重点公办院校,2019年12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升格为技师学院,成为全省首家县区级的技师学院。学院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广东省粤菜师傅培训基地、江门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2010年11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9年获团中央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新会技师学院办学条件优越,拥有一支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技能强的“ 一体化”教师队伍,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148人。设有省级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和电气、模具、数控加工、工艺美术、电子商务、电子技术、古典家具等多个江门市技能名师工作室。制冷设备运用与维修专业、现代物流专业是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学校坚持以培训就业服务、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为重点,一专多能,讲求实用。师生多次在省市乃至国家级的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新会技师学院拥有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学生干部队伍,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成立有篮球队、足球队、动漫、司仪、音乐、街舞、葵艺、棋艺、轮滑、电子科技等45个学生社团。学校广开就业门路,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单位,与国内外诸多名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如:中车集团、李锦记集团、海信集团、天健集团、彩艳集团、大光明集团、江裕集团、松下集团、大长江集团、美的集团等。学校依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支持,坚持每年在校内举办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供需招聘会,毕业生就业率100% ,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是一所以工管学科为主,工、管、文、理、经、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学院2001年7月经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计划发展委员会批准试办,为教育部首批确认的独立学院。
        学院自成立以来,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南昌航空大学60余年严谨办学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服务于祖国航空事业和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牢固树立“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的教育理念,遵循“厚德博学,自强立功”校训,狠抓校风学风建设,积极凝练和培育学院大学生“勇于担当,止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坚持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产学结合中彰显办学质量和特色”的发展道路,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素质过硬、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面向一线的技术技能型高级应用人才。
        学院现有上海路、共青科教城两个校区。上海路校区地处英雄城南昌市中心,位于南昌市上海路173号,占地面积600余亩。科教城校区地处昌九经济带中部、庐山南麓,鄱阳湖之滨的共青城市,总建设投资4亿元,占地面积1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科教城校区高起点的引入智能化校园管理理念,积极打造生态优美、服务设施一流、教学设备先进的现代化校园。
        学院目前下设机械与材料学部、信息与电子学部、管理与经济学部、文学与艺术学部、思政与基础教学部等5个教学学部,设有34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8000余人。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47名,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的78%,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的34%。 
        通过十余年的办学积累,学院依托南昌航空大学雄厚的优势教学资源,形成了雄厚的教学实力和齐全的教学生活设施,航空服务特色和工科专业优势正在稳步形成。学院重视与行业、企业合作,先后与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等27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学院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与新西兰、英国等国高校签订了友好合作办学协议,与台湾高校建立了交流生互访机制。
        学院优良的办学条件和严谨的办学作风,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坚实的保障。2014年,学院进入武书连同类院校新生质量教师创新能力排行榜前百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近年来,学院新生报到率、毕业生就业率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始终稳居前列。
        为响应省委省政府建设共青城先导区的重大决策,学院将于2016年9月入驻共青城市科教城办学,科教城是江西省政府重点打造的一座“水在城中、校在林中、房在景中、人在画中”的生态园林高教区,未来5年将入驻高校15所,形成10万名在校生办学规模。学院将抢抓发展机遇,以更新姿态融入产业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在更高起点上,朝着建设工科优势明显、办学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高等院校目标奋进。

  •   武汉晴川学院的前身为百年名校武汉大学举办的武汉大学珞珈学院。2016年4月,学校更名为“武汉晴川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普通本科高校。现有在校生近14000人。

    【学科专业 特色鲜明】

      学校现设会计学院、商学院、计算机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北斗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外国语学院、传媒艺术学院、设计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0个学院,42个本专科专业,涵盖经、管、工、文、艺、教育学6个学科门类。学校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率先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现有4个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2个“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播音与主持艺术、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8个专业获评为湖北省本科高校一流专业,会计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获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有管理类、计算机类、传媒艺术类等多个应用型专业集群,4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学校在全国同类高校中率先设立北斗学院,开办导航与位置服务、物联网应用等相关专业。

      就业创业:学校积极推进就业“一把手”工程,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超过94%,毕业生质量获社会和用人单位广泛认可。每年大批晴川学子被国家事业单位、知名企业录用。近百名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企业资产超千万,部分资产过亿。

    考研深造:2010年以来,考研录取率逐步提升,大批晴川学子考取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研究生。

    学科竞赛:近年来,学生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全国软件大赛、全国电子商务挑战赛、全国广告艺术大赛等国家级竞赛中的获奖成绩居同类院校前列。

    【对外交流广阔】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国际化办学,通过联合开展“2+2”本科双学位教育、“4+1”“3+1+1”本升硕硕士教育、交流生、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有关高校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于1952年10月,是新中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11年,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现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三个学科入选第二轮“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学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年12月、2021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民航局先后签署协议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江苏省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校现启用明故宫、将军路、天目湖三个校区,占地面积3046亩,建筑面积189.3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收藏316.8万余件印刷型文献、170个中外文数据库,1366万余册各类电子型及数字型文献信息资源。现有教职工3715人,其中专任教师2296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1613人,博士生导师675人,院士、外籍院士及“钱伟长讲座教授”院士35人,其他国家级高层次人才97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128人次,入选省部级各类人才计划964人次。现有学生36660人(其中本科生19701人,研究生16138人,学位留学生821人)。

  •        江西工程学校、江西工程高级技工学校创建于1978年,隶属于江西省地质局,2020年被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审定为国家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是一所拥有普通中专、高级技工、成人高等教育服务培训为一体的公办国级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学校由莲塘校区、青云谱校区、进贤校区三个校区组成,占地面积196亩,全日制在校生5789人,教职员工413人,其中,高级职称40人,中级职称78人。学校开设:地质与测量、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商务、幼儿保育等10多个专业。

  •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是由湖北文理学院举办,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于2003年6月成立的独立学院,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多科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位于有着2800年建城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魅力城市——襄阳市。这里自古就是商贾汇聚和兵家必争之地,是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汇合处,也是三国故事的源头和三国文化的发祥地。如今,襄阳市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工业体系初具规模,工业产值持续增长,金融业的发展壮大也为襄阳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高新技术已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襄阳的快速发展为我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学校地处襄阳市科教新城尹集,占地1500亩,规划办学规模为15000人。
    学校设有经济与管理学系、人文艺术系、外语系、电子科学与信息工程系、机械与汽车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和公共课部等7个教学单位。本科专业27个,专科专业10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7大学科门类。现有在校生5700余人,专任教师36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3人,讲师197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186人。
    学校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坚持“注重能力、培育特长、提高素质、讲求实效”的办学理念,培养学科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职业技能优,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2010年被评为“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合格评估优秀学校”,2012年一次性通过新增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和专业审核评估。毕业生历年就业率均在90%以上。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下,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创新教育模式,向着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学科专业结构合理,在同类院校中有一定影响力的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目标不断前进!

  •      东北财经大学是财政部、教育部、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优势和特色,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大学。学校遵循“博学济世”的校训,坚持人才强校、学科引领、质量提升、国际化、特色发展五大发展战略,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培养具有优良品德、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国际视野,富有社会责任感、法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财经人才。我校是新中国成立后为国家培养财经管理人才数量最多的学校,毕业生分布在国家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各类公司、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成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

  •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的一所民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本部坐落于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广州第二大学城”内,园林式校园,环境幽雅。紧靠京珠高速和广从快速干线,交通十分便利,滨海校区位于茂名市滨海新区。
    学校占地总面积约1567亩,校舍总面积37.74万平方米,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4亿元,纸质图书106.6万册,数字图书资源14316GB,建有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400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646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专任教师261人,正教授专任教师65人。
    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的办学道路,正逐步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现开设有65个专业方向,完全适应广东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动漫制作技术、艺术设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等均为国家人才急需专业,印刷媒体技术专业的人才更是供不应求,可供毕业生选择的单位较多。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广州每年两届广交会和各种商业会展为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酒店管理,会计等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实习空间和众多的就业岗位。 
    学校拥有一支以教授级名师及专业带头人领衔的教师队伍,教师中70%具有硕士学位和中高级职称,教师队伍实力雄厚,确保了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学校建有各专业实训室156个,配置现代化先进设备,确保学生的技术技能训练。经批准,学校成立了职业技能鉴定所,设有系列专业技能鉴定站,为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提供了保障。 本校秉承“能就业、好就业、就好业”的办学思路,面向市场和经济发展需要,实施“教、学、做”一体,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训实习就业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双证书”教学体制,注重实践教学﹑强化动手能力的培养。 本校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建立了庞大的实习、就业网络,广泛与各地的行业协会和企事业单位密切合作,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岗位群的零距离衔接,仅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有800多家大中型企业作为我校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将学生所学专业理论与实践岗位紧密结合在一起,工学结合成效显著,毕业生多数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连续三年我校被评为年广东高等教育院校(民办)竞争力10强单位,获得“2016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        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是2005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学院于2017年8月并入广东南博教育集团,依托南博教育集团雄厚的办学实力与办学优势,学院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南博旗下广东三所高校,广东科技学院(本科)、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专科)、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专科),强强联手,资源共享,人才培养更具有竞争力,就业前景更广阔。
          学院现有天河区、白云区两个校区。天河校区地处高校林立的广州市天河区,毗邻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是广东省唯一一所地处广州市天河CBD的民办高职院校。交通便利,有多条公交线路经过,紧靠地铁六号线长湴站。白云校区地处广州第二大学城,位于白云区钟落潭镇健康城高校园区,毗邻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公安专科学校,交通便利,紧临地铁14号线、京珠高速钟落潭出口和广从快速路。
         学院现有商务管理系、贸易经济系、信息工程系、人文与外语系、财务会计系、机电工程系及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公共课教学部);开设29个专业,在校生人数近6000名;现有学生社团35个,为学生才华施展搭建广阔平台,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屡获殊荣。学院大力引进优质资源,推进教育国际化,与澳大利亚纽卡素大学法商学院、澳洲国际商学院达成合作办学意向。
         学院拥有校内外实训和实习基地199家,覆盖所开设的全部专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顶岗实习和就业渠道;已为各行各业生产第一线、管理、服务岗位输送人才近两万人,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认可,学院的办学声誉逐年提升。
     
        办学定位
        以广州国际商贸中心为依托,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培养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把学院办成商贸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较强的高职院校。
    办学特色
    (一)树立“品高为上、德厚乃昌”的思想,打造人才培养思想品德上的“人品”特色。
    (二)树立“商通世界、贸利民生”的思想,打造人才培养专业技能上的“商贸”特色。
    教学管理
    学院实施“教、学、做”为一体和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推行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双证书”制度。每个专业的开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均聘请对口行业企业CEO或技术骨干参与研究决策。
    课程体系
    学院课程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本素质课,包括思想品德、心理健康、通用知识与职业规划等;第二层次为职业能力课,包括专业平台课、专业核心课和实践课;第三层次为就业指导课程和专业实训(生产见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增强学生专业拓展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师资队伍
    学院十分重视“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输送大量的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同时引进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人员充实教师队伍,还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来学院担任兼职教师,使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符合职业岗位要求。
    就业愿景
    学院与京东、新邦物流等数百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实习、就业、订单培养、双主体培养等深层次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空间广阔;近年来,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留岗率和就业质量不断提升,专业对口率也稳步提高;大部分毕业生从事经营管理、行政管理等岗位,其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展示了我院毕业生良好的就业竞争力。

  •        梧州学院位于广西梧州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梧州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多科性地方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由广西大学对口支援,入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

           梧州学院创办于1985年,前身是广西大学梧州分校。2003年10月,原梧州市教育学院、原梧州师范学校并入广西大学梧州分校。2006年2月,教育部批准,在广西大学梧州分校的基础上建立梧州学院。

  •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于2004年5月8日正式成立的普通高等学校。现设有18个专业学院(教学部),涵盖7大学科门类62个本科专业,其中理工科专业34个,占比54.84%。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学校现拥有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3个市级优势学科;拥有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1个省级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1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8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专业。

  •       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广州市机电高级技工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64亩,教职工563人;全日制在校生近8000人,包括中技、高技、预备技师三个培养层次,其中,高级工以上层次占85%;是一所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集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考核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院校。
    学院秉承“厚德立人、强技立生”的校训,践行“营造快乐 服务需求”的办学方针,营造“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快乐文化,发扬“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百折不挠的龙马精神”,打造出具有独特性格和气质的机电文化品牌,谱写了一曲高遏行云的奋进之歌。
          “人文与技能并重”的人才培养特色。学院围绕“人文与技能并重,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并举”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快乐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引入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既强调职业技能训练,也重视职业素养培养;既强调一技之长,也重视全面发展;培养既有精湛技术技能又有较高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8%以上。毕业生大多在日立电梯、西门子等知名企业就业;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进入跨国企业蔚来汽车担任数字化曲面设计师,年薪40多万;2017年,华为公司在学院顶岗实习招聘会现场加薪争抢我院学生,4名学生入职不到4个月就代表公司斩获市技能竞赛职工组一、二、三等奖,其中数控铣工项目实现二连冠;人才培养质量获得行业企业的一致好评。
    凸显“机”、“电”特色的专业格局。学院根据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的紧迫要求,以专业群对接先进制造产业链的上游:设计创意产业;中游:先进制造(智能制造);下游:生产服务型产业,共开设智能制造、电气自动化、机电装备等6个专业系,开办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工业设计等33个专业,形成了结构合理、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对接先进制造产业链的专业结构体系;其中,工业设计、数控加工、机电一体化专业是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学院全面推进8个试点专业的一体化课改,3个专业成为全国技工院校第三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其中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更是成为牵头单位。
           “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校企合作模式。学院积极搭建和拓展校企合作资源平台,通过牵头构建校企联盟和积极参与社会团体活动,整合了企业资源,拓宽了合作渠道;通过“实训基地、产教中心、大师工作室”三大平台,实现了实训、实践与技术的结合,搭建了人才培育的阶梯,探索企业新型学徒制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校企的深度融合。
    开展高质量、多层次的职业培训服务,充分发挥技工院校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办学功能。学院开设技能晋升培训工种23个,年培训鉴定量达4.7万人次。学院是广州技师协会会长单位,承办广州电气装备集团、广汽集团、广日集团举办多届职工技能竞赛,承办广东省物流协会、广东省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多届职工技能竞赛,将赛前技能培训、竞赛组织融于一体,服务于企业转型升级和职工技能提升。
           营造“合作、竞争、拼搏”的技能竞赛文化。学院建设了一支由全国技术能手、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技术能手、广州市优秀专家组成的竞赛指导专家队伍,以竞赛磨砺队伍,以竞赛培育人才。近几年,学院有50多名师生在全国比赛中斩获奖项,其中11名选手在全国大赛中获得金牌。滕超老师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曾明智、吴泳超同学获得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优胜奖,6名选手入选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1名选手入选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3名选手入选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梁灶容同学荣获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项目铜牌。

  •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是国家公办中专学校,是第一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是国家重点中专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239亩,现有在校生33218人,其中中职生23142人,大专生10076人,函授专、本科1646人。校舍建筑面积39.77万平方米,教学设备达12041万元。学校建有游泳池、室内体育馆、健身楼、KTV练歌房、大型超市,配有独立卫生间、热水供应的学生公寓。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建筑类实训基地、服装设计与制作实训基地;自治区财政支持的汽车应用与维修、数控操作实训中心、模具操作实训中心、、制冷与空调设备运用与维修实训基地、机电技术应用实训基地等校内实训基地19个,实验实训中心(室)240个,校外实习基地208个。连续多年参加全区中等职业教育技能比赛获奖人数第一、获奖总数第一、金牌总数第一。
     

  • 上饶师范学院,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其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上饶师范专科学校,1959年更名为赣东北大学,文革期间停办,1977年复校。2000年3 月升格为上饶师范学院,2005年11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14613人(本科13641人,专科972人)。
    学校在招本科专业 45个,其中,师范类19个,非师范类26个;涉及10大学科门类,其中,理学类专业10个,艺术类专业10个,文学类专业5个,管理学类专业5个,工学类专业4个,教育学类专业4个,法学类专业2个,经济学类专业2 个,农学类专业2个,历史学类专业1 个。
    学校设有 15个二级学院(含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和现代教育技术与实验中心、计算机网络中心、图书馆、学报编辑部等教学教辅机构。
    学校拥有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两个国家特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为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校还有43 个省级本科教学工程(质量工程)项目。 
    学校有省级重点学科5个,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江西省哲学与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各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江西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学校还与南京大学合作成立了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江西分中心。
    经过近60年的办学,学校已经具有较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师范性、地方性、应用性办学特色。

  •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2005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正式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10年通过广东省教育厅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是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正式批准的广州市信息工程专业继续教育基地。学院地处广州东部战略发展的中心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示范基地——科学城,交通便利,环境优雅。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推行全信息化办学新机制,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学院信息化建设推动高职教育创新,着力打造现代信息的特色和亮点。2013年和2015年的8月《中国教育报》连续刊登了学院“全信息化办学机制推动高职教育全面改革”的报道,推介学院在高职教育改革、创新和全面发展中所取得的优良成绩。
    据广东省教育厅和第三方测评机构麦可思公司联合调查数据显示:2012届广东省高职院校毕业生毕业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水平;广东省高职院校毕业生毕业时掌握的核心知识水平,我院毕业生两项指标均排名第一。
    学院树立“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立足广州,服务珠三角,面向全省”的办学宗旨,确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校企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最终目标,探索办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努力打造特色。
    学院以工科为主,文、经、管、艺术协调发展。下设“信息工程学院”、“机电与自动化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四个分院和“基础课部”、“思想政治课教学部”二部。开设了数控技术、信息安全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会展管理、国际会计与结算、国际贸易与金融、商务英语、数码与动漫设计等31个专业方向,为珠三角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学院建有网络技术、信息安全、计算机组装维修、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与电工技术、汽车维修与检测、模具设计与制造、国际贸易实务、电子商务、数码动漫设计、环境艺术工作室、多媒体技术、服装与服饰等82个专业配套的校内实验、实训室;学院与广电运通、电讯盈科、广州海力动漫公司、蓝盾信息安全公司等珠三角地区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产教融合教学体系,实施定单式培养,在校内建立了多个以产业项目为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校企合作实训中心,还在东莞、番禺、中山等地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机会和广阔的就业通道。
    学院重视专任教师队伍建设,强调师德建设和“双师素质”的提高。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按照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积极培养和引进专业带头人,重点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提高。通过教学实践、专业实践和业务进修,培养了130多名师德高尚、既有较高教学水平、又有较强职业技能的双师素质专任教师。
    近年来,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成为中央财政支持高职教育实训基地,获得中央财政400万元资金的资助,现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这将极大地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与实践教学水平。
    “信息安全实训基地”、“计算机网络技术(云技术)实训基地”和“汽车运用技术实训基地”被评为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成为省重点培育专业;计算机安全技术专业成为省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计算机安全技术课程成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
    学院努力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新课程体系。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强化毕业生职业技能的培养,2013年总体就业率98.92﹪,2014年总体就业率99.14%,
    学院为培养与国际接轨人才,与乌克兰、新加坡、新西兰、美国、英国等国外大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搭建了继续深造、专升本、专升硕的桥梁。
     

  •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坚持“面向产业、服务地方”,以工学为主,工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现开设34个本科专业;设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创意设计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8个学院及通识教育中心,并成立ICT、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3个产业学院。目前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应用型学科3个,省级示范性应用型专业群2个,省级高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3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5个。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质量立校”发展理念,秉承“知行合一”校训,全面强化“三全育人”,着力构筑产教融合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实基础、强能力、能创新、高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 中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部省重点共建高水平大学和国家“2011计划”首批牵头高校,201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入选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现任校党委书记易红、校长田红旗。
      中南大学由原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于2000年4月合并组建而成。中南大学秉承百年办学积淀,顺应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大势,弘扬以“知行合一、经世致用”为核心的大学精神,力行“向善、求真、唯美、有容”的校风。
    中南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拥有完备的有色金属、医学、轨道交通等学科体系,涵盖哲、经、法、教、文、理、工、医、管、艺等10大学科门类,辐射军事学。设有31个二级学院,104个本科专业;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2个,15个学科ESI(基本科学指标)排名居全球前1%。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5.5万余名,其中本科生3.4万余人、研究生2万余人、留学生近千人。
    中南大学始终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先后被评为全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典型单位、全国首批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 永福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和永福县综合高中,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是一所集全日制中、成人教育、大专、本科和职业技能培训于一体的公办职校。
    学校占地面积73326平方米,建筑面积21895平方米。学校设有300米标准环形跑道田径场,运动设施齐备,学校有4个室外的篮球场、4个室外羽毛球场、2个排球场、2付单、双杠、1付云梯、8永福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和永福县综合高中,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是一所集全日制中、成人教育、大专、本科和职业技能培训于一体的公办职校。[1]  
    学校占地面积73326平方米,建筑面积21895平方米。学校设有300米标准环形跑道田径场,运动设施齐备,学校有4个室外的篮球场、4个室外羽毛球场、2个排球场、2付单、双杠、1付云梯、8个跆拳脚靶等,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活动项目及体育锻炼空间。
    学校建设有电工电子和汽修两个实训基地,其中电工电子实训基地设备价值190万元,能满足机电、电子专业的实习实训教学。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服装设计与制造专业、数控模具专业也购置了一定的实训设备。学校设备总价值为359.59万元。学校图书馆是一个采用计算机系统实现图书借阅管理的系统,馆藏图书33174册,能充分满足师生和培训学员的借阅需求。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重视教育教学质量,注重专业内函建设,每年师生参加全国(市、区)文明“风采大赛”和“专业技能大赛”均有获奖。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坐落于享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盛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南昌。学校是教育部重点建设的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多科性本科院校,也是全国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基地,主要培养职教师资、普教师资和应用型专门人才。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形成了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统筹发展继续教育的多学科、多层次的办学格局。2008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历史沿革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以原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主体,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并入组成。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办学起始于1952年;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的前身为1977年创建的江西师范学院南昌分院,1984年更名为南昌师范专科学校,1987年升格为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02年更名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04年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2年学校更名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4年划归省管。
     
        办学定位 学校以教师教育和应用性人才培养为基本定位,发挥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办学优势,突出创新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服务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办学特色。
     
        发展目标 学校秉承“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教师教育传统,恪守“明德精业”的校训规范,紧跟教育现代化步伐,促进师生全面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致力于建设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科专业 学校已列入省级学位委员会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也是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现有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教育学(以职教师资培养为特色)、设计学、化学、中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教育硕士、旅游管理硕士、艺术硕士),设有77个本科专业,涉及有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哲学、文学、历史学、法学、医学等11个学科门类。拥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应用化学、旅游管理),建有省级高水平学科1个(设计学),省级重点一级学科2个(教育学、化学),省级特色及品牌专业18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获国家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2项(制药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双师型”电子信息类职教师资培养),教育部职教师资素质提高计划项目3项(工艺美术、电子商务、动画)。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1624人,专任教师1336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58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057人,硕士生导师321人。教师队伍中,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25人次,“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员2人,江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1人,二级教授13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 入选人员18人,“赣鄱英才555工程”入选人员11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1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提名称号1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计划”入选人员12人,“全国优秀教师” 1人,“江西省教学名师”7人,“江西省模范教师” 2人,“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8人次,“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93人次。
     
        办学条件 学校现主要有枫林校区和红角洲校区,占地面积2162亩,校舍建筑面积67.3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6,27.48万元,纸质图书254.07万册。建有文科综合、基础化学、电工电子、基础物理4个设施齐全、管理规范的校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34个,完全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建成了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人才培养 建校以来,共培养了11万余名毕业生,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在校生规模24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7694人,研究生1238人。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近五年来,研究生及大学生在全国创新创业、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全国大学生英语、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力学以及艺术设计、音乐、体育等各类竞赛和科技文化活动中,获省级以上奖项1868项。学校健美操队队员代表国家队夺得了我国健美操项目的首枚世界金牌。
     
        科学研究 建有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平台311工程建设项目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文化厅批准组建的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发改委批准成立的工程实验室1个、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科研创新团队3个。近五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和科技部、教育部等部、省级科研项目893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项15项;获发明专利66项。学校出版发行《职教论坛》、《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地方文化研究》3种学术刊物,《职教论坛》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入选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获全国优秀职教期刊一等奖,在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历年文章全文转载量名列全国职教类期刊第一、全国教育类期刊中位居前列,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职教刊物之一。
     
        职教基地 学校2000年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被江西省确定为江西省城镇职教师资培训中心、江西省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中心、江西省职业技能鉴定站。截止“十二五”期末,培训基地共举办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职教师资培训84期,培训职教师资11308人次,先后获批教育部、财政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中5个专业培养(培训)标准、培养(培训)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7个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专业点建设项目。
     
        对外交流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先后与美国、英国、芬兰、瑞士、丹麦、德国、巴西、澳大利亚、新西兰、摩洛哥、印度、韩国、日本、匈牙利、西班牙等20多个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40多所高校及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开展了本科学历学位层次中外合作办学,以及学分互认、教师互访、学生互换、合作研究等项目。学校长期坚持聘请外籍教师、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并选派本校教师到国(境)外进修、教学和进行合作研究,鼓励学生赴国(境)外大学学习深造。学校积极开展汉语国际推广,已与摩洛哥阿卜杜·马立克·阿萨德大学合作开办了海外孔子学院(江西省第11所)。今后,学校将进一步拓展硕士学位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积极探索境外办学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等新的合作办学模式。
        学校具有招收海外和港澳台地区留学生的资格。现有来自于俄罗斯、马达加斯加、津巴布韦、巴基斯坦等国家的留学生在我校进修汉语或接受学历教育。学校还先后举办了多届中美、中日和两岸青年文化交流活动,欧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等地区的职业教育考察团也多次来校交流,洽淡合作项目。
        发展愿景 学校是我国职教师资培养领域“北有天津、南有江西、优势互补”格局中的重要一极,被社会誉为“南方职教师资培养的摇篮”。目前,学校以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提高质量为战略主题,以学科突破为主要引领,显著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学校服务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能力,实施差异化发展和融合发展战略,力争突破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努力把学校建成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   砥砺跋涉,岁月流金。怀化学院坐落于“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之城——湖南省怀化市,染雪峰山之灵秀,汲?水河之神韵,是祖国“西南明珠”里的一所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学校创办于1958年,始名为黔阳师范专科学校,1982年原湖南农学院黔阳分院并入学校,1983年易名怀化师范专科学校,1998年开办本科教育,2000年黔阳师范整体并入学校,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怀化学院,2004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9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2年入选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2023年获批首届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及湖南省高校知识产权中心。近年来,学校还先后获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全国民族体育先进集体、湖南省文明窗口单位、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高校党建示范校、湖南省文明校园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占地1158亩,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亿余元;教职工1277人,具有正高级职称人员126人,博士学位253人。设有职能部门及教辅机构23个,16个学院(部),有在校学生的本科专业48个。有园林、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生物科学、材料化学、化学、物理学、小学教育、公共事业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音乐学、学前教育、商务英语、体育教育、美术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食品质量与安全、风景园林、生物工程、生物制药、跨境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财务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制药工程、网络与新媒体、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舞蹈学、视觉传达设计、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历史学等47个专业面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有全日制在校生20986人。

      学校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匈牙利、乌克兰、泰国、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35所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在合作办学与学分互认、科学研究、教师培养交流、学生交流等方面已开展实质性合作。先后招收美国、西班牙、俄罗斯、孟加拉、尼泊尔、巴基斯坦、蒙古、老挝、越南、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泰国、印度尼西亚等13个国家留学生语言生、学历生100多人。

      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特色应用学科4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61门。

      学校已建成16个实践(实验)教学中心,其中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室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17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空间)4个;建有246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其中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基地14个、省级优秀实习教学基地8个。学校拥有民族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与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国家民委怀化学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湖南省民间非物质文化研究基地等29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民族医药研究与开发、中药制剂与质量控制等2个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

      近五年来,教师发表的论文3577篇,其中高质量论文648篇,出版学术专著190部;获授权专利1236项,专利转化163项,分别在全省同类本科院校中排名第2和第1;获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77项,国家自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立项24项,其中2023年获国家级项目8项,国社科5项,排名全省高校第13名;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1项,其中获省级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省级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各1项;教师发表教改论文512篇,主持省级以上教改课题181项,研究成果获省级教学一等奖1项,二、三等奖9项;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17项、省级一等奖193项,获奖数在全省同类高校中位列第一方阵;学生参加“互联网+”比赛获国家铜奖12项,省级金奖7项,银奖21项,铜奖31项,获奖总数位居全省高校前5。

       学校已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16余万人,其中一大批成为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或国内外知名学府和科研单位的教学、科研骨干。中国科学院院士席南华(78级)、著名作家王跃文(81级)、青年歌唱家陈思思(90级)、“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蒋悟真(92级)等优秀人才是其中的代表。

      追求卓越,逐梦前行。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学校秉承“怀仁化物、立地仰天”的校训,坚持“建应用型学科、办应用型专业、做应用型研究、育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方针,确立“开放发展,快速跨越”的发展目标,立足怀化、服务湖南、面向西南、辐射全国,以实施校企合作为突破,开放办学;以问题为导向,促进应用科学研究;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服务地方;以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做出贡献赢得地位,朝着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稳步迈进。

  •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2005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正式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10年通过广东省教育厅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是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正式批准的广州市信息工程专业继续教育基地、广州市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学校地处天河区,紧邻广州东部战略发展的中心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示范基地——科学城,交通便利,环境优雅。

    学校树立“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立足广州,服务珠三角,面向全省”的办学宗旨,确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校企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最终目标,探索办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努力打造特色。

    学校以工科为主,文、经、管、艺术协调发展。下设”专才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与自动化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五个分院和“基础部”、“思政部”二部。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互联网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智能制造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城市轨道交通与运营管理、工程造价等39个专业方向,为珠三角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为培养与国际接轨人才,学校还与新加坡、新西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马拉西亚等国外大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搭建了继续深造、专升本、专升硕的桥梁。

  •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是国家公办本科高校,是目前全国唯一一所农类综合性职业技术大学。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0000多人,教职工15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410多人,开设本科专业41个,高职专业31个。设有农业工程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城乡建设学院、智能装备工程学院、食品药品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8个教学二级学院,2023届共有高职毕业生6372人,2024届共有高职和职业本科毕业生7737人。学校连续18年获得广西教育厅颁发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

  • 学院创办于1974年,是国家公办省属技师学院,现为岳阳市唯一一所集预备技师培 养、技工教育、中职教育、成人教育、社会培训为一体的技师学院。学院下设安装工程 系、机械工程系、自动化与控制工程系、商贸工程系、技师培训中心、职业技能鉴定所六 个系所。学院是国家首批重点技工院校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首批改革发展示范 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14年,学院荣获全国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 奖”;2015年,学校被立项为湖南省首批卓越院校建设单位;2018年,学校被国家人社部 评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 学院拥有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有教师26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级工 程师、工程师、高级技师、技师等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97人,聘请艾爱国、罗军、王承 伟等全国技能大师担任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技能首席专家,“双师型”教师达85%以上。

    学院重视和加强国际交流,与英国斯卓德学院结为友好学校,与加拿大北方应用理工学院签 订了合作办学协议。 学院开设13个专业,在籍生5000余人,同时面向社会年培训各类技术人员5600余人 次。

    学院与武汉工程大学等院校联合开办有“高等教育函授站”,开设本、专科专业共 10个,为本院学子及广大有志社会青年提供了极佳的第二学历深造机会。学院已与中石 化、中石油、中化集团、中核集团、中联重科、三一重工、长沙远大、中国水电八局、格 力电器集团、美的集团、海信集团、新加坡PEC等6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人 才供求关系,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

  •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是1999年经原吉林省教育委员会批准,由长春工业大学和吉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学校现有在校生一万余人,逐步形成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六大学科门类,43个本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

      2024年毕业生专业情况如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车辆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机器人工程、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土木工程、制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工商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英语、日语、商务英语、法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学校欢迎全国各地用人单位采用“人才制定”培养模式,针对企业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学校本着“对用人单位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服务宗旨,真诚欢迎全国各地用人单位选用我校毕业生。

  •    石门民族职业技术学校是经常德市教育局批准,石门县教育局主管的一所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始建于1992年2月,前身为“石门农民大学”,由石门县老科协创办,原址设在湖南省军区白洋湖农场场部。后四易其址其名,1995年更名为“石门民族职业技术学校”,1996年8月迁入原石门县供销学校,办学至今。

    创建伊始,学校以培养初级中学英语教师为目标。1995年至2008年十多年间为贵州、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输送了1203名英语教师,成为大西南地区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为当地义务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学校秉承“围绕市场办职校,办好职校为人民”的办学思路,2006年伊始,储备人才培养目标转型。同年秋,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学校终止英语专业招生,招收机械制造类专业学员。自2010年起,学校继续秉承“围绕市场办职校,办好职校为人民”的办学理念,开展广泛的校企合作,以模具制造技术和数控应用技术为主导专业,实行订单培养,成果丰硕。近年为富士康旗下的鸿超准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江苏昆山优德模具有限公司、深圳海瑞朗科技有限公司等国际国内知名模具设计制造企业,输送一线技术人才3326名,历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100%。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山区脱贫攻坚做出重大贡献。先后获得“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常德市民办教育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被富士康集团授予“鸿超准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模具具人才培养基地”。2017年被石门县教育局评定为“民办职校办学水平评估优秀单位”,2018年被省市职教督导组评定为“常德市中职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合格单位”。2019年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省市督察,评定为“常德市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学合格单位”。同时学校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0多年来,学校添置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和生活设备设施资产达3300多万元,被社会民众誉为湘西北地区培养金凤凰的“银窝窝”、模具技师的大摇篮。

    作为石门县唯一一所民办职业中专学校,石门民族职业技术学校走过了艰难的发展历程。面对当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机遇,学校董事会决心抢抓机遇,改善办学条件,苦练内功打造教育品牌。

    目前学校在办和已申办专业有模具、数控、民族音乐与舞蹈、电子商务、中医护理、老年人服务与管理等,还有工业机器人和新能源等共建专业。

    热切希望有教育情怀的各界有识之士共同努力,为红色老区的山区人民脱贫攻坚出一份力,也为自己打造一个安心之地,帮助他人,成就自己。

  • 萍乡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置,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萍乡位于江西省西部,与长沙毗邻,距黄花国际机场120公里。境内有沪昆高铁、浙赣铁路横贯东西,319、320国道交叉通过,G60、S89等高速公路贯穿全境。这里,人文荟萃,好学成风,自古享有“读书之乡、教育之邦”的美誉,尤以中国近代工业、工人运动发祥地——安源,著称于世。改革开放以来,昔日的江南煤都、赣西明珠通过城市转型,面貌焕然一新。工业陶瓷、矿山机械、新型材料等支柱产业蓬勃发展,经济社会繁荣进步,“文化兴市”蔚为大观。 
    学校前身是1941年创办的省立萍乡简易师范学校,1949年更名为萍乡师范学校,1978年开办大专班,1982年成立萍乡教育学院,1993年更名为萍乡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高票通过教育部评审,升格为萍乡学院。在7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秉承“厚德至善、励学笃行”的校训,坚持“立德树人、追求卓越、务实创新、科学发展”的理念,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学校现有占地面积1200亩,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教学实验(室)中心132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200余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000余万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10万册,电子图书25万册。新建了工程训练中心、材料工艺实训中心、音乐厅、艺术楼、学生公寓、若水读书广场、学术交流中心、体育馆及训练中心、行政及科研中心等,为莘莘学子的成才与深造提供了理想的学习与生活场所。校内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杜鹃山、樱花岭、桃李园、若水广场、文廷式广场等构成了融自然与文化为一体的校园景观。 
    学校近5年来在省级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党建工作评估、教学工作评估、教学实验室评估、图书馆评估、思政课教学评估、师资培养工作评估、招生就业工作评估、学生管理工作评估等均获优秀。办学满意度、社会知名度和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先后多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科技部全国“十佳优秀培训基地”、共青团中央“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无偿献血工作促进奖、江西省文明校园、江西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江西省高校校风建设文明单位、江西省校务公开先进学校、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第一届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设有江西省工业陶瓷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环保材料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高校平面设计与动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与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萍乡学院安源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矿山机械装备研究中心、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海绵城市研究院等9个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立项300余项。近五年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其中SCI、EI、SSCI等机构收录论文近500篇。出版专著(教材)150余部。教师屡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和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全国大学生文艺(书法)展演、江西省电子电脑大赛、江西省网页设计大赛、江西省大学生文艺演唱大赛、江西省运动会等重要比赛中屡创佳绩。学校始终坚持开放办学的宗旨,不断加强与国(境)外交流合作,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已与英国、美国、瑞士、加拿大、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与交流关系。现有市场营销、学前教育、工程造价3个专业与加拿大荷兰学院合作办学。学校重视实践教学,依托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进行校外实习(实训),增强了学生实际动手与创新创业能力,毕业生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一次性就业率达90%以上,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现有本、专科专业共计57个,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对接萍乡工业陶瓷、矿山机械、粉末冶金、烟花鞭炮等特色产业建设了一批优势、特色专业。有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50余项,国家支持高等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2个。学校2015年被列为江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1000余人。专任教师近600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约占40%、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教师约占70%,常年聘请外籍专家5-7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省学科带头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省教学名师、省中青年骨干教师等共50余人。学校经历了70多个春秋,共向社会输送近10余万名毕业生,绝大多数人已成为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亦不乏海内外学界名流、工商巨子或政坛精英,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建功立业。其中,学校首届毕业生刘天泉,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 
    几经沧桑雄风在,弦歌不断铸校魂。如今,新一代萍乡学院人正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立足萍乡、辐射周边、面向全国,以工学为主干、文理为基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应用型大学。 

  •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主管、郴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是湖南省中小型企业职工培训示范基地。学院先后获得“全国科协系统先进单位”、“湖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并连续多次获得“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
    专业体系对接产业:学校是以装备制造、土木建筑、财经、商贸、汽车技术、信息技术和旅游酒店为特色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开设23个专业,构建了适应市场需求、对接产业发展、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学校拥有一批国家级紧缺技能型人才专业、省级精品专业、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市级重点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学院教学设备齐全、教学环境优美,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现有在校学生8000余人。
    人才培养模式先进:学院积极推进产业引领、校企融合、订单培养、顶岗培训、定向就业的教育教学改革,突出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采用招生招工合一、对接企业岗位、校企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海洋模具、东软睿道、郴州粮机、罗森妮娜、上海宝燕、沃德精密等10余家大中型企业、集团公司开展专业共建、人才共育、顶岗培训、定向就业的校企深度合作,毕业生供不应求.
     师资力量雄厚:学院实行“名师领衔、专家治教,企业技能大师主训”,师资实力雄厚。有专职教授、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等110人,兼职教授、现场专家、技能大师等100余人。学院拥有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青年骨干教师及学术带头人,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达到80%。
    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完善:学院毗邻珠三角,校企联合培养,独具就业创业优势,为毕业生提供全程跟踪服务。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及就业教育普及到每一个学生。学院与110家国内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涵盖到每一个专业,建立了稳定的就业合作关系,就业率连续六年名列湖南省同类院校前列,已基本实现毕业生“好就业”向“就好业”、“高薪就业”的转变。
    资助体系关怀备至:学院对新生设有“绿色通道”,建立了奖、助、贷、免、勤一体化的助学体系。品学兼优的学生可获得各类奖学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申请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和学院助学金;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在校生毕业生入伍、退役入学的学生可分别享受国家规定的学费补偿、学费减免优惠政策;已注册学籍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水库移民子女可凭学校学籍证明,向户籍所在地申请国家相关资助;校企联合培养的学生享受企业额外提供不同额度学杂费、生活费补助。
        学生升本途径畅通:按照教育厅有关规定,毕业生通过主办学校考试可对口专升本,可升入与我院签订了对口升学协议的本科院校继续全日制本科学习。